全球糧價暴漲,英媒卻將鍋甩給中國,妄稱「豬比中國人吃得多」

曾經被馬克思稱作「金融貴族的宣傳工具」,但是被西方世界奉為圭臬的英國雜誌《經濟學人》,在近期刊發的一篇文章中,不僅試圖將全球糧食價格暴漲甩鍋給中國,甚至還妄稱「只有豬比中國人吃得多」。這篇文章刊發出來之後立即引起了國內外網友的痛批,怒斥經濟學人的行為是毫無疑問的種族主義。援引觀察者網6月29日消息,據悉,經濟學人刊登的這篇題為《全球大多數糧食並不是被人類吃掉》的文章惡意攻擊中國。文章通過春秋筆法列舉了一些數據,試圖為當前的全球糧食短缺以及價格上漲尋找原因。但文章作者有意讓中國背上這口黑鍋。

經濟學人稱,全球糧食產量自2010年至今已經增長了17%,超過了同一時間全球人口的增長幅度,可是世界上仍然存在著大量飢餓人口。原因在於,有43%的糧食作為被用作生物燃料以及餵養牲畜,而這些糧食的總量足足是俄烏兩國糧食總產量的6倍。

隨後文章筆鋒一轉,將矛頭直接對準中國,稱「2019年豬吃了4.31億噸糧食,比中國人吃的多了45%」,由於經濟學人的這篇文章過於驚世駭俗以及毫無底線,因此外國網友在痛斥經濟學人雜誌的種族主義行為的同時,揭穿了這篇文章是通過牽強附會甩鍋中國的本質。事實上,目前國際公認的動物主要蛋白質飼料當中包括了大豆,而豬肉作為中國人餐桌上的主要肉類,每年的確要消耗相當數量的大豆。

可是,中國進口的大豆主要是用於榨油,飼養食用豬的大豆產品正是經過榨取之後的豆粕,而不是沒有加工過的大豆原料。中國自己種植的大豆則用於各類豆製品,如豆漿、豆腐等等,可以說,中國人數千年的飲食智慧,將一枚小小豆子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

不僅如此,中外對於主糧的需求也存在著客觀差異,在數據上,中國進口了超過世界一半產量的大豆,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也將大豆廣泛應用在自己的餐桌上。相反,被所有發展中國家高度重視的小麥,中國已經實現了自給自足,依照公開數據顯示,中國在2020年的小麥產量達到了134250千噸,位列世界第一,中國的小麥消費量為150000千噸,同樣是世界第一,但是中國的小麥進口要低於埃及的12149千噸,位列世界第二,而埃及的人口總量在2019年才剛剛過億,中國的人口總量早已經達到14億規模。

無數事實可以證明,恰恰是中國成功地保護了自己的飯碗,才避免以「主力買家」的身份,加入到全球小麥市場的搶購隊伍,否則以中國14億人口的小麥消費量,全球小麥價格將上漲到任何一個發展中國家都無法承受的地步。

不僅如此,當經濟學人之流開始惡意攻擊中國人的糧食需求時,卻故意不提控制全球糧食價格的四大糧商,三家來自美國,一家來自法國,正是西方國家控制著糧食定價權,才導致全球飢餓人口始終居高不下。西方若是對貧窮的第三世界國家,有哪怕一絲一毫,出自於真心的憐憫,就應該反躬自省、糾正錯誤,而不是對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口出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