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起實施,中國商務部宣布,將對英歐進口商品繼續加征反傾銷稅

根據中國商務部網站消息,自2022年6月29日起,中國將對歐盟和英國的進口碳鋼緊固件繼續徵收反傾銷稅,為期5年時間。有關企業在進口這些商品時,應向中國海關申報繳稅。

據報道,早在2010年,中國商務部就已經決定對歐盟的進口碳鋼緊固件徵收反傾銷稅,後來又多次延長期限,前後長達12年。經過複審裁定,中國商務部認為如果終止反傾銷措施,英國和歐盟進口商品將對中國相關產業造成損害。

因此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中國再次延長反傾銷措施。中國對英國和歐盟商品徵收反傾銷稅,是為了保護本國產業,並且有相關依據,合理合法。

這些年針對西方國家,中國商務部頒布了一系列反傾銷措施,歐盟和英國並不是個例,在此之前,澳大利亞葡萄酒、大麥、牛肉等商品也被中國徵收了反傾銷稅,澳大利亞還在世貿組織上告狀。

外界普遍認為,中國對澳大利亞實施反傾銷措施,是為了回應澳大利亞對華打壓,是一種反制措施。而歐盟也同樣在做美國的幫凶,早在去年,歐盟就凍結了中歐投資協定

同時歐盟還炒作中國人權問題,並以此為由對中國官員和實體實施制裁。隨後中國立即宣布對等反制,對歐盟嚴重損害中方主權和利益的10名人員和4個實體實施制裁,吹響了反擊號角。

雖然歐盟沒有澳大利亞那麼高調,但是已經損害到中國的合法權益,因此我們必須實施對等反制。歐盟打壓中歐合作損人不利己,尤其是中歐投資協定,對雙方來說都是有利的。

2020年12月30日,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如期完成,為了這一刻,雙方已經等了7年的時間,歷經35輪談判。中歐投資協定要求雙方擴大市場准入,加強投資往來。

實際上這些年中國企業一直在加強對歐洲的投資,在歐洲各地投資設廠,不少企業已經在歐洲紮根多年。中企的到來為當地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帶動了當地經濟增長。

但是歐洲國家卻一直沒有履行承諾,不僅沒有擴大市場准入,還將矛頭對準中企。歐盟不少國家已經以國家安全為由,將華為拉進「黑名單」,並要求國內運營商拆除華為設備。

在後疫情時代,中國是唯一保持正增長的經濟體,對於其他國家來說,中國市場越來越有吸引力。中國企業加大在歐洲的投資,能夠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幫助歐盟國家實現經濟復甦。

中歐投資協定是互惠互利的,歐盟跟隨美國反華,最終只會得不償失。美國不會補貼歐盟的損失,在此之前,中國對澳大利亞商品徵收反傾銷稅後,美國政客也說要跟澳大利亞站在一起。

實際上美國一直在袖手旁觀,而且美國企業還在搶佔澳大利亞市場份額,趁機加大對華出口,將澳大利亞擠出中國市場。不僅沒有伸出援手,反而還讓澳大利亞雪上加霜。

對於歐盟和英國企業來說,出口自中國產品被徵收反傾銷稅後,他們的產品在中國市場就失去了競爭力,很快就會被競爭對手產品替代。對於中國市場,很多歐盟國家都比較看重。

近日比利時首相德克羅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是歐盟重要的合作夥伴,歐盟不能像對待俄羅斯那樣對待中國,應該重新制定對華政策。

中國一直不排斥與其他國家合作,致力於實現互利共贏。但是合作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而不是一方對另一方的恩賜,歐盟想要與中國重建合作,必須放棄對華打壓。

對於歐盟,我們必須聽其言觀其行。自從成立以來,歐盟一直在強調獨立自主,希望在國際舞台上發揮更大的影響力,但是如果無法擺脫美國的控制,歐盟永遠也無法走向更大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