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制皮人,每天處理2500張皮每年2.5萬人患癌,多數活不過50

孟加拉國皮革工作有多要命!

每天處理2500張皮,每年2.5萬人患癌,多數工人活不過50歲。

為改變孟加拉國現狀,我國伸出了援助之手。

  • 危險致命的工作

孟加拉國的首都達卡,空氣中常年充斥著血肉味的惡臭,街道污水橫流,人們卻習以為常,捂著鼻子匆匆而過。

造成這種惡劣環境的原因是這塊25公頃的土地上,有超過270家製革廠。

因為條件有限,制皮的生產環境十分惡劣。

每天向城市主要河流和供水地排放22000立方升的有毒廢物,包括可致癌的六價鉻所到之處都是臭味熏提 污水橫流 疾病蔓延。

蘭姆阿拉和父親兩人都在一家皮革工廠上班,他們平均每天要處理2500張皮。

拿到生皮之後,蘭姆阿拉他們需要將工業鹽均勻地撒在上面,以防生皮腐爛。

然後再一張張堆疊起來,搬進庫房存放。這過程中,他們的手上,身上會沾染上大量的鹽,加重細小傷口。

腌臢一兩天後,工人們就要開始軟化生皮和去毛,這是製作流程中最耗體力的一步。

制皮工廠里有許多皮毛軟化池,這些都不是普通的污水池,而是有著超過50種化學藥劑的化學池。

沒有通風設施,沒有安全防護,蘭姆阿拉他們赤裸上身,腳踩拖鞋在軟化池邊工作。

首先將生皮扔進池中,拿大木棒不停地攪拌,之後將生皮撈起,瀝干水分,然後再放進池子里攪拌,如此循環才能將生皮慢慢軟化。

一張生皮的重量在50-100斤,工人們光是移動它們就滿頭大汗,而這樣的流程每天要重複好幾次。

而去毛環節則更危險, 為了提高效率,他們必須直接進入池子里進行操作。

像菜市場殺泥鰍一樣,工人站在水池裡,壓住生皮一頭,用刀直接刮掉表層的毛,再將生皮轉過來刮一次,如法炮製。

這不僅需要很好的體力,還要有技巧。只有技術熟練的工人才能完成每天的任務。

到這裡,祛毛還沒完。在颳去生皮毛之後,還要將生皮放在其他化學池浸泡里6-7天才行。

浸泡好的生皮在撈出來時呈藍色狀態,這是因為化學池裡充滿了鉻。出水後的生皮附著大量鉻,很容易被氧化成危險的六價鉻。

這些廢水很容易導致工人們皮膚潰爛,引起癌變。

緊接著,泡完藥水的生皮即刻就要進行脫水。

伴隨著脫水桶震耳轟鳴,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的危險化學廢水就這樣被直接排出。

不僅如此,機器鉸鏈、皮帶,就這樣在工人身邊高速運轉,而工人除了短褲和背心,沒有任何勞保防護裝備。

有時巨大的脫水桶無法將脫水後的生皮全部倒出來,這時候就需要身形矮小的工人爬進脫水桶里去取出被卡的生皮。

制皮最後一步是晾曬和上色,但這也不輕鬆。

烈日下,工人們首先要將海量的皮一張張攤開,然後在邊緣釘滿釘子,保證每張皮都均勻晒乾。

曬皮也全靠工人手工操作,不停地釘釘子,不停地穿梭於滿是釘子的曬場,循環往複……

最後要根據成品工廠的要求,將晒乾後的皮噴塗上色。

同樣是一張張攤開,噴塗,同樣是沒有任何防護措施。所有的化學原料都能輕易被人體接觸和吸入

可以說皮革生產的每一個過程,都對工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 工人活不過50歲

然而工人們普遍對化學污染的危害沒有認識,光膀子穿拖鞋接觸任何化學物都是常態。

每天工作結束後,用地下水簡單沖洗一下身體就算最好的防護了。

他們甚至認為工廠里有吃有住,每月還能賺到360新元(約1735元人民幣),比在家裡挨餓強多了。

蘭姆阿拉和父親一起住在廠里的單間里,但這隻有牆,屋頂都是兩人拿鐵皮和膠帶粘上的,而屋外還堆滿了充滿惡臭的生皮。

一張小木板床,一台破舊的吊扇,幾乎就是全部家當,就這還要兩個大男人共擠一張床,睡覺都無法翻身。

每年都有近300萬張牛羊生皮被運到工廠進行加工。

因為長時間接觸有毒化學物質,工人們經常會感染上皮膚潰瘍、胃炎風濕熱,甚至癌症

據環保人士統計,孟加拉制皮工人得皮膚病和胃炎的幾率分別是普通人的52倍和36倍。

舉個例子,每1000人中,如果普通人有12人得皮膚病的話,制皮工人就有581人染病。

每年患癌人數多達2.5萬人,這裡的工人們普遍活不過50歲。

可身上若無千斤擔,誰拿生命賭明天。在就業環境嚴峻的孟加拉國,這是他們唯一能選擇的生活方式。

  • 惡劣環境源自政府不作為

環保人士認為,環境惡劣的問題源自孟加拉國缺乏完善的執法機制,政府對工廠污染行為視而不見。

在附近居民區,水溝、河流,甚至連空氣都充滿化學污染和惡臭

痛心的是,因為污染導致附近房價、房租十分便宜,很多貧窮的人不得不留在這裡。

一位老人在此打漁為生25年,他說,河裡幾乎沒有什麼魚了,但偶爾打到魚也能賣錢,儘管魚肉有一股怪味,也有人買來食用。

更諷刺的是,打漁老人為了保護河流,常年給垃圾處理公司捐錢,期望他們處理好污水廢料,但收錢後,公司轉頭就把廢料扔河裡了。

單一的工業模式也讓沿河婦女們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

為了生活,她們只能去撿廢棄包裝袋賣給制皮廠回收。

這些包裝袋大多是制皮廠裝工業垃圾所用,還有一些是居民垃圾。全部都隨意丟棄在河岸。

在賣給工廠回收之前,她們要做一件重要的工作,清洗包裝袋。

沒有其他水源,婦女們只能選擇在污染惡臭的池塘或溪水中工作。

長年累月浸泡在這樣「毒水」中,導致她們的皮膚經常奇癢難耐,還會莫名其妙發燒,身體虛弱不堪。

對此,孟加拉政府也提出過建議,希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下班後用清水沖洗身體20分鐘。

可問題是,清水都很難找到,又怎麼能沖洗20分鐘呢?

  • 中國伸援手,情況改善

值得欣慰的是,我國企業向孟加拉國伸出了援助之手,不僅提供了生產防護工具。

還參建了孟加拉國最大規模的現代化大型污水處理廠,目前已經投運了。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孟加拉國這樣的慘劇將成為一去不復返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