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深壹度 | 立陶宛激怒俄羅斯,面臨什麼後果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25日表示不會在過境運輸問題上向俄妥協。立陶宛政府近期切斷俄經立境內向加里寧格勒州運輸貨物的陸路通道,引發俄方強烈反對。俄方表示將對「禁運令」予以回擊,讓立陶宛「感受痛苦」。

烏克蘭危機尚未結束,立陶宛「封鎖」加里寧格勒無疑給地區安全形勢火上澆油。立陶宛此舉有何目的?俄羅斯將如何應對?

公然挑釁

加里寧格勒州是俄羅斯飛地,主要通過鐵路和天然氣管道從俄羅斯其他地區獲得貨物和能源。加里寧格勒與俄其他地區之間的唯一一條鐵路途經立陶宛。加里寧格勒州州長阿里汗諾夫19日說,立陶宛鐵路部門此前通知加里寧格勒州鐵路部門,因歐洲國家對俄實施制裁,6月18日起,立方將限制一些貨物從俄其他地區經立陶宛向加里寧格勒州運輸。

立陶宛本就是歐洲國家中的反俄「先鋒」,烏克蘭危機升級後緊跟美國步伐對俄制裁,與俄關係劍拔弩張。此次立陶宛以「禁運令」公然挑釁俄羅斯,引發俄方強烈不滿。據俄外交部消息,俄方21日召見歐盟駐俄代表團團長埃德雷爾,要求立陶宛立即恢復加里寧格勒過境貨物運輸,否則將採取報復措施。

2021年10月16日,電車在立陶宛維爾紐斯街上行駛。新華社記者薛東梅攝

立陶宛的「禁運令」將極大影響加里寧格勒經濟發展。阿里汗諾夫說,遭到禁運的貨物包括煤炭、金屬、建築材料和先進技術相關物品。他預計,「禁運令」將影響40%至50%的鐵路運輸貨物。

俄方近日稱,立陶宛已擴大「禁運令」範圍,除鐵路運輸外,公路運輸也在被禁之列。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北約國家基本都已對俄關閉領空,因此從俄本土到加里寧格勒州的貨物運輸方式實際只剩下海運,即從芬蘭灣東部的聖彼得堡出發,通過波羅的海抵達加里寧格勒。由於海運效率遠不及鐵路運輸,加里寧格勒州不僅面臨貨物短缺、物價上漲,可能還會面臨一系列連鎖反應,比如建築施工暫停、失業率上升等。

反俄挺美

立陶宛以加里寧格勒為籌碼挑釁俄羅斯,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加里寧格勒對俄羅斯具有戰略意義。

加里寧格勒地處波羅的海東岸,深入歐洲腹地,南鄰波蘭,東部和北部與立陶宛接壤。由於可同時扼守中西歐通向俄羅斯的海陸通道,加里寧格勒成為一座軍事重鎮,是俄四大艦隊之一——波羅的海艦隊總部所在地。為應對北約東擴帶來的威脅,俄不斷加強加里寧格勒州的防務,已部署S-400防空導彈系統和可裝載核彈頭「伊斯坎德爾」導彈,配備有相應的固定發射陣地。2021年俄還曾考慮在此部署「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射程達2000公里。在芬蘭瑞典申請加入北約後,加里寧格勒的戰略重要性進一步提升。

數十年來,加里寧格勒作為一個高度軍事化的地區對外國人關閉。直到2018年,該地作為世界盃足球賽舉辦城市之一,才逐漸走入大眾視野,如今已成為新興旅遊目的地。與此同時,加里寧格勒也是俄重點打造的經濟特區之一,以低關稅吸引外商投資,當地漁業、畜牧業和琥珀開採加工業較為發達。

一直以來,俄羅斯將加里寧格勒視為一張「王牌」,以此來威懾波羅的海國家及周邊其他北約國家。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均支持烏克蘭,立陶宛已多次要求北約在其境內增加軍事部署。

有分析認為,立陶宛將烏克蘭危機以及即將舉行的北約峰會視為「機遇」,企圖趁機加大對俄挑釁,渲染「俄羅斯威脅」,以迎合美國軍工集團利益,推動北約在其境內永久駐軍。

這是6月20日在烏克蘭基輔的馬林斯基公園拍攝的散兵坑。新華社記者李東旭攝

風險難測

俄海軍波羅的海艦隊21日在加里寧格勒地區完成長達一周的大規模演習,共動用約60艘艦艇、40多架飛機、1000名軍事人員。有分析稱,此次軍事演習只是俄方回應立陶宛「公然挑釁」的前奏。

針對立陶宛方面的舉動,俄聯邦安全會議秘書帕特魯舍夫表示,俄方將予以回擊,俄多個部門正在聯合商討適當舉措,近期就將出台。

鑒於烏克蘭危機仍未結束,專家認為俄開闢新戰場的可能性不大。當前形勢下,俄或將採取政治、外交和經濟等手段對立陶宛進行懲戒,如徹底切斷對立陶宛的能源供應、退出與歐盟簽署的有關立陶宛邊界等問題的協議。

鑒於立陶宛具有歐盟和北約成員國的身份,俄與北約和歐盟關係面臨的風險急劇上升。一方面,因烏克蘭危機惡化的俄歐關係更添複雜因素。俄擬採取的報復措施可能不止影響立陶宛本國,而是會影響歐盟整體利益。對於歐盟來說,更大的擔憂在於俄是否會出兵控制蘇瓦烏基走廊,切斷波羅的海國家與歐盟的聯繫。蘇瓦烏基走廊是加里寧格勒與白俄羅斯之間的狹長地帶,是波羅的海國家與其他歐盟成員國的唯一陸路連接。另一方面,俄同北約的軍事衝突風險上升。俄聯邦委員會外交事務委員會副主席克里莫夫稱,通過對加里寧格勒地區實施運輸封鎖,立陶宛拆除了「這些年作為歐盟成員國一直坐著的椅子」,將引起俄與北約之間不可控的軍事風險。

記者:耿鵬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