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記作家歐文筆下,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鮮為人知的私生活和政治秘聞

縱觀溫莎家族的歷史,從家族試圖隱藏某些醜聞到女王哀悼黛安娜時所表現的冷漠,再到哈里王子與妻子梅根的問題,歐文在不斷變化中敘述者陳舊的英帝國的制度

96歲的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在位已經70年了,她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從登基到執政,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到英國脫離歐洲,她經歷了英國各個時期的歷史階段,也見證了近百年大英帝國的興衰起伏。

如今女王雖然已是高齡,每次出現在世人的眼前,卻依然一如既往的妝容精緻衣飾美麗,她的尊貴、優雅、從容,顯然經得起經過了無數歲月的洗禮,在女王身上很好地詮釋了什麼是:一生美麗。

《伊麗莎白二世極其時代》講述了女王的傳奇生涯和她治下的英國世相演變,作者克萊夫•歐文(Clive Irving):曾任《星期日泰晤士報》總編輯,倫敦周末電視台時事節目總監,紐約《新聞日報》諮詢編輯。他是《康德·納斯特旅遊者》(Conde Nast Traveler)的創始編輯,目前仍是該雜誌的名譽編輯。他也是英國廣播公司著名的紀錄片《瑪格麗特:叛逆公主》的主要撰稿人。

《伊麗莎白二世極其時代》寫作風格一如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給人的觀感,標準八顆牙的笑容,得體的言行舉止代表著貴族范兒,無形中,彷彿被一套看不見的規章制度,所緊緊束縛著,按照既定的視角對於女王極其王室成員生活的諸多方面進行嚴謹的闡述。

皇室傳記作家克萊夫•歐文的文風,和英國王室溫莎家族所有成員的自身立場風度如出一轍,莊重,嚴肅,古板模擬的絲毫不走樣,顯而易見和一般的名人傳記,有著極其脫離普通讀者閱讀習慣的高貴與優雅的矯飾,讀完後,莫名奇妙有一種遙遙難及的距離感,讓人感覺和書中人物的隔著無窮無盡……

《伊麗莎白二世》是一本很沉悶又很枯燥的關於伊麗莎白二世的女王傳記。全書無處不閃現著作者自誇自戀自詡的影子,而關於女王、關於黛安娜、關於瑪格麗特公主……讀者關注的、想要一探究竟的那些,很多敏感的話題都是浮皮潦草的一帶而過,根本沒有深入細緻地進行深度探究,一些花邊新聞僅就字面意思來說,甚至不能算是秘聞,很多可以展開鋪陳蔓延的情節,總是在關鍵的節點戛然而止,言猶未盡的閱讀感受,讓人看得不免有些許的沮喪和無趣。

《伊麗莎白二世極其時代》中關於瑪格麗特公主的丈夫安東尼,給予了不少的篇幅,這可能是源於很早之前,作者歐文就和攝影師安東尼成為了一對圖文搭檔,彼此相契合的合作與交往,讓歐文更多的站在平民的立場上去解讀安東尼在王室的生活,也不能排除歐文暗搓搓的炫耀他與安東尼熟識的程度。

對於女王在黛安娜葬禮上的表現,本意為作為皇室傳記作者,能給以非同一般的解讀,但是,依然沒有,歐文的立場就是當時所有人的立場,他溫婉地指責了女王對此的冷漠,而沒有剖析女王之所以冷漠的前因後果,普通人都能想到,不和諧的婆媳關係,前婆婆出席前兒媳的婚禮,怎麼可能做到悲哀,放在民間也不可能的事情,何況黛安娜當時已經有了心儀的結婚對象,還是個不同信仰的埃及人,身為前婆婆伊麗莎白二世能出席葬禮,已然是很給面子的事情了。

閱讀《伊麗莎白二世極其時代》,除了溫故知新了英國從女王繼位起發生的大小事件,其他方面也不是全無收穫,起碼對於英國媒體的發展歷程乃至對於王室瘋狂跟蹤報道的脈絡,還是基本捋一捋清楚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