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之間糧食和農機貿易困難仍未消除

在俄羅斯-亞洲工業與企業家聯盟舉行的關於中俄農業領域合作前景問題的討論中提到,俄羅斯向中國出口農產品以及從中國購買農機具仍然面臨一些困難。在俄羅斯方面簡化農機具進口手續後,中國設備向俄羅斯出口出現增長,但俄羅斯工貿部認為這對俄羅斯本土工業造成了威脅。同時,中國動植物檢疫對進口農產品的要求、銀行結算問題以及俄羅斯糧食作物出口限制措施等也導致俄羅斯向中國出口農產品受阻。


中國方面希望減少或者臨時取消對中國出口農機具關於廢舊回收的要求,同時取消對零部件的反傾銷稅,並加快農機設備的認證工作。同時,由於中國對新冠病毒的零容忍,導致中國專家無法前往俄羅斯簽署合同。

俄羅斯農業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一旦世界領先的農機製造商徹底離開俄羅斯市場(包括Deere 和AGCO),消費者對中國產農業機械的興趣可能會提高,但並不意味著貿易將會偏中國。俄工貿部證實,考慮到保護俄羅斯本土廠商,不會儘快解除對中國農機產品的進口限制措施:國內廠商的產品完全可以滿足農場主對農機的需求。目前,俄羅斯本土企業的產品市場份額不超過50%,這是由於俄羅斯本土廠商開工率不足50%所導致的。

俄羅斯農產品向中國出口的問題同樣面臨著一些困難。俄羅斯公司抱怨滿足中國對進口農產品的要求非常困難,例如,中國檢驗檢疫部門要求只允許進口春小麥和大麥。俄羅斯農業監督局已經向中國海關總署提出請求,申請冬小麥的出口許可。但是如何區分冬小麥和春小麥是非常困難的。俄羅斯農業監督局發現,2021年由於俄羅斯穀物不符合中國檢驗檢疫要求的數量呈現增長趨勢。

俄羅斯專家稱,俄方向中國供應糧食作物和從中國進口農機具面臨的困難主要原因是俄羅斯國內的保護限制措施導致(包括對小麥出口的浮動關稅)。根據俄方分析數據,2022-23農業季節俄羅斯可以向中國出口數十萬噸的小麥,甚至可能達到100萬噸。中國方面自2022年2月4日起,允許俄羅斯全部地區向中國供應小麥和大麥,而之前只允許俄羅斯的七個地區提供(包括阿爾泰地區、卡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新西伯利亞州鄂木斯克州阿穆爾州、車裡雅賓斯克州和庫爾干州)。根據俄羅斯農業監督局數據,2022年初以來,從俄羅斯各州已經向中國發送了79.2萬噸穀物,比2021年同期提高了0.9%,但增長速度直接取決於盈利狀況,而盈利狀況又受限於俄羅斯國內設定的相關壁壘。

中俄商會戰略發展中心負責人巴維爾說,不久的將來,中俄糧食貿易發展的困難將主要與銀行有關,包括匯率轉換問題、轉賬付款問題以及銀行間標準兼容性的問題,同樣俄羅斯向中國出口化肥限制問題也尚未完全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