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的開頭,小編想先考考大家。下面放出的兩張圖,哪個是在非洲拍攝的呢?
圖1.
圖2.
公布答案:都是!
雖然這兩張圖看起來區別很大,但的確都是在非洲拍攝的,圖1在辛巴威、圖2是在阿爾及利亞。此時,可能有的朋友幡然醒悟:對啊,阿爾及利亞也是非洲的。
沒錯,提起非洲,人們下意識想到的總是圖1這樣的非洲,而圖2這裡,卻總是被聯想到中東、西亞、阿拉伯國家。
阿爾及利亞,傑米拉遺迹
當人們看到非洲大陸的地圖的時候,通常會默認這是一塊完整的大陸,地理更好一些的人可以說出這個大洲上有54個國家,北非與非洲大陸的其他部分之間沒有界線。
然而,在人們談論起非洲的時候,卻總是下意識地將北非五國移除在外(本文中說的北非統一指: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利比亞、埃及五個國家),而不是做為非洲的一部分。
為什麼會這樣呢?小編整理了一些談到北非的常見言論,總結起來不過是以下幾種說法:
1. 人種不同,北非人是白人。
2. 北非是阿拉伯人,講阿拉伯語、信仰伊斯蘭教。
3. 北非跟撒哈拉以南部的非洲沒有聯繫。
好,接下來讓小編帶大家依次看看這幾條。人種不同,北非人不是黑人講這一點之前,先請大家看一張圖:
這是一張世界三大人種分布圖,可以看出,除了歐洲以外,非洲、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其實都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人種構成的。
人們不會因為印度人與東亞人的膚色不同,就說印度不是亞洲,也不會說加拿大北部的愛斯基摩人不是美洲人。因此人種不同,北非就不算非洲這一觀點根本就站不住腳。
北非都是阿拉伯人,講阿拉伯語信伊斯蘭教。
百度百科,柏柏爾人
北非大部分居民的皮膚白,五官輪廓明顯,大眼睛,大鼻子,黑色毛髮,很容易被粗略的歸為阿拉伯人。這種認識大錯特錯!白人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分布最廣的人種,在其內部依然存在很詳細的區分,北非的白人雖然長得同阿拉伯人有些像,但主要還是以柏柏爾人為主。
科學家通過DNA技術檢測推斷,目前在北非的常駐民當中,絕大多數為柏柏爾人,而阿拉伯人的後裔還不足4%。因此說北非人是阿拉伯人這種說法儼然是大錯特錯。
我們不一樣
雖然不是阿拉伯人,但說阿拉伯語這一點卻沒毛病。的確,北非五國的官方語言全部是阿拉伯語。
阿拉伯人在公元7世紀侵入北非,殖民了部分非洲大陸,用阿拉伯語同化了當地的語言,也帶來了伊斯蘭教。
可是,僅憑一門語言和一種宗教信仰,就把北非排斥在非洲大陸之外的看法是非常可笑的。
非洲主要語言分布圖
事實上,絕大多數非洲國家的官方語言都不屬於非洲本土的語言體系。例如,喀麥隆的官方語言是法語,不會有人把喀麥隆誤認為法國的一部分;安哥拉說葡萄牙語,沒人會把安哥拉與葡萄牙混為一談。
就拿阿拉伯語來說,在非洲,使用阿拉伯語的國家並不只有北非五國,常見的還有蘇丹、茅利塔尼亞和索馬利亞等國。為什麼偏偏要把北非五國當成了阿拉伯國家呢?
非洲主要宗教比例圖,藍色基督教、綠色伊斯蘭教
同樣的道理,拿宗教來說事兒也是不合理的。
在公元7世紀,來自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人橫掃北非,使那裡的人民皈依伊斯蘭教。今天,大多數北非和西非的非洲人都是穆斯林,分享基於伊斯蘭信仰的文化。每個城鎮都至少有一座清真寺,信徒們在那裡祈禱。
目前在非洲有47%的人信仰伊斯蘭教,與基督教基本持平。塞內加爾和尼日等也是穆斯林國家,甚至在坦尚尼亞和衣索比亞東部,也有大量的穆斯林信徒,但人們始終接受它們是非洲國家。如此以來,我們怎能以相同的理由將北非排除在外呢?
摩洛哥,哈桑二世清真寺
北非跟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沒有聯繫,仔細翻翻世界近代史,不難看出這個觀點也是錯誤的。
在20世紀的歷史進程中,北非與非洲其他兄弟國之間的命運,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這些非洲國家,先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並肩作戰,進行反法西斯鬥爭。不少的坦尚尼亞、肯亞軍人被輸送到北非戰場,與德國、義大利的軍隊作戰,幫助英國、法國兩國戰勝了軸心國聯盟,為這些國家的集體記憶留下了友誼的篇章。之後,非洲兄弟們又在具有反殖民意義的獨立戰爭中走到了一起,並且在1960左右先後戰勝了自己國家的殖民者,取得了獨立。
二戰時期的北非戰場
1963年5月22~26日,31個非洲獨立國家在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舉行首腦會議。會議於5月25日通過了《非洲統一組織憲章》,決定成立非洲統一組織。到場的31個非洲國家當中,就有北非五國的身影,可以說,這五個國家用實際行動表明自己是,且永遠是非洲的一份子。
2002年7月,非洲統一組織在南非改組,正式成為「非洲聯盟」,北非一直是非盟的核心成員。2018年3月21日,非洲44個國家在盧安達首都基加利會晤,簽署成立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協議,這其中也包括北非五國。
也許,在過去,橫亘在非洲大陸上的撒哈拉沙漠暫時的封閉了北非與其他非洲國家的往來,但從近代史的角度講,北非國家一直在非洲事務中扮演著積極的角色。因此,說北非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沒有聯繫,這種說法也是不成立的。
2015年,摩洛哥著名的女作家 Laila Lalami 在獲得布克文學獎提名的時候,發表了一則推特聲明:「我是非洲人。 這是我經常被外界拒絕的身份,但我會一直堅持」。
這一條信息說出了許多北非人民的心聲。
Laila Lalami
非洲是一塊包容性的大陸,這裡哺育著12億人口,有54個國家和地區,流通著上千種語言。這其中,大家肯定會存在不同,也正是這些不同,將那句「This is Africa.」 點綴得更加絢麗多彩。將文化複雜、歷史悠久的北非五國簡單的歸為「阿拉伯國家」,或者單純依照膚色來給人民分類,這種做法不僅是錯誤的,還會損害北非人民的情感和身份認同感。
無論膚色深淺,說著何種語言,信仰哪種宗教,北非五國永遠都是非洲大陸的一部分。
關注非洲旅遊圈,推薦有趣有料的非洲資訊和頂級旅遊目的地。
去非洲,先上非洲旅遊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