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大白了,反目成仇的馬斯克和特朗普,竟然是同病相憐

2025年07月10日23:42:15 國際 1701

真相大白了,反目成仇的馬斯克和特朗普,竟然是同病相憐 - 天天要聞

說起馬斯克特朗普,估計不少人第一反應是「有錢有勢的大佬」。一個是科技界的狂人,搞特斯拉SpaceX,把人類送上火星的夢想喊得震天響;另一個是地產起家、玩真人秀、當總統的政治老手,嘴上功夫無人能敵。

這倆人本來在2024年美國大選時還是好哥們,馬斯克掏錢出力,特朗普上台後還給了他個「政府效率部負責人」的頭銜。可沒過多久,倆人就翻臉了,從互相點贊到社交媒體上互噴,搞得跟仇人似的。咋回事呢?其實細看下來,他們之間還真有點「同病相憐」的味道。

要說馬斯克和特朗普的關係,得從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說起。那時候特朗普捲土重來,要再干一屆,馬斯克站出來當他的「金主」。據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的數據,馬斯克通過自己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Super PAC)「美國前進」,給特朗普的競選砸了至少2.5億美元。這可不是小數目,連《紐約時報》都報道說,馬斯克是2024年大選中最大的個人捐款人之一。

真相大白了,反目成仇的馬斯克和特朗普,竟然是同病相憐 - 天天要聞

他為啥這麼支持特朗普?一方面,馬斯克覺得自己跟特朗普的理念有點搭,都是那種「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另一方面,他可能想著特朗普上台後,能給自己企業搞點政策便利,比如減稅或者航天項目撥款。

除了錢,馬斯克還把自己的X平台(也就是原來的推特)變成了特朗普的宣傳陣地。2022年他花440億美元買下推特後,改名叫X,還調整了演算法,讓特朗普的聲音更容易傳出去。

特朗普那段時間在X上發了好多競選帖子,比如「讓美國再次偉大」之類,馬斯克還親自點贊轉發,倆人互動得跟網上CP似的。2024年11月5日,特朗普贏了大選,馬斯克第一時間發文祝賀,說「美國的未來一片光明」。

特朗普上台後也沒虧待馬斯克。2025年1月,他宣布成立一個新部門,叫「政府效率部」,直接點名馬斯克當負責人,還拉了個叫維韋克·拉馬斯瓦米的商人一起干。這部門的任務是精簡政府開支,砍掉浪費的項目,聽起來挺符合馬斯克一貫「效率至上」的風格。那時候倆人關係好得不行,馬斯克甚至跑去華盛頓參加特朗普的就職典禮,網上還有照片顯示他跟特朗普握手寒暄,笑得挺開心。

真相大白了,反目成仇的馬斯克和特朗普,竟然是同病相憐 - 天天要聞

可好景不長,倆人蜜月期還沒過完就鬧掰了。導火索是特朗普2025年2月簽的一份法案,叫《大而美法案》。這法案聽著挺唬人,實際上是特朗普一貫的「美國優先」路子,核心是取消新能源補貼,提高對跨國企業的關稅,還要把製造業拉回美國本土。

這對馬斯克來說簡直是當頭一棒。特斯拉靠政府補貼和全球供應鏈活得好好的,這法案一出,特斯拉在美國市場的成本直線上升。彭博社數據顯示,2025年3月,特斯拉股價跌了20%,市值蒸發3500億美元,馬斯克的個人財富也縮水不少。

馬斯克坐不住了。他先是在X上發文,陰陽怪氣地說「有些政策大而無當」,明顯在懟特朗普。接著4月,他在接受CNBC採訪時公開批評,說這法案「會讓美國經濟倒退20年」。特朗普也不是吃素的,5月他在X上回擊,說馬斯克「忘恩負義」,還暗示特斯拉的成功全是靠美國政府的扶持。這話一出,倆人徹底撕破臉。

事情還沒完。6月,馬斯克放了個大招,宣布要搞個新政黨,叫「美國黨」,口號是「讓美國面向未來」。他在特斯拉年會上說了這事兒,說要推翻特朗普的政策,恢復科技和創新的地位。這下特朗普更火了,直接下令讓國稅局和商務部查特斯拉和SpaceX的賬,還公開說馬斯克是「科技暴君」。倆人從這時候起,就開始在X上你來我往地互噴,馬斯克罵特朗普「老糊塗」,特朗普回擊馬斯克「神經病」,網上吃瓜群眾看得是目瞪口呆。

真相大白了,反目成仇的馬斯克和特朗普,竟然是同病相憐 - 天天要聞

表面上看,這倆人是因為政策分歧鬧翻的,但挖深一點,他們的矛盾背後還有更耐人尋味的東西。啥東西?就是他倆都有點「身不由己」的毛病,尤其是健康問題和性格缺陷,影響了他們的判斷和行為,說白了就是「同病相憐」。

先說馬斯克。他早就承認自己有艾斯伯格綜合症,這是一種自閉症譜系障礙,特點是社交能力差、興趣執著。2021年他在《周六夜現場》節目里公開說過這事兒,說自己「跟人打交道像外星人」。這病讓他在生意上特專註,比如SpaceX的火箭一次次失敗他都不放棄,但也讓他脾氣怪得很。

2025年6月,他在接受《連線》雜誌採訪時還透露,自己有抑鬱症,嚴重的時候睡不著覺,甚至靠吃氯胺酮(一種麻醉藥)來緩解。這些問題加一塊,讓他決策有時候特別衝動。比如成立「美國黨」這事兒,很多分析人士都覺得太冒險,但他就是一頭扎進去,完全不聽勸。

真相大白了,反目成仇的馬斯克和特朗普,竟然是同病相憐 - 天天要聞

這倆人的毛病有啥共同點?一是都容易一根筋,馬斯克執著於自己的科技夢,特朗普迷戀自己的「美國優先」;二是都受健康問題拖累,情緒和判斷力時不時出岔子。馬斯克的抑鬱症讓他對特朗普的政策反應過激,特朗普的認知問題又讓他反擊起來不留餘地。結果就是,倆人本來能坐下來談的事,硬生生變成了你死我活的鬥爭。

還有個更有意思的點,他倆都特喜歡在X上發脾氣。馬斯克一天能發幾十條帖子,特朗普也不甘示弱,倆人吵架跟網上潑婦罵街似的。這不光是性格問題,也跟健康有關係。艾斯伯格綜合症讓馬斯克管不住嘴,額顳葉痴呆可能讓特朗普控制力下降。網友都調侃說,這倆人要是沒X,估計還能多和平幾年。

真相大白了,反目成仇的馬斯克和特朗普,竟然是同病相憐 - 天天要聞

回過頭看,馬斯克和特朗普這對冤家,真有點「同病相憐」的意思。他倆都是牛人,乾的事兒都挺轟動,但也都有甩不掉的毛病。馬斯克的固執和抑鬱,特朗普的衝動和健康問題,讓他們在巔峰時摔了跟頭。他們的故事告訴咱們,成功不是萬能的,身體和性格的短板,可能比外面的敵人還厲害。

未來呢?馬斯克要是能緩過來,沒準還能折騰出點新花樣,畢竟他的腦子停不下來。特朗普估計就安靜養老了,但他的粉絲群還在,說不定哪天又冒出來攪和一把。這倆人的恩怨,算是告一段落,可留下的思考還挺多。你覺得他們還能和好嗎?或者說,這種「同病相憐」的大佬,還會在哪兒冒出來?歡迎留言聊聊!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山東曲阜閉幕 - 天天要聞

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山東曲阜閉幕

中新網山東曲阜7月11日電(記者 孫婷婷 趙曉)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10日在山東曲阜尼山落下帷幕。在緊湊的兩天議程內,560餘位中外嘉賓圍繞「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文明間關係與全球現代化」的主題,在儒家思想發源地,展開一場場跨越國界與文
澳大利亞外長拱火:美國不想與中國進行軍事對抗,但亞洲需要「力量平衡」 - 天天要聞

澳大利亞外長拱火:美國不想與中國進行軍事對抗,但亞洲需要「力量平衡」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當地時間7月10日,東盟外長會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東盟成員國以及中國、俄羅斯、美國等多國外長出席。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道,澳大利亞外交部長黃英賢試圖拉攏東盟國家,她在會上炒作所謂「中國威脅」,聲稱亞洲地區需要實現「力量平衡」。美國總統特朗普已向東盟多國發出威脅,如果這些國家不願...
《為了人民美好生活接續奮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中國實踐與理論創新》智庫報告發布 - 天天要聞

《為了人民美好生活接續奮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中國實踐與理論創新》智庫報告發布

7月11日,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發布《為了人民美好生活接續奮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中國實踐與理論創新》智庫報告。報告認為,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構建起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體系、政策體系、工作體系,成功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減貧道路,創立、豐富
烏克蘭制裁中國8家企業,結果扭頭髮現:寮國朝鮮卻出兵援俄 - 天天要聞

烏克蘭制裁中國8家企業,結果扭頭髮現:寮國朝鮮卻出兵援俄

烏克蘭戰場上節節敗退,前線缺人缺彈,局勢一天比一天焦灼。澤連斯基政府沒先想辦法穩住局勢,先對中國企業動手了。三個月八家中企被制裁,理由是「援助俄羅斯」。問題是這話沒證據。同時中國的兩個鄰國,朝鮮、寮國卻真刀真槍地在支持俄羅斯。
商務部:已部署開展打擊戰略礦產走私出口專項行動;俄外交部:俄美願恢復經濟等領域直接交流;特朗普政府將禁止非法移民子女參與學前教育項目|早報 - 天天要聞

商務部:已部署開展打擊戰略礦產走私出口專項行動;俄外交部:俄美願恢復經濟等領域直接交流;特朗普政府將禁止非法移民子女參與學前教育項目|早報

【今日推薦】 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上調2% 日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印發《關於2025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通知》明確,從2025年1月1日起,為2024年底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退休人員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總體調整水平為2024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2%。此次調整是綜合考慮...
石破茂:如果美國覺得日本既然依賴就要言聽計從,那可不能讓人這麼小瞧 - 天天要聞

石破茂:如果美國覺得日本既然依賴就要言聽計從,那可不能讓人這麼小瞧

【環球網報道】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首相石破茂10日在一檔電視節目上表示,在安全保障和能源等領域,日本「必須要擺脫依賴美國,追求獨立自主」。日本首相石破茂10日做客日本富士電視台節目。此前一天(9日),石破茂在一次街頭演講中表示,日本政府與美國政府之間的關稅談判「是場賭上國家利益的戰鬥,怎麼能忍受...
奈及利亞第一個女火車司機:男人能做的,女人能做得更好 - 天天要聞

奈及利亞第一個女火車司機:男人能做的,女人能做得更好

中國外文局主辦的第二屆蘭花獎頒獎典禮10日在北京舉行。奈及利亞第一位女火車司機白楊榮獲「友好使者獎」。近年來,隨著中非合作日益密切,白楊打破陳規、在中國公司實現人生價值的故事已經多次受到中國媒體報道。不過,這次獲得蘭花獎,還是她第一次在中國榮獲如此高規格的獎項。「我本來不知道自己得獎了。這次我來中國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