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了,你不來,那我就走了。你不去,那我也不去了。
這分別是對澤連斯基與特朗普對待「俄烏談判」的態度。簡而言之,在普京表示願意無條件開啟俄烏談判的情況下,澤連斯基要求普京前往土耳其,然後舉行俄烏總統會晤,但遭到了普京的拒絕。
在這種情況下,沒等到普京的澤連斯基,選擇了離開土耳其。因為普京沒有去土耳其的原因,原本有意親自參加這次談判的特朗普,也放棄了參加談判的計劃。
在澤連斯基看來,在俄羅斯,拍桌子做決定的是普京,所以普京應該親自參加這次談判,且這應該是特朗普、普京與他同時參加的談判。
澤連斯基認為,普京拒絕參加談判的決定意味著,俄羅斯沒有在認真對待這次談判。
於是就出現了這樣的結果:在美俄烏總統同時缺席談判的情況下,俄烏兩國分別出動了高級代表團。5月16日,俄羅斯、土耳其與烏克蘭代表團舉行了會談,地點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
這是三年以來,俄烏首次舉行談判,意義不言而喻。然而,兩國代表在土耳其談了大約2個小時的結果,卻是不歡而散。
關於這次談判,至少有三個地方值得注意。
一,俄方開出了停火條件,烏克蘭沒有答應。俄羅斯要求烏軍從頓涅茨克、盧甘斯克、扎波羅熱與赫爾松等地撤軍,且俄羅斯還要求控制烏克蘭五個地區。
對此,烏克蘭回應了五個字,那就是俄羅斯的要求是「不可接受的」。烏克蘭認為,俄羅斯開出的條件,遠遠超出了之前討論的範圍。
按照俄羅斯的表態,接下來,俄烏兩國將繼續談判。
土耳其外交部表示,俄烏土耳其的會談已經結束。
二,對於談判結果,俄烏給出了截然不同的評價。俄羅斯給出了「基本滿意」的評價,並且表示願意繼續與基輔保持接觸。
烏克蘭卻認為,這次談判「毫無成果」。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大概率是因為俄軍在戰場上佔據著主動與優勢,疲於應對的烏軍沒能做到扭轉戰局。擁有更多談判籌碼的俄羅斯,在談判時顯然更有底氣。
三,美英法迅速介入此次談判。法國總統馬克龍、英國首相斯塔默、德國總理默茨還有澤連斯基,都在5月16日與特朗普通了電話,且討論的主要內容就是俄烏談判。
從談判結果來看,這一次,美英應該會感到很無奈與心碎。
至於具體聊了些什麼、有沒有達成一致、彼此之間是否存在分歧,暫時還是未知數。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俄烏都不願意做出巨大讓步的前提下,美英法德想讓俄烏握手言和,確實非常有難度。
怎麼看?
這次談判結束後,美國有可能會介入談判。從以往的例子看,俄烏距離達成一致還很遠,只有在特朗普、普京與澤連斯基坐在一起的時候,這場持續了三年多的戰爭,才有可能真正地畫上句號。
當然,如果俄烏談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進展,耐心耗盡的特朗普,沒準會讓美國退出談判,那意味著俄烏還會打下去。
新的變數沒準還在後頭。特朗普真正想要的,應該是將俄烏同時擺上餐桌,而不是讓美國替俄羅斯或烏克蘭的利益買單。
無論這場戰爭用什麼方式畫上句號,美國都將成為最大贏家之一。
打到最後,世界沒準會發現,俄羅斯獲得了土地,美國獲得了利益,烏克蘭獲得的只有榮譽,歐盟獲得的卻只有債務。
且看普京、特朗普與澤連斯基怎樣出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