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9日,第78屆世界衛生大會將在日內瓦拉開帷幕,台當局衛生部門負責人邱泰源再次被攔在觀察員席位之外。這已是自2017年以來,台當局在世衛大會遭遇的第九次公開挫敗。
5月15日,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主持例行記者會時表示,在中國台灣地區參與國際組織,包括世界衛生組織活動問題上,中方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即必須按照一個中國原則來處理,這也是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和世界衛生大會25.1號決議確認的根本原則。中國台灣地區在未經中央政府同意的前提下,沒有任何根據、理由或權利參加世衛大會。
要說台當局這場年度政治鬧劇的劇本早已泛黃,但民進黨仍固執地揮霍著台灣民眾的血汗錢——據台審計部門披露,2016-2024年間用於「國際醫療外交」的特別經費高達13.8億新台幣,足夠為全台公立醫院添置1200台呼吸機。
在日內瓦湖畔,每年春季都會上演特殊的「行為藝術展」。如2024年,台當局耗資2700萬新台幣在聯合國歐洲總部對面設置投影廣告,結果因違反當地戶外廣告管理條例被勒令關閉。
這種自欺欺人的表演經濟學背後,是驚人的政治操弄造成的資源錯配。根據德國海德堡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統計,2016-2024年台灣地區用於爭取國際組織席位的總支出達3.2億美元,相當於其年度公共衛生預算的46%。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期台灣地區新生兒死亡率上升0.8‰,醫療糾紛案件增加37%。
而2009-2016年的歷史經驗猶如一面明鏡:台灣地區曾以「中華台北」名義、觀察員身份連續8次出席世衛大會。這一時期的關鍵密碼,正是兩岸的「九二共識」。時任世衛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在回憶錄中坦言:「我們處理台灣問題的準則從未改變——必須獲得中國中央政府的同意。」
而在2016年民進黨上台後,卻玩起了公共衛生政治化。如2023年台灣地區對帛琉等「友邦」醫療援助項目,看似慷慨,實則充滿政治算計,因為82%的資金被指定採購台灣地區醫療器械,讓所謂的援助完全偏離了人道主義軌道。
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構築的法理長城,持續瓦解著「台獨」勢力的幻想。2024年11月,第78屆聯大以149票支持、12票棄權的壓倒性優勢通過「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決議,其中特別重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尼加拉瓜代表在發言時直言:「某些勢力試圖在衛生領域製造『兩個中國』,這就像在手術室玩政治雜耍般危險。」
這種法理優勢轉化為具體成果:在世衛組織194個成員國中,2024年有179國聯署支持中國立場,創下歷史新高。
而當台灣地區在2023年霍亂疫情中請求世衛組織援助時,正是通過大陸建立的「兩岸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通報機制」,在24小時內獲得了急需的疫苗和診療方案。這種現實困境印證了國台辦發言人的論斷:「企圖繞過中央政府參與全球衛生治理,如同拒絕救生艇卻幻想能獨自橫渡太平洋。」
全球公共衛生領域的重量級人物也早已看穿這場鬧劇的本質。世衛組織前總幹事譚德塞在2024年全球健康峰會上強調:「傳染病沒有邊界,但國際組織有規則。中國政府在促進全球衛生治理方面的領導力不可或缺。」
站在歷史維度觀察,台灣問題的解決軌跡清晰可見:1971年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獲得76票贊成時,全球經濟總量前20的國家中有11個投下贊成票;到2024年,全球經濟總量前20的國家全部奉行一個中國政策。這種趨勢在衛生領域同樣顯著:2004年全球前十大製藥企業中有3家在中國大陸設立研發中心,到2024年這個數字變為9家,而台灣地區依然停留在代工階段。
當台當局還在炒作「世衛大會觀察員」議題時,中國大陸早已深度參與全球衛生治理體系:中國疾控中心專家在2024年主導修訂了《國際衛生條例》中的27項條款;中國研發的瘧疾疫苗在非洲挽救了超過60萬兒童生命;中國提議的「全球公共衛生安全走廊」倡議已獲得143個國家支持。這些實質性貢獻與民進黨當局的政治表演形成雲泥之別。
民進黨九度失敗揭示著不可逆轉的歷史規律:在國際衛生治理體系中,台灣地區唯一可行的參與途徑就是回歸「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正如時任世衛組織法律顧問羅森鮑姆在《全球衛生法》專著中論述的:「任何實體要在世衛組織框架內獲得合法地位,必須滿足兩個基本要件——主權國家身份和會員國的普遍共識,台灣地區在這兩方面都欠缺法理依據。」
民進黨當局若繼續執迷於「
挾洋自重」的幻想,不僅會耗盡台灣地區的國際信譽,更將實質性損害2300萬島內民眾的健康權益。當大陸宣布將新冠疫苗知識產權豁免擴大至台資企業時,當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保障了80%的民生用水時,這些實實在在的福祉遠比日內瓦的政治操弄更具現實意義。歷史終將證明,唯有在民族復興、國家統一的前提下,台灣同胞才能真正共享全球衛生治理的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