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也就是2000年左右,俄羅斯正處在一個特別艱難的時期。
蘇聯解體後,國家經濟崩盤,政治一片混亂,社會動蕩不安。
那時候,俄羅斯被一群寡頭把持著,這些人通過私有化改革撈到了巨額財富,把國家的命脈攥在手裡,普通老百姓日子過得苦不堪言,國家安全也岌岌可危。
就在這時候,普京站了出來,用強硬的手段把俄羅斯從懸崖邊拉了回來,不僅救活了這個國家,還給中國敲了個警鐘。
普京上台前的俄羅斯
蘇聯1991年解體後,俄羅斯的經濟、政治和社會都陷入了深淵。
葉利欽當政那會兒,國家搞了個「休克療法」,想快速轉型市場經濟,結果適得其反。
國有資產被賤賣,通貨膨脹失控,盧布跟廢紙似的,老百姓存款一夜蒸發。
1998年金融危機一波未平,經濟直接崩了,GDP跌到谷底。
那時候,俄羅斯的國際地位也是一落千丈,連北約東擴都只能幹瞪眼。
更要命的是,寡頭趁亂崛起。
這些傢伙靠著私有化改革,把石油、天然氣、金屬等關鍵產業搶到手裡,成了俄羅斯的「影子皇帝」。
比如別列佐夫斯基、霍多爾科夫斯基這些人,手握巨額財富,還想操控政治,連總統選舉都敢插手。
國家權力被架空,軍隊沒錢發工資,車臣問題也搞得焦頭爛額。
可以說,那時候的俄羅斯,真的是風雨飄搖,隨時可能散架。
普京鐵腕收拾爛攤子
葉利欽把總理位置給了普京,2000年普京正式當上總統。
他之前在克格勃干過,對國家安全那套門兒清。
上台時,他面對的就是這麼個爛攤子:經濟被寡頭控制,政府沒啥權威,外面還有西方虎視眈眈。
但普京沒慫,他一上來就下決心,要把俄羅斯拉回正軌。
普京第一個要解決的就是寡頭問題,他很清楚,國家要是繼續讓這幫人把持,早晚得出大事。
於是他開始動手,目標直指那些最囂張的傢伙。
最出名的一次行動就是收拾尤科斯石油公司的老闆霍多爾科夫斯基,這傢伙是當時俄羅斯首富,手裡攥著石油命脈,還資助反對派,想跟普京對著干。
2003年,普京直接讓人把他抓了判了刑,尤科斯也被收歸國有。
這一招殺雞儆猴,其他寡頭一看嚇得不輕,要麼跟政府合作,要麼乾脆退出政治。
通過這套組合拳,普京把經濟和政治的控制權一點點收了回來。
能源、礦產這些關鍵產業重新回到國家手裡,政府說話終於硬氣了。
這步棋不僅穩住了國內局勢,也為後面經濟復甦打下了基礎。
2000年代初,全球油價蹭蹭上漲,俄羅斯作為能源大國直接受益。2000年,俄羅斯GDP才2600億美元,到2008年就飆到1.66萬億,翻了好幾倍。
國家財政有錢了,政府開始還外債、發工資、修基礎設施,老百姓生活也慢慢好起來。
那幾年,俄羅斯從一個欠債累累的國家,變成了外匯儲備全球第三的經濟體,底氣足了不少。
當然,這經濟起飛靠的不是普京一個人,油價高是個大助力。
但他能抓住機會,把錢用在刀刃上,而不是讓寡頭繼續中飽私囊,這點確實得給他點個贊。
普京不光在國內搞鐵腕,國際上也開始硬剛。
烏克蘭危機爆發,俄羅斯直接吞併克里米亞,把黑海的戰略優勢拿了回來。雖然這招惹了歐美製裁,盧布也貶值,但普京沒退縮。
2022年俄烏衝突又是一次大動作,西方制裁加碼,凍結俄羅斯海外資產,限制能源出口。
可普京還是那句話:「俄羅斯能扛過去。」他轉頭跟亞洲國家,搞起了更緊密的合作。
這些年,俄羅斯跟西方的關係一直緊繃,但普京用強硬態度告訴全世界,俄羅斯不是好欺負的,這也讓他在國內支持率居高不下。
中國從普京那兒學到了啥
普京這20年的經歷,對我國來說是個活生生的教材。
我國那時候正忙著深化改革,加入WTO,經濟飛速發展,但也面臨不少風險。
俄羅斯的前車之鑒,讓我國看明白了幾件事兒。
俄羅斯的教訓太明顯了:私有化搞過頭,國家就沒了主導權。寡頭把能源、礦產攥在手裡,政府說話都不好使。
能源、電信、交通這些命脈行業,絕對不能完全交給私人。
中國國家電網、中石油、中石化這些國企,一直牢牢掌握在國家手裡,確保經濟安全不被威脅。
2000年代,我國也在搞國企改革,但跟俄羅斯不一樣,我國沒把家底全賣了,而是優化管理,提高效率。
比如電力行業,國家電網整合了全國資源,既保證供電穩定,又不讓私人資本一家獨大。這種模式,跟普京後來收拾寡頭的路子有異曲同工之妙。
俄羅斯那幫寡頭不光有錢,還會玩輿論。他們控制媒體,忽悠老百姓,差點把國家帶溝里去。
普京上台後,把媒體市場整頓了一遍,削弱了寡頭的影響力。
我國一看這招管用,也開始重視輿論管理。尤其是互聯網時代,網路平台影響力越來越大,政府出手整治謠言,加強監管,確保信息傳播不亂套。
比如近年來,我國對互聯網巨頭下了狠手,反壟斷、規範內容,目的就是不讓私人資本通過輿論搞亂社會。
這跟普京當年整頓媒體的思路差不多,都是為了穩住大局。
俄羅斯跟西方示好那會兒,沒換來啥好處,反而被打壓得更慘。
普京後來改硬剛,效果雖然有爭議,但至少讓俄羅斯站穩了腳跟。
我國明白一個道理:面對外部壓力,靠妥協沒用,得自己硬起來。
這幾年,我國在科技上使勁兒發力,晶元、5G這些關鍵領域,都在搞自立自強。
尤其是美國搞技術封鎖後,我國沒退縮,反而加速投入研發。
這種態度,跟普京面對制裁時的硬氣是一脈相承的。
普京的經歷還讓我國意識到,跟俄羅斯合作是個好路子。
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中俄簽了一堆能源協議,西伯利亞天然氣管道就是個大項目。
2022年俄烏衝突後,兩國更是宣布「無上限」夥伴關係,聯合抗衡西方壓力。
這種合作,既幫俄羅斯頂住了制裁,也讓我國在能源和地緣政治上多了一張牌。
參考資料
普京發出警告 魯中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