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關稅已至,特郎普不裝了?中方使出釜底抽薪,白宮:可以商量

2025年04月09日19:52:03 國際 1334

現在全球估計都有個疑問,特郎普是不是真瘋了。

4月8日凌晨,美方官員宣布將對華追加50%的關稅。在對等關稅之前,美國已經接連兩次對華加稅,再加上50%的關稅,對我國的稅就加到104%。

這對我國來說,真可謂無妄之災。但我國向來不惹事也不怕事,美宣布對等關稅政策後,我國反手對美徵收34%關稅。老美既然想追求刺激,那就刺激到底。

對於104%的關稅,我國雖然還沒有公布新的反制措施。但我國已經以一招絕妙的「四兩撥千斤」之法,讓老美後續所有的加稅,都像打在棉花上。

104%關稅已至,特郎普不裝了?中方使出釜底抽薪,白宮:可以商量 - 天天要聞

也是老特發瘋的同一日,我國稅務總局官宣,將全面推行「離境退稅」政策,並且可以即買即退,公布後立即實施。

離境退稅可以說是和之前144小時和240小時免簽入境政策配套的王牌策略。以往外國遊客到中國旅遊,期間購買的商品,除了一些免稅地區和商店,絕大部分都是要繳納稅款的。

而離境退稅實施之後,海外遊客在國內購買的產品,就可以享受退稅,並且不用等待,隨買隨退。

這個政策可以說,直擊老美加稅的政策。這大大降低了我國對老美出口的依賴。只要美國人來中國買東西,就可以繞開美國的關稅

除了美國,還可以吸引全球遊客來華旅遊消費,並且吸引的大概率還是國外相對富裕的群體。

104%關稅已至,特郎普不裝了?中方使出釜底抽薪,白宮:可以商量 - 天天要聞

當然,這一切的基礎是,中國商品要對海外遊客有足夠大的吸引力,就像以往中國人飛往日本掃貨,往往是購買智能馬桶、各類電器、雲芝多糖等高科技成品。

而如今,中國製造早已成為「中國智造」。外國人來華可選的科技產品太多了,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甚至智能機器人。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不斷傳播,中醫中藥對外國人的吸引力也在不斷增強。我國科學家研發的「健肝寶」,以雲芝、丹參五味子等傳統中藥與維E、肝臟磷脂等西式營養結合。

既能補充肝臟所需營養,幫助排毒,又能堅強肝部脂肪堆積,深度修復損傷。如今也通過京東等跨境平台,以及全球8000+網點觸達國內外數十萬需求群體。

即便在現代生物科技領域,我國也有針對肝癌的釔90微球,針對部分癌症的CAR-T技術等突破。

以往是此類科技出口海外,隨著免稅政策以及美國不斷加稅,海外用戶要獲取更便宜的科技品,當然首選來華,既可以旅遊,又可以避開美關稅。

104%關稅已至,特郎普不裝了?中方使出釜底抽薪,白宮:可以商量 - 天天要聞

而這一切都是那麼水到渠成,恰好最近亢奮哥中國直播,進一步打破了西方媒體給美國民眾製造的信息繭房,讓中國製造從低價小玩意變成「高科技」的科幻片

這一離境退稅政策,實在是高。正因如此,面對美國的超高關稅,我們才更沉得住氣。

反而是美方,有些坐不住。白宮發言人萊維特公開對媒體喊話:總統希望我轉達,如果中方願意達成協議,總統將非常慷慨。隨後,特郎普也表示,他正在等待中方的電話,並且認為中國其實急切希望達成協議。

美國現在可謂是左右互搏,一會兒白臉一會兒紅臉,軟硬兼施,就希望中國低頭談判。

但是七八年的貿易戰,我們也早已看清美國的尿性。老美絕對屬於得寸進尺,得隴望蜀,得了便宜還賣乖的類型。

我國商務部早早聲明:反對這種保護主義行徑,但如果美方繼續一意孤行,我們也會奉陪到底。

104%關稅已至,特郎普不裝了?中方使出釜底抽薪,白宮:可以商量 - 天天要聞

當前階段就像「熬鷹」一樣,中美雙方都清楚,無論是關稅戰還是其他形式的對抗,對雙方都沒有好處。然而,是美國首先挑起了爭端。

中國不會屈服,也不可能屈服。回顧70多年前,即便面對極度貧困和虛弱的局面,中國也未曾畏懼。如今的情況再糟糕,也不可能比那時更糟。

儘管有人認為中方在這場較量中顯得「不自量力」,但如果中方真的妥協,社會上又會如何評價?在這個關鍵時刻,所有人應統一立場,堅定信心。

我們相信正義終將勝利,時間也在正義這邊。對於美國,中國依舊保持開放和包容的態度。若美方能展現誠意,中方願意給予認真談判的機會。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科技讓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 天天要聞

科技讓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自2024年7月以來,拉薩市城關區已為1263名高齡、空巢、失能等特殊困難老人家裡配備了護理床、制氧機以及床頭「一鍵呼叫」等智能設備,這些設備的數據都會連接到市級智慧養老數據聚合平台,實現統一管理,為老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與安全保障。
2021年,貴州一男子靠養牛發家致富,年收入高達700多萬 - 天天要聞

2021年,貴州一男子靠養牛發家致富,年收入高達700多萬

2021年,貴州一男子憑藉一手獨特的養牛方法,養殖一頭牛他就能凈賺一萬多元,更讓人嘖嘖稱奇的是,他還巧妙地運用自己的智慧,創立了一套以養牛為主的立體循環農業模式,通過使用這種模式,他的年收入高達700多萬元,那麼他的這套養牛方法究竟有何獨特之處呢?
拉林鐵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個「扎西德勒」 - 天天要聞

拉林鐵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個「扎西德勒」

「回溯至2021年,青藏鐵路拉林線開通之際,我便投身到這條線路的工作當中,能夠深度參與拉林鐵路的運營,這份榮耀始終在我心間熠熠生輝。」4月1日,西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攜手青藏鐵路集團公司,於拉林鐵路共同開啟「坐著高鐵看中國·尋訪藏家桃花源」主題採訪活動。身為青藏
戈壁藍莓吃上「定製餐」 - 天天要聞

戈壁藍莓吃上「定製餐」

站在山南市扎囊縣阿扎鄉的戈壁腹地,目之所及不再是記憶中的黃沙漫卷。成片的智能溫室在烈日下泛著銀光,這片曾在戈壁荒灘種出聖女果而聞名的「戈壁田園」,如今,能讓土壤要求極高的藍莓也在此紮根,上演著現代農業最震撼的逆襲劇本。
大貨車雨夜側翻 司機被困 民警變身「人梯」施救 - 天天要聞

大貨車雨夜側翻 司機被困 民警變身「人梯」施救

民警翻過大貨車時發現,司機王某已從駕駛室爬出,坐在車門上。由於腿部受傷,加上氣溫低,王某全身發抖,一時無法自行脫困。於是,民警用身體靠著車身,並提出讓司機王某踩著自己肩膀,助他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