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怎麼也沒想到,這招全球關稅大棒下來,反而加速其他國家投華,助推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
其實特朗普的關稅牌對中國影響不大,反而對美國影響大,現在中國直接出口美國的產品基本都是美國企業找不到替代品的,你像通信設備、家用電器、汽車零件等技術密集型產品。美國找誰替代。
而中國從美國進口的產品,大多是農業和能源,可以替代的國家太多。所以美國企業必須自己消化這個關稅成本。
這麼多年下來,美國對中國該加的關稅早就加完了,影響最大的反而是東南亞、歐洲和日韓。
尤其是日韓,因為美國市場不允許中國進入,所有日韓在美國市場非常瀟洒,尤其是汽車產業,日韓2024年美國銷售汽車超260萬輛。現在特朗普的關稅大棒下,日韓汽車產業可以說重創。那在全球最大市場中國,他們又被我們的新能源汽車擠壓的丟盔卸甲。
其實中國早就沒指望往美國賣整車了,人家玩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路子。東南亞滿街跑的五菱宏光MINI,俄羅斯街頭隨處可見的哈弗SUV,中東土豪車庫裡的紅旗電動車,這些新興市場才是中國車企的主戰場。去年中國汽車出口量登頂全球,靠的不是鑽空子,是實打實把4S店開到歐美看不起的第三世界家門口。就像當年手機行業一樣,先拿下亞非拉,再反攻歐美市場。
現在美國的關稅大棒下來,本來對我們關閉市場的歐洲,上趕著要和我們儘快重啟電動汽車反補貼案價格承諾談判。原來一直對我們高冷的歐洲市場一下子打開了。既然現在和美國合作不下去了,儘管歐洲骨子的高傲,還是不怎麼樂意和中國合作,但是一旦丟了中美兩大市場,歐洲經濟就真的得涼了。
可以說,美國的關稅大棒等於是逼著其他國家企業做選擇,搬過去美國還得倒貼,還不如來中國開廠,利用中國產業鏈減少成本,再稍微添點賣給美國市場,這買賣可比在華盛頓扯皮划算多了。
可以說, 特朗普的全球關稅牌肯定會引發國際供應鏈體系再次混亂,而這個時候正好會是中國的機會,反而會讓中國在全球市場上獲得新得話語權。
從2018年貿易戰開打,特朗普恐怕沒想到這一棍子下去,反而砸碎了國內科技產業的"舒適區"。這加劇了中國企業得焦慮感,美國禁什麼,中國就突破什麼。這些年我們實現了晶元國產化,大力發展人工智慧,布局新能源產業,中國被逼到牆角後爆發的創新勢能,反而讓中國加速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高端技術產業得升級。
因此,特朗普得行為越逆天,對於中國而言越是機遇,短期雖是陣痛,但是長期來看,反而讓中國在全球市場更受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