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年來,我行走在日本的大街上,好像沒有見到胖子。是日本民眾的營養不良嗎?看看大街上像螞蟻一樣忙碌行走的日本人,他們挺胸昂首,穿著合身,就知道他們精神飽滿。曾經有人統計過,世界上走路最快的民眾是日本人。統計的依據是每秒鐘走1.3米的,1.2米的,1.1米的,1米的,0.9米的,依次排隊評比,第1~5名的都是日本人。之後是某某國家,我們中國人的平均走路速度被排在了10名以後!
網路圖片
再看一個現象,很多人說,非洲人長得都一樣,只有胖子和瘦子的區別,窮人瘦富人胖。而美國人卻反過來,是富人瘦窮人胖(窮人吃垃圾食品多,而且沒有節制)。我弟弟一家都在美國定居,他家的人身材都很勻稱。他們除了注意飲食結構之外,還特別注重體育鍛煉。
回過頭再來看看日本,他們以肥胖為恥,公司里不會重用胖子,他們認為胖子的自律性差,自私,不盡責任。
他們的飲食結構就能充分保證他們不會過度肥胖。他們的生魚片沒有脂肪,和牛肉基本沒有脂肪,他們的牛肉火鍋里也不放油。有一次吃鐵板燒烤牛肉片,我的朋友用夾子夾住一塊牛油,在燒熱的鍋底上擦拭一下,看見鍋底發亮了就把那塊牛油放到了小碟子里下次再用。而如果是我們做菜,少則20cc菜油,多則「咚咚咚」地倒油(電視節目的烹飪介紹就是醬紫的),那能不肥胖嗎?
這次我有意識地觀察日本的大街上是否有胖子,還真讓我找到了一個胖子,是唯一的胖子,不過那個胖子肯定是有毛病的人。那是在大阪的街上,迎面走過來一個身高不到1.6米的男士,他的體形出奇的肥碩,肯定超過100kg,一看就知道他有毛病。然而,就是那樣一個大胖子,卻西裝革履打著領帶,提著公文包快速地走在大街上,給人以極強的自律性感覺,實在令我折服。
反觀我們國家,肥胖症的人群越來越年輕化了,我們的學校和家庭在教育方面是否有不當之處呢?政府在全民健康的宣傳上是否有不足之處呢?社會風氣是否能形成形體美的觀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