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肯定都看到了,塞爾維亞再次出現大規模抗議活動,並引發了局部騷亂。
塞爾維亞總統亞歷山大·武契奇對此發布全國講話,呼籲民眾回歸理智,「謊言推動的顏色革命無法獲勝」...說著說著,他又一次難受的快要流下眼淚。
原本早在年初,就有大量消息預測塞爾維亞將爆發顏色革命,塞全國各地也開始出現異動。但隨著特朗普政府對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下狠了手,所謂的顏色革命,似乎就不了了之了。
2月15日,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還在國慶日演講中驕傲的說,外部勢力意圖通過「顏色革命」顛覆政權的陰謀已被挫敗。他強調:「一切都結束了,塞爾維亞已經獲勝」。
一個月後,懂王的大兒子小特朗普還訪問了塞爾維亞,跟武契奇總統詳談甚歡,雙方痛批國際開發署的無恥行徑,並初步達成了一個合作意願——特朗普集團將承建前南斯拉夫總參謀部大樓,將其改成酒店,專門經營旅遊產業。
這次會面中,武契奇真誠的對美國總統的好大兒說——「我知道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性別!」
然而,就在看似一切正往理想的方向發展時,塞爾維亞,突然就亂了。
美國國際開發署不是被關了嗎?
據說,這次大規模抗議的幕後金主,主要是法國牽頭的歐洲勢力,外加美國民主黨的大金主索羅斯。
至於為啥是這幫人組團開搞?
除了那些比較複雜的原因(後面會說),確實不排除他們是想通過塞爾維亞,給特朗普政府上點眼藥。
最近這些年,咱們也能看出來,雖然俄羅斯屬於塞爾維亞的傳統「老大哥」,但武契奇政府卻並不想選擇直接倒向哪一方,而是在全球各大勢力之間,小心翼翼的「走鋼絲」。
遠點的比如2022年,在被逼著去制裁俄羅斯後,他馬上又面對鏡頭哽咽的說——如果將這半年多來塞爾維亞在有關對俄制裁問題上受到的壓力寫成一本書,肯定會比《資本論》還要厚....我們不跟著去制裁俄羅斯,我們的國家就會被制裁,但如果塞爾維亞去制裁的話,我們俄羅斯朋友一定會生氣的...
說著說著,武契奇就難過的流下了眼淚。
那以後,塞爾維亞還向烏克蘭「支援」過軍火,但也是前腳送了軍火,後腳就立即道歉,說自己是被逼的,沒辦法。
瞧見武契奇都這般難受了,俄羅斯那邊大部分時候也只是看破不說破,並未怎麼追究。
類似的還有最新一次聯合國大會關於支持烏克蘭譴責俄羅斯侵略的決議投票,塞爾維亞竟然跟著給自己不斷挖坑的英法德意一起投了贊成票!
武契奇總統在投票之後馬上又一臉愁苦的公開向民眾道歉,說自己當時沒看全內容,本意是贊成有關「維護領土完整」的表述,但未能充分考量提案的其他細節,導致「不慎」投下了贊成票。
面對鏡頭,他帶著哭腔說,「我不怪別人,只怪我自己,因為我沒有足夠重視這一問題...」說著說著,又一次難受得要流下眼淚。
明眼人都能品出來,武契奇表面上是向民眾道歉,實際上是在向普京道歉。
塞爾維亞有科索沃問題,再加上歐洲給的壓力,所以得贊成。但事後,則必須馬上找補表個態度。
對此,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在社交媒體上發文回應說, 「俄羅斯知道塞爾維亞人民不會背叛我們」。
然而,即便身段如此靈活,武契奇依舊擺不平塞爾維亞的眾多派系。
結果就是咱們如今看到的狀態——
有人指責他親西方,賣國;
有人抱怨他跟西方沒搞好關係,對不起國家。
你說這領導人當的,是不是挺憋屈?
難怪這位身高一米九八的大男人,動不動就會被整哭了。
這些年來,不滿武契奇的人,主要是兩撥勢力——
塞爾維亞民主主義者和塞爾維亞親西方派。
咱們先看塞爾維亞民主主義者。
他們認為,武契奇在跟西方妥協,出賣了塞爾維亞的利益。
比如,你看,這是2020年9月,美國白宮,小小的椅子上,坐著高大的武契奇。
在特朗普的辦公室,他還跟科索沃地區領導人霍蒂簽署了一系列協議。
雖然只是經濟合作方面的,但似乎也有些觸碰塞爾維亞的底線——科索沃只是塞爾維亞的一個民族自治省,屬於塞內部問題,怎麼能跑到第三國去跟一個「偽政權」的總理簽協議呢?
畢竟,你看當年鐵托他老人家當年在白宮,就像在自家一樣,反倒是美國總統尼克松似乎稍顯緊張。
換做美國總統卡特,照樣還是一身霸氣。
這裡多說一句。
作為中國人,不管你那時候有沒有出生,你肯定都知道這件事情——「北約轟炸南聯盟」。
1999年5月7日,貝爾格萊德的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遭到了美軍B-2隱身戰略轟炸機發射的五枚導彈襲擊,三名中國記者被當場炸死,並炸傷數十人,使館建築也遭嚴重損毀。
然而,後來給中國烈士們立碑的,卻是塞爾維亞。
南聯盟已經不在了。
南聯盟的前身,就是那個大名鼎鼎的「巴爾幹猛虎」——南斯拉夫。
早前的南斯拉夫,全稱叫做「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無論是鐵托的老家克羅埃西亞還是塞爾維亞,或者是最後脫離聯盟的黑山(2006年以55%的贊成票數公投獨立,南聯盟就此不復存在),他們入盟時,個個都是正式的國家身份,屬於南斯拉夫的「加盟共和國」。
按照南斯拉夫憲法規定,這些加盟共和國可以進行公投,自行選擇留下或者獨立。
而科索沃則只是前南斯拉夫加盟共和國之一,塞爾維亞國內部的一個自治省。所以,無論是南斯拉夫解體,還是後來的南聯盟解體,從法理上看,絲毫不影響塞爾維亞對科索沃的主權。
但由於此地異常複雜的民族矛盾和外部勢力的不斷教唆。南斯拉夫解體後,科索沃地區的阿族和塞族民間武裝開始了互相仇殺。
借著這個機會,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用戰爭手段強行將南聯盟自家的國內民族矛盾,直接變成了國際問題,繞開聯合國,對一個主權國家進行了整整78天的大轟炸。
這就是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
科索沃戰爭的次年,在類似於「顏色革命」的運作下,米洛舍維奇帶領的塞爾維亞社會黨在南聯盟大選中,最終敗給了科什圖尼察領導的塞爾維亞民主黨。
科什圖尼察當年被普遍認作是南聯盟的親西方派,甚至還主動配合把米洛舍維奇送到了海牙法庭(就是目前要審菲律賓前總統杜特爾特的那個)。
即便如此,在有關主權和國家領土完整的議題上,科什圖尼察的立場也很堅定,並將其視為一切國際合作的前提。
他曾多次親臨科索沃北部塞族控制區。某次,他甚至穿著軍裝,在一群塞族民兵中揮舞著AK47,宣誓塞爾維亞對科索沃的主權。
無論是南聯盟還是塞爾維亞,有關科索沃的主權問題,歷屆政府都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動搖。誰敢妥協,誰就是賣國賊。
儘管戰後的科索沃,幾乎已形成了事實獨立(當然聯合國是不承認的)。
這期間,西方世界歐洲對塞爾維亞進行了無數次的施壓和利誘。很多條件,讓人無不心動。
比如,加入歐盟。
這麼多年了,塞爾維亞老百姓們一直都在心心念念地期望能加入歐盟,改善自己困頓的生活。
因為,在政策方面,歐盟為了保持內部經濟的動態增長,針對「相對落後國家」和「新成員國」,專門設有相關基金和福利補貼。所以,一旦入盟,塞爾維亞能夠享受到很多「幫扶」,更能藉助一體化的經濟模式,極大的緩解自己沒有出海口的尷尬,同時拉動本國經濟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質量。
早在2010年,塞爾維亞曾和鄰國斯洛維尼亞(前南斯拉夫加盟共和國之一,美國第一夫人梅拉尼婭的老家)同時申請加入歐盟。斯洛維尼亞那邊僅僅花了3年,就順利入了盟,開始享受各種待遇,很快就闊了氣起來,但塞爾維亞卻幾乎沒有拿到任何實質性的進展。
這讓塞爾維亞的老百姓們看得情緒非常複雜。
塞爾維亞的親西方派趁機開始教唆民怨,將這些不順利統統歸結於現政府的「無能」。
而塞政府為了擺脫困境,提升民意,也在努力推進加入歐盟的議題。
然而,這麼多年來,談來談去,最終還是卡在了那個讓數屆塞爾維亞政府都無法妥協的條件上——成為歐盟國家的一個代價,正是放棄對科索沃的主權。
比如,2022年底,武契奇和歐盟的談判中。歐盟給出的一個條件就是,先讓武契奇簽了所謂的「和平協議」。
這個「和平協議」的主要條款,大都跟變相逼迫塞爾維亞承認科索沃獨立有關。
帶著塞爾維亞人民的眾望去談判,結果對方逼他用「賣國」來做交易。
在談判中處於弱勢的武契奇總統,這個一米九八的大個子,再次難受的要流下眼淚。
幾乎同時,塞爾維亞國內也亂了起來。
武契奇原本出身於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雲集的右翼群體,隨著現實的不斷磨礪,他逐漸收起鋒芒,變的更加靈活和務實。
這在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眼中,就成了「投降」。
而在另一方看來,武契奇政府沒有平衡好跟西方的關係,連個談判都搞不定,實屬腐敗無能。
但是,這部分人中的大多數,雖然呼籲政府做出改變,但同樣也不願意用科索沃來做「交易」。
結果,就有了下面這一幕。
2023年2月2日的議會,在討論有關歐盟「利誘」的條件時,當著武契奇總統的面,議員們就動起手來了(南斯拉夫人也是個戰鬥民族)....
武契奇坐在主席台上,無助和難過的幾乎又快要哭了出來。
現場秩序恢復後,武契奇沖著台下怒吼八遍——我永遠不會承認科索沃獨立!
同年5月,在首都貝爾格萊德舉行的露天集會上,大雨中的武契奇再次高呼了同樣的話。
講著講著,他的聲音開始哽咽,淚水和雨水交融在了一起...
進歐盟就要放棄科索沃,兩邊都是刀。換誰誰不哭啊?
還有這幫被教唆的年輕人們,他們想進歐盟沒問題,但是不是也應該好好琢磨一下,攔著塞爾維亞進歐盟的究竟是誰?
更何況,誰知道就算你答應了放棄科索沃,歐盟那邊就一定沒有其他的新要求?
最後還是那句老話,千萬不要像烏克蘭那樣,總是隨便就相信了別人給你的「承諾」...
不服的,可以溫習一下2014年,基輔勝利廣場上的紐蘭小餅乾...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和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