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1日,中國商務部正式約談美國零售巨頭沃爾瑪,針對其要求中國供應商大幅降價以轉嫁美國對華加征關稅的行為發出明確警告。
這一事件迅速引發國內外輿論關注,成為中美經貿博弈的又一焦點。
作為全球最大零售企業,沃爾瑪憑藉其供應鏈主導地位,試圖將美國政府施加的45%關稅成本強加於中國供應商,甚至要求部分企業降價高達20%。
這種單方面轉嫁成本的行為,不僅暴露了跨國資本在全球貿易中的利己邏輯,更折射出中美經濟關係中的深層矛盾。
中國作為全球供應鏈的核心參與者,已不再是被動接受規則的「冤大頭」,而是以行動表明:公平合作才是國際貿易的基石。
沃爾瑪的「成本轉嫁術」:利潤至上,犧牲夥伴
沃爾瑪的降價要求並非孤立事件,而是美國對華貿易政策的連鎖反應。
近年來中美貿易摩擦升級以來,美國政府持續對華加征關稅,直接推高了進口商品成本。
面對這一壓力,沃爾瑪的選擇凸顯了其「利潤優先」的商業邏輯:既不選擇提高美國市場售價(可能加劇通脹和客戶流失),也未轉向其他國家的供應商,而是通過強勢議價權迫使中國供應商承擔全部關稅成本。
這一策略的本質是將美國政府的關稅壓力轉化為對中國企業的剝削。
沃爾瑪的行為看似保全了自身利潤和美國消費者的低價福利,實則動搖了供應鏈的穩定性。
這種短視的「成本轉嫁」,不僅威脅中國製造業的可持續發展,也為沃爾瑪自身的長期經營埋下隱患。
中國的反制:從政府干預到供應鏈韌性
面對沃爾瑪的單方面施壓,中國展現了多層次的反制能力。
政府層面,商務部通過約談明確表態:要求沃爾瑪停止擾亂市場秩序,並警告其可能面臨更嚴厲措施。這一行動不僅是對企業行為的規制,更是對國際貿易規則的捍衛。
與此同時,中國供應商的集體覺醒成為關鍵轉折點。頭部企業聯合抵制降價要求,部分轉向本土渠道如盒馬、拼多多等平台,甚至通過跨境電商直接開拓海外市場,削弱對沃爾瑪的依賴。
中國供應鏈的不可替代性為反制提供了底氣。
美國若全面替換中國商品,超市物價將暴漲此外,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如優化加工流程、降低貨運成本、提升技術附加值——進一步鞏固了其全球競爭力。
沃爾瑪的「壓價」策略,反而加速了中國供應鏈從「低成本依賴」向「高價值創造」的轉型,倒逼企業探索更可持續的發展路徑。
全球供應鏈的未來:合作還是零和博弈?
沃爾瑪事件折射出全球化進程中的深刻悖論:一方面,跨國企業受益於全球分工,另一方面卻試圖通過霸權手段維持不對等利益。
這種「既要中國市場增長,又要中國承擔成本」的雙重標準,已難以適應當前的經濟現實。
從長遠看,供應鏈的穩定依賴於互利共贏。
中國作為全球製造業樞紐,正通過「雙循環」戰略強化內需市場,同時拓展「一帶一路」合作,分散外部風險。
而沃爾瑪若持續忽視合作夥伴利益,不僅將失去中國供應商的支持,其在中國市場的增長引擎——如山姆會員店的擴張——也可能因輿論反噬而受阻。
此次事件警示跨國企業:在全球化退潮的背景下,唯有尊重公平貿易、與供應鏈夥伴共擔風險,才能實現可持續增長。
結語
沃爾瑪的「成本轉嫁」策略,本質上是將美國單邊主義政策的代價強加於中國,這種「薅羊毛」式的商業邏輯註定難以持久。
中國通過政府干預、企業自救和供應鏈升級的多維反制,展現了維護自身利益的決心與能力。
在全球經濟格局重構的當下,合作而非壓榨、共贏而非零和,才是破解貿易困局的唯一出路。
正如中國商務部所強調:任何企圖犧牲他國利益維繫自身霸權的行為,終將被時代拋棄。
參考資料
聯合早報:《中國商務部約談沃爾瑪 因其要求供應商大幅降價》
證券時報:《中國商務部等約談沃爾瑪!沃爾瑪要求中企降價!損害中美企業和美國消費者利益》
央視新聞:《重視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