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網路上可查,不涉及泄密,請知悉。
「越南製造?不,是中國製造的『馬甲』!」最近,美國海關對來自越南的一批貨物進行了檢驗,結果卻發現「越南製造」的貨物不過是中國生產的「變臉」版本。
越南作為在新一輪全球供應鏈的主角,突然變成中國產品的「中轉站」這一情況也確實讓國際社會直接傻眼。
中國在越南的「分身術」是怎麼上演的?而越南又為何會被「翻車」?今天,咱們就來一起揭開這場「變臉」大戲的神秘面紗。
中國製造的「馬甲」被揭穿
前不久,美國海關在對越南的一批電子產品的檢驗中突然發現其部件與中國的產品極為類似,而在進一步調查後發現,原來這些產品都是在中國進行生產,之後又轉運到越南進行「洗白」。
其實,越南這些年一直是全球供應鏈的熱門選手,尤其是特朗普對咱們發起貿易戰之後,許多企業的生產線都轉運到越南,為的就是規避掉關稅以及降低更多的成本。
不過呢,這越南作為後起之秀,在「專業」方面還是有點欠缺,這也就導致許多工廠還是選擇中國工人甚至是技術進行生產。而這種「中轉站」的誕生在一定程度上也要歸咎於老美,既然選擇跟中國作對,那咱們也得讓你嘗嘗自食惡果的苦澀。
越南 「變臉」 動機
而越南為何會配合咱們打這套太極也是從多方面進行考慮。從貿易方面來看,美國對越南的政策較為寬鬆,甚至還給了他們很多貿易優惠。
比如,美國對越南的部分商品進行零關稅的政策,相比之下,咱們的處境真是「難堪」。
在經濟方面,越南的勞動力成本更為低廉,據越南官方數據顯示,越南製造業工人的工資為250美元。在如此高收益和低成本的誘惑下,成為咱們的「中轉站」也情有可原。
當然了,越南也不是傻的,與中國進行合作不僅能夠享受到成熟的技術體系,還能在美國那裡分一杯羹,何樂而不為?
還有,作為在地理位置如此相鄰的兩個國家,雙方在能互惠互利的情況下,還能促進文化交流。
中國製造的「新出路」
越南的「翻車」讓我們看到,中國「製造」在全球供應鏈上的超然地位。即使面臨美國的關稅政策以及技術封鎖,咱們也依舊能「金蟬脫殼」,打破貿易壁壘。
目前,咱們種花家的科技實力已經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5G、人工智慧、新能源方面更是取得顯著的成績。
以5G技術為例,華為在世界上的領導地位給中國製造帶來的不僅僅是科技上的發言權,還讓美國「破防」了。
即使美國多次對華為進行一系列的制裁,但是咱們還是依靠自身的實力在東南亞和非洲等地成功開闢市場。
除此之外,咱們的阿里巴巴和百度等科技公司的人工智慧技術的成熟也正在重塑全球的影響力。
還有,「王牌」新能源汽車技術更是一舉讓中國成為全球能源汽車的製造中心,在歐洲,甚至掀起了一陣狂風。
中國產品在越南「變臉」引發的一次轟動也將會在未來的世界貿易上佔據一席之地。面對急速發展的國際市場,全球各國都應該跟上腳步應對各種挑戰,全球化的浪潮中只要不後退那就是前進。
讀者朋友,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參考資料
觀察者:越南「好日子」要到頭了?「一些在越企業已回遷:說到底,中國的質量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