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特朗普曾信誓旦旦承諾的「100天結束俄烏戰爭」時間表越來越近,但實現這一目標的可能性卻愈發渺茫。面對澤連斯基的強硬態度,以及俄軍戰場上的持續推進,特朗普團隊在停戰問題上可謂遭遇了重大挫折。隨著戰局的複雜化,美國試圖通過暫停對烏克蘭援助施壓澤連斯基,然而這一舉措卻直接導致烏克蘭戰場局勢惡化,反而讓俄羅斯進一步鞏固了優勢。
3月7日,在澤連斯基沒有妥協跡象的情況下,特朗普轉而改對俄羅斯施壓,但這一策略同樣進展乏力,再次暴露了美國政策執行中的混亂和困境。
特朗普的極限施壓為何失效?
在競選期間,特朗普曾提出「100天結束俄烏戰爭」的大膽承諾,聲稱能通過與普京直接對話達成停火協議。然而,實際操作中,這一設想卻困難重重。澤連斯基政府對特朗普的施壓不願意屈就,甚至採取「陽奉陰違」的策略。
一方面,烏克蘭表面上表達了願意談判的意願,但另一方面卻不斷繞開美國,向歐洲國家爭取更多資源支持戰爭。
特朗普的「極限施壓」策略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暫停向烏克蘭提供軍事物資和情報支持,包括拜登政府此前批准但尚未交付的武器裝備;
二是利用美國的優勢地位限制盟友向烏克蘭提供情報。
根據多家媒體報道,這一決定直接削弱了烏克蘭在戰場上的作戰能力。而特朗普團隊顯然低估了澤連斯基的態度,也未能有效預見到這一策略的負面後果。
美國停援帶來的連鎖反應
特朗普的強硬施壓在戰場上迅速產生了顯著影響,但結果卻與他的初衷背道而馳。失去美國和北約的情報支持,烏克蘭在應對俄軍攻勢時陷入被動。俄軍抓住機會發動大規模縱深打擊,並在多個戰場取得進展。
據報道,在俄軍近期的一次大規模空襲中,烏克蘭中、西部地區的重要能源和交通設施遭到重創。這種攻擊不僅削弱了烏克蘭軍隊的後勤保障,還進一步加劇了該國的基礎設施危機。與此同時,俄軍在庫爾斯克方向組織了戰役集群,對烏克蘭軍隊展開精準反攻,通過戰術穿插迅速形成包圍圈,切斷了烏軍的補給線。失去北約的情報共享後,烏克蘭軍隊未能提前預判俄軍的調動,從而付出了慘重代價。
對於特朗普團隊而言,這種局勢演變顯然是一場戰略性失誤。
烏克蘭在戰場上的籌碼越少,美國在停戰談判中的議價能力就越弱。
而烏克蘭政府若因戰場失利而進一步尋求除美國外的支持,也可能導致美國在俄烏問題上的主導地位被削弱。
對俄施壓,特朗普的最後一張牌?
在澤連斯基「軟硬不吃」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轉而嘗試通過對俄施壓的方式扭轉局勢。
然而,這種策略同樣面臨諸多障礙。
一方面,俄羅斯在戰場上佔據主動,普京顯然無意在當前優勢下接受任何「平等」的談判條件;
另一方面,美國過去一年已對俄羅斯實施了多輪嚴厲制裁,特朗普政府能打出的「新牌」可謂寥寥無幾。
特朗普近日通過媒體向俄羅斯喊話,揚言將對俄銀行體系實施更多制裁,並對俄商品加征關稅。
然而,俄羅斯經濟在長期制裁壓力下,已經通過與中國、印度等非西方國家的合作找到部分替代方案。
過去幾年已經證明,儘管西方制裁對俄羅斯的經濟增長造成一定程度的打擊,但俄羅斯能源和糧食出口依舊保持穩定,這使得特朗普的進一步施壓手段顯得「力不從心」。
更棘手的是,美國自身的經濟困境也限制了特朗普的政策空間。
當前,美國正面臨持續的高通脹壓力,國際油價已成為影響美國經濟穩定的關鍵因素之一。
若對俄能源出口施加更嚴厲限制,可能進一步推高國際市場油氣價格,這將直接加劇美國國內經濟壓力,甚至影響特朗普的支持率。
內外交困,特朗普面臨的雙重挑戰
特朗普的俄烏政策不僅面臨外部執行困難,還在美國國內引發了廣泛爭議。
支持者認為,特朗普暫停援助烏克蘭的決定符合美國優先的原則,能夠避免美國深陷長期戰爭泥潭。
然而,民主黨和部分輿論則批評其「短視」和「自相矛盾」。
事實上,特朗普的政策不僅未能實現快速停戰的目標,反而讓美國在國際舞台上的領導力遭到質疑。
與此同時,特朗普的政策調整也讓北約盟友感到不安。
此前,美國在俄烏戰爭中的援助力度是北約國家行動的基石,但特朗普的政策變化可能迫使歐洲國家承擔更大的戰爭成本,進一步考驗北約的團結。
從暫停援助烏克蘭到試圖對俄羅斯施壓,特朗普的「100天停戰」計劃在執行中暴露了明顯的短板。
澤連斯基的強硬態度讓美國的極限施壓難以奏效,而俄軍在戰場上的持續進攻更是讓特朗普的籌碼被一步步削弱。
對於特朗普來說,兌現這一承諾的窗口正在迅速縮小。
隨著烏克蘭戰場局勢的惡化,美國試圖從俄烏戰爭中快速脫身的想法可能只能是一廂情願。
在未來數周內,特朗普必須在兌現選民承諾與維護美國全球地位之間做出艱難抉擇。
而他在這場危機中的表現,也將直接影響到其政治生涯的下一步走向。
參考資料:
澎湃新聞:特朗普:考慮對俄實施大規模製裁 2025-03-08
每日經濟新聞:美高官回應特朗普曾說24小時結束俄烏衝突:總統沒說是哪一天!2025-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