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冬天,廣州白雲機場,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八十七歲的廖榮炘,由家人扶著,慢慢地走了出來。
他在美國生活了二十多年,現在終於回到了家鄉。
信源:87歲老人在美三次遇襲決定搬回中國2024-01-31 ·觀威海
這次回來,他不是為了看看親朋好友,而是決定徹底放棄追求已久的「美國夢」,回到中國安度晚年。
這背後到底有著怎樣的經歷?是什麼原因讓他拋棄曾經無比憧憬的美國生活,選擇回到他認為「包容溫暖」的故鄉?
上世紀末,中國正經歷轟轟烈烈的改革開放,那時候,西方世界的一切對很多中國人來說都充滿魅力。
「美國夢」更是許多人渴望的目標,代表著自由、民主和富裕的生活,而廖榮炘老人也是一樣。
他是一位再普通不過的中國老人,一輩子在廣州一家工廠里努力工作,親眼看到了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
退休之後,生活一下子慢了下來,不知道接下來該做什麼,這時,遠在美國的兒子邀請他過去同住。
反覆考慮後,廖榮炘終於下定決心,他覺得去美國看看也挺好,可以體驗一下不同的生活,感受兒孫承歡膝下的快樂。
剛到美國,廖榮炘覺得一切都新鮮又美好,舊金山這座城市充滿活力,文化也很多元,讓他有了全新的感受。
他跟兒子一家團聚,享受著家庭的溫暖,還認識了一些新朋友,有華人,也有其他國家的人。
他開始努力適應在美國的生活,積极參加社區活動,學習英語,體驗著跟中國完全不同的文化氛圍。
而美國的先進醫療技術和完善的福利制度,也讓他感到很踏實,他可以定期檢查身體,還能免費看病,不用再為高昂的醫療費用發愁。
他覺得這就是自己一直追求的生活,以前吃過的苦都變成了現在的平靜和幸福。
不過,這只是人們對「美國夢」的美好想像,日子久了,一些麻煩事漸漸出現。
那天陽光正好,教堂正在舉辦愛心早餐活動,廖榮炘難得清靜,坐在長椅上放鬆身心,他閉目養神,沉浸在教堂的安寧氛圍中。
然而,這份寧靜瞬間被打破,突如其來的一陣劇痛襲來,他還沒搞清楚狀況,就被人打倒在地。
一個體格健壯的美國男人突然發難,不由分說地向他揮出重拳,而這一拳導致廖榮炘右手骨折,傷口足足縫了八針,情況非常糟糕。
突如其來的襲擊,讓廖榮炘第一次體會到「美國夢」的破滅,更令他無法接受的是,施暴者沒有承擔任何責任。
警察到場,做了記錄,之後便沒了下文,這件事在當地華人社區引起了震動,可惜最終卻沒有任何進展。
廖榮炘心裡充滿委屈和憤怒,但他又能做什麼呢?他只是一個普通的中國老人,在這個陌生的國家裡,他感到孤立無助,沒有任何人可以依靠。
如果說第一次遇襲只是偶然,那麼接下來的兩次遭遇,徹底打碎了廖榮炘對美好「美國夢」的幻想,讓他清醒地認識到現實的殘酷。
晚年,已經八十多歲的他,又一次在街上被人暴力襲擊。
那天,他正推著輪椅悠閑地散步,突然,一個黑影竄出來,他還沒來得及看清楚,就感到頭部受到猛烈撞擊,隨即失去了知覺。
當他再次醒來時,發現自己已經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全身都疼得厲害,頭上也包著厚厚的繃帶。
襲擊發生後,襲擊者跑得無影無蹤,警察也找不到線索,只是簡單地記錄了情況,之後就沒了下文。
這次事件讓廖榮炘真切地感受到在美國生活的不安全和害怕,同時,這件事也在他心裡留下了深深的陰影,他對未來充滿了迷茫,也對美國的社會治安感到失望。
2023年10月的一個秋天下午,廖榮炘第三次遭遇襲擊,那天,他和平常一樣,坐在輪椅上,在街上享受陽光。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個年輕的黑人男子突然沖向他,對著他的頭狠狠地打了起來。
廖榮炘無力反抗,只能被迫承受對方的暴力,警察到達現場時,廖榮炘已經傷痕纍纍,血流不止,他的頭部和面部受到了多處傷害,腫脹得很嚴重。
襲擊者被抓住了,但之後怎麼樣,沒人告訴廖榮炘,他不知道自己能拿到多少補償,也不知道以後還會不會再發生這種事。
他開始覺得以前的選擇錯了,後悔離開了自己的國家,過去覺得在美國很舒服、很安心,現在卻覺得壓力很大,甚至害怕。
他明白,不能再在美國待下去了,該走了。
廖榮炘在美國生活超過二十年,早就適應了當地的環境,也有了自己的朋友和圈子,尤其重要的是,他的兒子、兒媳和孫子孫女都在美國生活。
如果離開,就等於放棄現在擁有的一切,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重新開始生活。
對於一個已經87歲高齡的老人來說,這確實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放棄熟悉的家,離開親人,一切都要從頭再來,對他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對於老年人來說,安全感和有尊嚴的生活勝過一切,廖榮炘仔細考慮之後,下定決心:放棄美國國籍,回中國安度晚年。
他更希望回到家鄉,過上平靜安穩的日子,也不願意再留在那個充滿危險和焦慮的國度生活。
廖榮炘的經歷最近在國內引起大家討論,有些人覺得,他年輕的時候選擇了去國外發展,現在年紀大了卻想回國養老,這是一種很會算計的自私行為。
不過,仔細想想,他這樣做可能並不是為了佔便宜,而是因為他更希望找到安全感和找到家的感覺。
筆者認為
廖榮炘的決定,展現了一位老人的勇氣和堅定,他放下熟悉的生活和親情,選擇了回到家鄉。
他的經歷不僅僅是他個人的選擇,更反映了一個時代的變遷和背景,他這種落葉歸根的情懷,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