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想到,美國迫切地希望得到烏克蘭的稀土資源。那麼問題來了烏克蘭到底有多少稀土資源呢?這事兒還真說不清楚。
從目前已經公布的儲量數據來說,烏克蘭是僅次於俄羅斯的歐洲第二大稀土礦擁有國。但是,烏克蘭的稀土礦,大部分都沒開採,尚未進行商業運作。
而且,不少稀土礦都處於頓巴斯地區,這些地方還在打仗,未來歸誰也不好說,更加不可能發揮商業價值了。
正當美國尋求與烏克蘭進行稀土合作的時候,俄羅斯方面卻主動提到了稀土問題。俄話事人表示,俄國有大量的稀土礦,完全可以滿足美國的需求。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稀土礦最多的國家
無論俄羅斯還是烏克蘭,在稀土礦的儲量上,都沒辦法和中國相提並論。中國目前已知的稀土礦儲量,是全世界最多的。
稀土礦含有多種稀有元素,諸如釔、鑭、鈰、釓、鐠、釹、鉕、釤等多達250多種稀少微量元素。光從這些元素的名字上,我們就能意識到,這些元素實在是太稀少了。
偏偏這些元素的作用還非常大。往小了說,這些稀有元素可以用於種植業、輕工業等涉及民生的各行各業。往大了說,這些稀有元素,還能用于軍事、航空、通訊等戰略層面。
所以說,一直以來,稀土礦都是炙手可熱的好東西。
目前已知中國的稀土礦多達4400萬噸,位列世界第一,遠超俄烏等國。俄羅斯宣稱擁有1000萬噸稀土礦。
至於烏克蘭的情況,其實目前還說法不一。比如說烏克蘭自己宣布的情況,是擁有50萬噸,但有其他人則認為烏克蘭約有500萬噸稀土,美國的不靠譜先生更是口出狂言,認為烏克蘭擁有2100萬噸。最後這個數據當然是不靠譜先生瞎掰的,沒啥參考價值,這傢伙說話向來如此,張口就來,也不查個資料打個腹稿,大家習慣就好。
不管咋說,稀土市場,咱們中國一直都是扛把子的水平。在這個市場當中是妥妥的賣方市場,甚至可以說,是擁有定價權的。
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但在很多戰略資源上,其實還是有所不足的。比如說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咱們還得大量進口。
所以說,好不容易在稀土資源上,中國佔盡優勢。世界就是如此,只有互補才能共同發展。如果你什麼買賣都想做,那很難合作共贏。
美國希望烏克蘭用本國稀土來還債
烏克蘭是歐洲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僅次於俄羅斯。所以烏克蘭本身也有不少天然礦藏。不過作為蘇聯的一部分,烏克蘭人同樣不會搞經濟。
由於烏克蘭的黑土地非常多,所以他們依舊以農產品出口為主,農業是蘇聯時期烏克蘭的主要工作。
至於工業方面,烏克蘭東部,有蘇聯時期留下的大量工業設施。俄羅斯作為蘇聯的嫡長子,自認為蘇聯的一切都是他們的,所以烏東的工業區,也應該併入烏克蘭。因此,2014年以後,烏克蘭東部的工業區,就已經無法為烏克蘭產生多少經濟價值了。
克里米亞原本是一個發展旅遊的好地方,不過同樣因為俄羅斯的原因,導致這裡的經濟收入一落千丈,如今更加不可能成為烏克蘭的收入來源之一。
不靠譜先生認為,美國為烏克蘭提供了上千億的款子,烏克蘭必須要立刻選擇歸還方式。於是他看上了烏克蘭的稀土。
這估計是嘴上隨便一說的話,因為烏克蘭究竟有多少稀土,連他們自己都不清楚,不靠譜先生卻言之鑿鑿地要用烏克蘭的稀土來抵債。為啥會這樣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烏克蘭已經沒有什麼是值得美國惦記的了,難道要靠烏克蘭的農產品來抵債嗎?這得運多少年才能把這千億債務還清呢?
恰好美國需要稀土,所以只能拿稀土來說事兒。至於烏克蘭是否真的有大量稀土,就得看戰後的開採情況了。當務之急,實際上是要先敲定合同,一半的稀土開採權歸美國,這對老美來說,還是非常有誘惑的。
俄是否在搶奪稀土市場
對烏克蘭來說,現在的重點不是如何還債,而是如何續貸。過去的支持,對烏克蘭來說已經沒有價值了,因為全都在戰場上消耗掉了。
如果美國接下來不給烏克蘭支持了,那才真的讓烏克蘭人抓瞎。所以,如果想要讓烏克蘭簽訂這份合同,美國肯定還要加上一些附加條款,比如說繼續支持烏克蘭多少億來打贏這場戰爭。沒有這些條件,那誰都不會簽這份合同。
俄羅斯所關心的,其實也是這一點。如今好不容易美國方面鬆口了,似乎有放棄烏克蘭的想法了,這個時候俄羅斯肯定要再添一把火。
只要老美徹底放棄烏克蘭,不管用什麼手段,對俄羅斯來說都是一件大好事。所以當老美向烏克蘭提出稀土要求的時候,俄羅斯的第一反應,就是要破壞這一計劃。
因此,俄羅斯決策者才會提出,俄羅斯也有大量稀土,也可以加大產量,並且與包括美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進行合作。
這下主動權又落在了美國手裡,如果不靠譜先生真的只看中稀土利益的話,那麼他肯定會和俄羅斯進行下一步談判。這將直接決定這場戰爭的走向。
一旦俄羅斯為了讓老美放棄烏克蘭,在稀土問題上給出巨大讓步的話,那對烏克蘭來說,絕對是毀滅性的打擊。因為失去美國的支持,烏克蘭再想打贏這場戰爭,幾乎就不可能了。
不過俄羅斯這麼干,絕對擾亂稀土市場的行為。倒不是說他們真的有意擾亂市場,而是這種行為,無形中會給稀土儲量豐富的中國,造成巨大損失。
用資源換錢,這是俄國的基本思路
蘇聯時期經濟的三駕馬車,分別是糧食、武器和資源。其中資源出口對蘇聯的經濟影響無疑是巨大的。
蘇聯時期依靠出口石油掙了不少錢,所以他們只需要專心發展重工業,加強自身的國防力量,基本也就能過了。
因此,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基本也奉行這一策略,依舊將糧食、武器和資源,當成了發展經濟的主要手段。
結果咱們看到了,這種發展模式明顯不利於經濟發展。以至於俄羅斯被人稱之為大號加油站。所以一提到稀土資源的出口,俄羅斯方面就興奮,這或許是職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