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國開出的「礦產協議」變成了「賠款協議」,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一時間陷入了兩難:是屈從於美國的經濟霸權,把國土內的自然資源拱手讓出,還是另闢蹊徑,通過外交手腕謀求一線生機?而就在此刻,他把目光投向了中國。
【澤連斯基與特朗普】
要說這份「賠款協議」有多苛刻,可以用兩個字概括:掠奪。美國不僅要烏克蘭交出稀土等戰略性礦產,還要拿走包括油氣和港口在內,所有自然資源收入的一半,總額高達5000億美元。
要知道,烏克蘭去年這方面的實際收入也不過11億美元。也就是說,烏克蘭要一直向美國賠款450年,才能還清這筆巨債,比當年震驚世界的辛丑條約還要狠出十倍。
這份協議顯然是把烏克蘭推向了美國控制的邊緣,而不再僅僅是礦產領域的問題。澤連斯基自然不會輕易妥協,更何況這份協議根本沒有考慮到烏克蘭的安全問題,僅是赤裸裸的利益索取。
面對如此沉重的負擔,澤連斯基猶如困獸。他將目光轉向東方,寄希望於中國的援助。
【澤連斯基】
在採訪中,澤連斯基明確表示希望中國,能在烏克蘭實現和平與重建方面給予幫助,並且願意進行對話合作。與此同時,澤連斯基甚至通過外交渠道,向中國傳遞了請求給予「安全保證」的訊息。
顯而易見,澤連斯基轉向中國,這背後有著多重考量。首先,從經濟上看,中國有充足的資金和意願,來支持國際基礎設施建設,與其將財富大把拋給美國,不如試試與中國合作。
在對話中,澤連斯基強調了希望中國幫助烏克蘭恢復和平、進行未來重建等。這種呼籲不僅是個外交姿態,更是一種對中國經濟實力的期待,以此來制衡美國的壓力。
其次,從安全形度來看,美國人只關心拿走更多的利益,卻很少顧及烏克蘭的長遠安全,這給了中國一個發揮作用的機會。
【中方始終中立並尊重主權】
中國一直倡導通過對話協商來解決爭端,這種中立立場和尊重主權的理念,正是烏克蘭當前最需要的安全保障。
然而,澤連斯基的算盤是否能夠順利打響,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際社會的態度。中國的立場歷來是客觀中立,並提倡合作與多邊主義。中國駐聯合國大使傅聰也多次強調,一個公平、持久的和平協議,才是解決烏克蘭困局的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中立立場意味著中方不會偏袒任何一方。因此,澤連斯基若想藉助中方之力對抗美俄,根本就是痴人說夢。要知道,中國的參與可能更多地關注地區和平與穩定,而非成為某方的單一靠山。
對於烏克蘭來說,中方可以作為一個重要的溝通橋樑和調解者,幫助各方找到和平解決方案。但澤連斯基需要明白,中國不會成為任何一方的工具或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