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歐洲與烏克蘭極力阻止,但美國與俄羅斯的「單獨會談」,依舊在沙特順利舉行。隨著會後聲明的出現,西方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老大哥「叛變」了。
據悉,這次對話持續了4.5個小時,美國國務院聲稱,雙方已經達成了一致;俄羅斯總統外交事務助理烏沙科夫也表示,這次談得不錯,可見對於會談的結果,兩國都比較滿意。
那麼,美俄到底達成了哪些共識呢?
從會後聲明來看,重點在於兩個確立、一項合作和一句保持。
美俄代表在沙特談判
兩個確立是指,確定就雙邊問題建立磋商機制,以及確定成立高級別團隊,以持久、可持續且為各方接受的方式,儘快結束烏克蘭衝突;
合作和保持,則是雙方同意就共同的地緣政治利益問題,以及未來的經濟和投資機會奠定合作基礎,保持談判接觸。
從這些共識來看,在烏克蘭問題上,俄羅斯基本屬於贏家通吃了。特朗普執掌下的美國,已經開始極力緩和美俄關係,並且給予了俄方很高的誠意。
與此同時,隨著美國公布會後聲明,「冤大頭」也多加了一位,那就是北約。
北約與俄羅斯
眾所周知,俄烏衝突爆發的根源,除了兩國的摩擦之外,更大的原因是北約違背承諾,持續向莫斯科擴張,一旦令其吸納烏克蘭,雙方將不再有緩衝的餘地。
然而,北約的領頭羊本就是美國,對俄羅斯的長期施壓,也是美方指揮的結果。現在,特朗普一上台,原本與北約一邊的美國,反而站到了俄羅斯身旁,還要就地緣局勢合作,一下子把北約給整不會了。
如今,這個在冷戰背景下成立,以反俄作為行動目標的軍事組織,只剩下了兩條路,要麼跟著特朗普向俄低頭,滿足莫斯科的和談條件;要麼跟著歐洲同美俄僵持,熬過特朗普上台的四年。
而與北約相比,歐洲可以說是最大的「冤大頭」了,之前砸鍋賣鐵,也要跟著美國制裁俄羅斯,結果不僅被美國利用能源問題收割經濟,現在更是被擋在了談判之外。
特朗普
日前,在美俄會晤之時,法國總統馬克龍也召集歐洲領導人,在巴黎開了場會議,商量著如何應對局勢,最後不少國家都宣布,要給烏克蘭派兵。
當然,可別覺得這是在對美國展現強硬,實際上這是對特朗普的妥協。因為在此之前,特朗普政府已經表明,美國希望歐洲負責烏克蘭戰後的安全責任,澤連斯基更是獅子大開口,向歐洲索要20萬「保鏢」。
可以說,歐洲在這場衝突當中,輸的一塌糊塗,不僅利益沒撈到,還要為美國的戰略買單,未來與俄羅斯正面交鋒的風險,也由他們來承擔。
只不過,這個結果也在意料之中,無論是北約還是歐洲,依附於美國,也意味著其無法擺脫對方的操控。正如美國前任國務卿布林肯提出的「餐桌論」,美俄是爭奪食物的食客,而歐洲和北約只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