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弗拉基米爾·列寧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有時幾十年都太平無事,有時幾十年的事都集中在幾周里發生。」無論這話是不是列寧說的,但現在我們正好就身處這樣的時代。
就在一周多之前,美國新任總統唐納德·川普突然聲稱希望獲得烏克蘭的一部分礦產資源,作為對美國援烏開銷的補償。稍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對外表示自己支持川普的這個想法,烏克蘭和美國可以簽訂一份礦產協議。
■圍繞烏克蘭的礦產資源,美國總統川普(左)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右)再次展開博弈。
然而,當川普政府的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在2月12日將美國起草的一份礦產協議帶到基輔之後,澤連斯基態度突變,他在參加慕尼黑安全會議時於2月15日稱已拒絕簽署與美國關於烏克蘭礦產資源的協議,認為該協議目前「無法保護」烏克蘭的安全及利益。
那麼究竟是一份什麼樣的協議,會讓處境相當不利的澤連斯基都無法接受呢?
喪權辱國的協議
「喪權辱國」這個詞對我們中國人都非常熟悉。起初人們以為川普想要的只是烏克蘭的一半稀土礦,然而,在仔細看過泄露的美國礦產協議草案之後,首先浮上腦海的正是這四個字:「喪權辱國」。
■一開始人們以為川普只想要烏克蘭一半稀土礦。說實話當時walker大人很納悶——澤連斯基為啥連這個都接受不了?烏克蘭又不是像東大那樣的稀土大國。
如果你覺得「喪權辱國」這四個字放在這裡太誇張,殖民主義時代常見的字眼不可能在21世紀的當下重現,不妨和walker大人一起拆解一下美國的礦產協議草案內容。
■被泄露的美國向烏克蘭遞交的礦產協議草案,上有「機密」字樣。
這份協議草案註明起草於2025年2月7日,草案的抬頭明確寫有「決定前」和「特殊待遇」的字樣。草案的前言部分開宗明義,聲稱美國提出這份協議的理由是:「美國自俄羅斯於2022年2月入侵烏克蘭以來,向烏克蘭提供了大量資金和物質援助」。
注意草案前言部分的第四條寫明:「美國和烏克蘭希望確保衝突的敵意方不得從持久和平後的烏克蘭重建中獲益」。至於所謂的「敵意方」指的是誰,walker大人看到的協議草案部分內容中並沒有明確,也許可以由美國任意指定吧。
為了執行這份協議,美國和烏克蘭需要成立一個名為「重建投資基金」(reconstruction investment fund)的機構,由它來進行具體操作。
接下來我們就要看到川普想要的究竟是什麼了。
草案規定,「重建投資基金」的執行目標是「與烏克蘭資源相關的經濟價值」,包括礦產資源、油氣資源、港口以及雙方同意的其他基礎設施。
看到了吧?這哪裡只是要一半烏克蘭稀土礦,這完全就是要壟斷烏克蘭的資源命脈,與19世紀和20世紀初帝國主義對殖民地國家所做的事情如出一轍。
那麼美國要控制這麼大範圍的烏克蘭關鍵性資源,自己做出什麼承諾了嗎?毛都沒有。
草案只是說,為了保證烏克蘭的重建具有充足的資金供應,美國將把收到的利益中的一部分重新投入到烏克蘭自然資源的開發、生產、運輸,以及港口和其他基礎設施中。這部分佔多大比例?草案中沒寫,只是說美國後續將在諮詢烏克蘭的基礎上自行決定。
而烏克蘭需要付出多少呢?50%?沒錯,但可不只是稀土礦哦。
烏克蘭政府需要把草案包含的國家資源所產生的經常性收入的50%交給美國政府,並且美國政府對這些收入擁有優先權。
烏克蘭政府需要把未來包含在草案中的新開發國家資源所產生收入的50%交給美國政府,無論這些資源是由第三方還是國有企業開發和經營,並且向美國政府提供證明這些經濟價值所有權(屬於美國)的文件。
你以為這就完事了?並沒有。請看下圖:
美國政府擁有烏克蘭所有未來出口礦產的優先購買權,且該權利可以被轉讓。這樣總該可以了吧?呵呵,當然不是。
美國和烏克蘭需要成立一個「重建投資基金」,由該基金而非烏克蘭政府決定草案包含的烏克蘭自然資源未來的開發和利用方式。
同時烏克蘭還需要放棄「主權豁免」權。「主權豁免」是指國家在國際法中的一種法律原則,根據該原則,一個國家不能因其政府行為而被其他國家的法院起訴或追究責任。也就是說,一個國家在其他國家的司法管轄範圍內,通常不會因為其政府行為而成為訴訟的對象,除非該國家自願放棄主權豁免。
草案要求烏克蘭放棄「主權豁免」權,也就意味著當美國政府或其協議權利的受讓者在協議執行過程中出現異議,可能向烏克蘭政府提出索賠時,烏政府不能對相關資產進行扣押或拒絕執行。
協議草案還規定:「本協議受紐約法律管轄,不考慮法律衝突原則」。
看到了吧?川普當局提出的這份礦產協議草案,相當於是要一口吞掉烏克蘭關鍵性國家資源的一半,並且根本無視烏克蘭的國家主權,就差沒跟烏克蘭提出戰爭賠款的要求了。這跟殖民主義時代的那些不平等條約有何區別?
■《南京條約》是清政府在殖民主義時代被迫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這東西我們並不陌生。
難怪澤連斯基不肯簽署。他要是連這樣的協議都能簽,又何必跟俄羅斯苦戰三年?更何況就算是他鬆口,烏克蘭國內也絕不可能通過這樣一份喪權辱國的協議。
川普在下大棋?
川普本人在和福克斯新聞談到這份礦產協議時稱,烏克蘭將(通過礦產協議)向美國支付5000億美元,否則他們就可能「變成俄羅斯人」。
川普還說美國迄今為止已經在俄烏戰爭中花費了3000億美元,再給烏克蘭更多的錢將是「愚蠢的」。然而,這只不過是川普無數個習慣性撒謊中較新的一則而已。
早在俄烏戰爭爆發後不久,walker大人就在2022年7月29日發表的文章《西方援助已高達850億歐元,烏克蘭人真正拿到多少?又用在何處?》中,討論過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對烏援助情況。實際上到目前為止,經過美國國會批准的全部五項一攬子援烏計劃合計總額也只有1750億美元,根本不是川普所吹噓的3000億美元,而且1750億美元中有700億美元花在美國國內的武器生產上,相當於內循環。
■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美國對烏援助總額的累積曲線。可見在拜登政府任期結束之前有一個飆升,否則還要更少。
更何況這些錢除了少量人道主義贈款之外,大部分都是以「租借法案」的形式提供給烏克蘭的,烏國未來有償還的義務。
事實上哪怕是在拜登任內,美國人在援助烏克蘭的問題上也如同他們的其他對外援助一樣動了很多心眼,絕非川普所描述的那種吃了大虧的「傻白甜」,這方面的更多情況可參考walker大人在2024年4月12日發表的歷史文章:《美國援烏中斷半年,到底是國會不批錢還是拜登政府另有打算?》。
由於烏克蘭和美國之間的礦產協議最初起源於澤連斯基2024年9月訪美,在川普大廈與當時的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會面時所提出的想法,因此很多人將川普現在拋出的這份礦產協議草案理解為美國更加深入地介入俄烏戰爭的一種「聰明」做法,俗話說就是川普在下「大棋」。
■2024年9月,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左)在訪美期間來到川普大廈與川普(右)會面。
因為烏克蘭的很多重要礦藏都位於烏東地帶,部分已經被俄軍佔領,另外一些處於交戰區,而且哪怕是還在烏克蘭手中的礦區,在戰爭條件下也不可能有人敢去投資和開發。如果烏克蘭和美國簽了礦產協議,那麼它們就名正言順地變成了美國的利益,川普不就有了充分的理由來幫助烏克蘭驅逐俄軍嗎?
不幸的是,從泄露的礦產協議草案具體內容來看,川普壓根就沒有這方面的打算,因為他扔到澤連斯基案頭的是一份後者不可能接受的協議,這份協議草案的內容也絲毫沒有體現出對於烏克蘭這個國家的尊重。
■頓涅茨克州的一座大型煤礦,自2014年頓巴斯戰爭爆發以來,這座煤礦就脫離了烏克蘭政府的控制。
還有人辯解說川普此舉是為了爭取美國民眾對花錢援烏的支持。美國共和党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表示,川普的礦產協議是一個巧妙的策略,目的是挽回美國民眾對援烏問題日益下降的支持度。格雷厄姆辯解道:川普可以對美國人說,你們看,烏克蘭不是我們的負擔,而是利益。
■美國參議員林賽·格林厄姆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為川普的礦產協議辯護。
這話用來騙騙三歲的小孩子可能還行。因為以美國的地位以及此前的援烏力度,根本無需這份強橫霸道的礦產協議草案,烏克蘭的很多利益也已經是美國的囊中之物。更不用說哪怕是戰爭結束,烏克蘭仍然需要美國提供長期的安全保障,而這種珍貴的保障沒有任何其他國家能夠取代美國的位置,烏克蘭用什麼來交換?
川普拋出這種帝國主義風格的礦產協議,等於是把原本裝在美國兜里的利益隨手扔掉,把美國政府在三年戰爭中所積累的威望和無形財富都揮霍了。
再者說,烏克蘭也不是一個礦產資源大國。眾所周知,烏克蘭的優勢是農業,其在國際政治中的重要性也主要體現在它的地緣位置上,而非如一眾中東油霸那樣的資源優勢。有新聞稱烏克蘭的礦產和油氣資源加起來價值高達26萬億美元,這完全是編造出來的神話。
烏克蘭可能擁有歐洲最大的鋰礦床,但自從2022年鋰電泡沫破滅以來,鋰的價格已經下跌了88%,而且在世界各地都發現了大量鋰儲量。美國內華達州的麥克德米特火山口目前被認為是全球最大的鋰礦床,儲量高達4000萬噸。可見美國不需要烏克蘭的鋰。
■隨著電動車的蓬勃發展,過去幾年裡鋰的價格經歷了過山車式的波動。
烏克蘭的重要礦產還有鈷,但現在大多數電動汽車電池都使用磷酸亞鐵鋰,不再需要鈷。至於烏克蘭的頁岩氣,一部分已經處於俄軍的控制之下,而喀爾巴阡山西部的頁岩氣儲量地質條件複雜,鑽探成本非常高昂,很難說是一個好生意。
■烏克蘭境內油氣資源的分布情況,粉紅色為頁岩氣許可,綠色為油田,紅色為氣田。
最後還有稀土,可惜的是這只是澤連斯基為川普吹出來的一個泡泡——烏克蘭幾乎沒什麼重要的稀土礦藏,美國地質調查局從未將烏克蘭列為重要的稀土來源。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中國、越南、巴西、俄羅斯和格陵蘭的稀土儲量位居世界前列。
結語:帝國主義重現
可以斷定,川普對於什麼美烏礦產協議並不上心,也不是認真的。walker大人認為他此舉的最大用意在於羞辱澤連斯基,並且為後續打擊澤連斯基創造借口。
如果按照川普所說的烏克蘭需要付給美國5000億美元,這個金額在烏克蘭多年gdp中所佔的比例,將比一戰結束後協約國在《凡爾賽條約》中強加給德國的戰爭賠償比例還高。哪怕是二戰戰敗國德國和日本,也沒有被施加過如此惡劣的經濟要求。
■1919年巴黎和會期間位於凡爾賽宮鏡廳的和約簽署現場,川普的礦產協議堪比當年戰勝國強加給德國的《凡爾賽和約》。
此前walker大人曾經在2024年10月12日發表的《walker大人的小碉堡:都兩周了以色列還沒有動手,難道不報復伊朗了?》中,對川普上台之後的情況進行過簡單的預測:
「假如川普當選,可能對全世界來說都是都是一個巨大的震動。川普從一個政治素人到第一任期,已經表現出很強烈的孤立主義傾向,但那時他身邊還有不少美國的專業官僚輔佐,再加上川普初次當總統,也不可能隨便輕舉妄動。如果進入第二任期,一方面川普的膽子更大了,再加上他本來就是一個膽大妄為之人,另一方面他的身邊不會再有太多專業官僚的制約,很難說會讓他玩出什麼花樣來。
很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就是川普利用斷絕美援的手段脅迫烏克蘭以土地換和平,但以澤連斯基的個性,估計不會屈服於川普這種壓力。這樣就會逼迫歐洲單獨承擔起支援烏克蘭的重擔,同時大幅提升各自的國防開支。隨之而來的後果必然是歐洲表現出更加強烈的獨立性,不會再臣服於美國的卵翼之下,美國和歐洲的裂痕明顯加大。」
現在形勢正在向這個方向發展。感謝川普,讓我們明白,「美帝國主義」這個詞不是白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