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一段視頻在社交媒體上迅速走紅,成為熱議焦點。畫面拍攝於泰國著名的芭堤雅海灘,只見成群的印度遊客直接躺在沙灘上,排成一片,悠閑地度過夜晚。他們既沒有訂酒店,也不考慮其他住宿方式,而是選擇在沙灘上鋪個墊子、喝著啤酒、聊天嬉鬧,甚至周圍還堆滿了垃圾。
這一幕震驚了不少泰國網友,有人憤怒地表示:「照這樣下去,芭堤雅遲早被毀!」韓國網友則直言:「出國旅遊還是盡量避開印度遊客多的地方。」至於加拿大的網友,他們的態度更是充滿無奈:「無論走到哪裡,印度人總能帶來『驚喜』。」
事件發酵後,芭堤雅市長波拉梅·恩加皮切特緊急回應,表示由於海灘擴建,已經變成了24小時開放的公共空間,因此政府無法強制規定開放時間。對於遊客隨地露宿、製造噪音甚至亂扔垃圾的行為,相關部門會加強監控,並對違反規定的行為處以最高2000泰銖(約430元人民幣)的罰款。
印度遊客席捲泰國,帶來的是機遇還是災難?
事實上,近幾年印度遊客在泰國的數量激增。其中,中國、馬來西亞、俄羅斯、韓國和印度遊客是五大主力,印度遊客增長最快。
雖然印度遊客帶來了可觀的旅遊收入,但他們的旅遊習慣卻讓不少泰國人頭疼。就像這次的海灘露宿事件,一方面,這種低成本旅行方式並未直接貢獻太多消費,另一方面,他們製造的垃圾、噪音問題也讓當地居民叫苦不迭。
有人調侃:「印度遊客就像蝗蟲,一旦來了,就會把地方『佔領』。」但從商業角度來看,旅遊業終究是靠遊客生存的。面對這樣一群消費力有限但數量龐大的遊客,泰國政府和商家如何取捨,成了一個現實問題。
印度人的海外存在感並不僅限於旅遊業,事實上,在世界各國,印度人的身影正變得越來越多,甚至影響著當地的社會結構。
比如,加拿大。近十年來,印度人大量移民加拿大,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結舌。根據美國政策基金會的數據,2013年,移民加拿大的印度人僅為3.28萬人,而到了2023年,這個數字暴漲到13.97萬人,十年增長了326%,遠超中國移民的數量。
印度移民的增加,正在改變加拿大的人口版圖。更關鍵的是,印度人的生育率遠高於加拿大本地人,這意味著未來幾十年,他們在加拿大的比例將進一步上升。
印度人在加拿大的「主人心態」
印度人的「主人心態」也在加拿大引發了爭議。2024年11月,加拿大的一場街頭遊行中,大批印度示威者高喊:「我們才是加拿大的主人,白人應該滾回歐洲和英國!」
這一幕讓不少加拿大人震驚不已。一個移民群體,居然開始公開宣稱自己才是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這種態度讓不少本地居民感到不安。
與此同時,印度人的生活習慣也讓加拿大人大跌眼鏡。比如,他們仍然保持著傳統的飲食和衛生習慣,吃飯用右手,擦屁股用左手,甚至在海灘上直接挖個坑解決生理需求,而對其他人毫不在意。
面對印度移民的迅猛增長,許多加拿大人開始擔憂:「按這個趨勢,加拿大遲早變成印度的附屬國。」
不僅僅是加拿大,美國的印度移民數量同樣龐大,而且他們已經進入了各個關鍵行業的高層。
你熟悉的那些跨國巨頭,比如谷歌、微軟、ibm、adobe、萬事達、標準普爾等,它們的ceo都是印度裔。英國前首相蘇納克,同樣是印度裔。可以說,印度人在商界和政界的影響力,已經超越了許多傳統的歐洲移民群體。
在印度人看來,他們與西方人一樣聰明,甚至在某些領域更勝一籌。而這種自信,也讓他們在移民國家更具有攻擊性,更傾向於掌控話語權。
未來30年,印度移民潮不可阻擋?
根據聯合國統計司的預測,到2055年,印度人口將達到16.94億,遠超任何其他國家。然而,印度的國土面積僅298萬平方公里,連加拿大的三分之一都不到。顯然,以印度當前的發展水平,30年後根本無法養活17億人口。
所以,印度人的最佳出路,就是移民。未來,不僅是精英會繼續前往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家,連大量貧困人口也會尋找機會,移居海外。
事實上,印度的非法移民問題已經成為美國的一個棘手難題。2024年1月,根據《印度時報》的報道,美國政府計劃遣返大量印度非法移民,目前已鎖定1.8萬人。2月8日,美國《cnn》報道,約100名印度非法移民已被美軍包機遣返回印度。
這些非法移民,有的花光積蓄,有的歷盡艱險偷渡,只為了追逐「美國夢」。但隨著移民政策收緊,未來他們的處境將會更加艱難。
不過,就算遣返一部分非法移民,也無法阻擋印度人在全球擴張的步伐。未來30年,如果印度向海外輸送2億移民,全球各國都將迎來巨大衝擊。
未來,世界會如何應對印度移民潮?或許,我們很快就能見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