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的高鐵爭霸戰最近迎來了一波高潮,主角卻不是越南,而是泰國。在泰國總理佩通坦訪華後,中泰高鐵二期工程已經敲定,而未來這條高鐵甚至將連通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徹底構成東南亞的「黃金高鐵走廊」。然而,越南卻沒有什麼好消息傳出來,反而讓人哭笑不得——他們打算自研高鐵了!是的,你沒聽錯,是「自研」高鐵。
這個消息一出,很多網友都樂了:越南到底是真有能力,還是一次「大型意氣表演」?畢竟,修高鐵可不是說說就行,從技術積累到資金支持,哪一樣都不是小事。本文就帶大家好好分析一下,越南「自研高鐵」背後的邏輯。
越南的「高鐵夢」,一言難盡
其實,越南早在十幾年前就喊出了「高鐵夢」。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越南提出要修一條連接河內和胡志明市的南北高鐵。按照設想,這條高鐵全長約1570公里,總投資高達550億美元。然而,越南國會在看到預算表後,立刻嚇出一身冷汗,果斷投了反對票——畢竟,這筆錢已經接近當年越南GDP的40%了,修不起啊!
之後的十幾年裡,南北高鐵的計劃反反覆復。2019年,越南又拿出一個「縮水版」方案,將預算從550億美元降到了580億美元……對,沒看錯,新版預算居然還漲了。結果同樣是擱淺了。而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日本高鐵技術合作,也因為成本高昂、回報周期過長而中途流產。
事實證明,高鐵的確是個「燒錢的大工程」。不是工業基礎雄厚的大國,想削尖腦袋「擠進圈子」,真心不容易。
泰國加速跑,越南急得直跳腳
就在越南的高鐵計劃一拖再拖時,旁邊的泰國已經開始「搞大動作」了。最近,泰國總理訪問中國,確定了中泰高鐵二期工程的合作方案。這條高鐵不僅連接曼谷和中國昆明,未來甚至有望延伸至新加坡。要知道,這條高鐵在建成後,將不僅是泰國經濟的運輸動脈,也將成為整個東南亞的貿易樞紐。可以說,泰國已經跑在了區域合作的「C位」。
不僅泰國厲害,連寮國和柬埔寨這種體量小的國家,也在高鐵上動作頻頻。例如,中老鐵路早在2021年就開通運營,成為寮國經濟的「新引擎」。柬埔寨則啟動了與中國合作的扶南運河項目和一系列鐵路建設,交通網路日益完善。
相比之下,越南的高鐵卻遲遲沒有開工跡象,被周圍國家甩得越來越遠。這種落後局面,越南當然不會甘心。眼下,各國爭著依託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搭順風車,唯有越南騎牆觀望,深怕「技術受制於人」,結果反而被困在了原地。
越南為什麼選擇「自研」?真有實力嗎?
說實話,越南宣布「自研高鐵」的消息本身,著實讓人哭笑不得。畢竟,高鐵技術是當今世界頂尖工程學成果之一,目前掌握完整高鐵技術的國家,不超過10個。中國、日本、德國等國家能成功,是因為他們在工業基礎、資金支持和研發能力上都「砸了」幾十年的功夫。從中國自己的例子來看,1997年才首次進行高速列車的系統研究,到2008年京津城際開通,再到如今全球最大規模的高鐵網路,整整花了20多年時間。
越南的工業體系呢?據公開資料,高精尖工業幾乎是空白區,重工業的高級裝備、零部件生產能力都嚴重依賴進口,連製造一節地鐵車廂都困難。至於設想中的「高鐵自研」,連必要條件都還沒有建立起來。
所以我們不禁要問,越南是真的準備奮發圖強,還是被「急紅眼」了?
自研高鐵背後的三層「隱情」
其實,越南高喊「自研高鐵」,背後有它不得已的理由,甚至可以說是「被逼上了絕路」。
1. 被邊緣化的恐慌心理
面對泰國、中老等國在區域合作中的加速甚至成功,越南的焦慮可以理解。越南一直希望通過修建南北高鐵,連接國內城市,同時融入東南亞的貿易網路,但遲遲沒有結果。而其他國家通過中資合作已經實質受益,如果越南再拖下去,真有被邊緣化的可能。
2. 不想過度依賴中國
越南的歷史包袱和外交策略,註定讓它在經濟合作上對中國有戒備心理。過去幾年,越南對中國提出了不少「過分條件」,比如技術轉讓、完全本地化施工等,但中國顯然不可能完全滿足這些要求。於是,越南又寄希望於德國、日本或韓國,卻發現,對方的興趣有限,畢竟這些國家只看重高回報項目,而越南的高鐵計劃條件很難吸引它們真正投入。
3. 試圖「曲線救國」解決電力問題
越南總理范明政最近視察了一些鋼材公司和汽車製造商,要求它們研究高鐵技術。此舉表面上是為南北高鐵項目儲備本土技術,但實際上也可能另有隱情——越南近年來製造業高速擴張,但電力供應嚴重不足,許多工廠面臨「用電荒」。南北高鐵項目若能推進,有可能成為拉動電力建設的動力來源,從而緩解能源供需矛盾。
越南高鐵自研會成功嗎?恐難避開「痛點」
回到最核心的問題:越南到底能不能「自研」出高鐵?從現狀來看,成功的可能性極低。技術差距、工業基礎、資金缺口,這三座大山幾乎是越南很難繞開的「攔路虎」。
高鐵技術像是金字塔的頂端,需要大量的科學積累和工業體系支撐。從軌道材料到列車設計,再到自動控制系統的研發,每一項都考驗著國家的綜合能力。而越南目前的工業水平,更適合做些基礎鐵路或者輕軌建設,高鐵對它來說,確實有點遙不可及。
至於經濟預算,南北高鐵的初步預算恐怕在500億到600億美元之間,占越南GDP的10%以上。國際經驗顯示,高鐵項目回本周期至少在10年以上,越南沒有雄厚資金支撐,風險極大。說白了,這是一場「砸錢」的遊戲。
不作死真的不會死
換一個現實的問題來說:越南為什麼不選擇與中國、泰國合作完成南北高鐵?事實上,最大的阻力並非外部,而是越南自己。越南這些年始終想在中美之間搞「竹子外交」,兩邊都不想得罪,又想佔便宜。但區域格局正在發生變化,泰國、寮國、柬埔寨等國家已經積極加入「一帶一路」的供應鏈體系,美國等西方國家越來越難插手東南亞經濟。
如果越南繼續固執己見,不願融入由中國主導的區域合作體系,就可能一步步被甩在後面。不作死真的不會死,但越南似乎總想試一試「作大死」,結果註定是既沒技術又沒合作對象,徒留一地雞毛。
南北高鐵能為越南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這個沒錯,但如果繼續「自研」和「忽悠」套路,高鐵這件事可能真成了個笑話。現在,我們只能拭目以待,看越南最終是繼續掙扎,還是選擇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