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關稅大棒,再次揮向世界。2月10日,特朗普宣布,將對所有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徵收25%的關稅。這一決定,如同投下的一顆重磅炸彈,立刻在全球貿易市場掀起狂瀾。加拿大、墨西哥、韓國、德國等盟友首當其衝,而外媒認為特朗普真正的目標,依然是——中國。
外媒認為中國是此次關稅的真正目標
貿易戰升級,特朗普的算盤
這並非特朗普首次揮舞關稅大棒。在他的第一任期內,美國鋼鐵和鋁行業就曾獲得特殊保護,彼時,他的貿易戰矛頭直指中國。但現實情況是,美國市場上,來自中國的鋼鐵和鋁微乎其微。為什麼?因為美國早已層層加碼,對中國相關產品施加各種關稅和限制。然而,特朗普仍然不放過這個「話題」,一口咬定中國在全球市場傾銷鋼鐵,導致價格暴跌,影響美國工人和企業利益。
這一次,他又祭出25%關稅,理由如出一轍:保護美國製造業,捍衛工人飯碗,打擊「不公平競爭」。但事實是,這份關稅清單中,加拿大、墨西哥、韓國、德國才是真正的「受害者」,中國的出口並不直接受影響。特朗普明知這一點,卻仍然不斷將「中國威脅」掛在嘴邊,試圖用這個熟悉的劇本,點燃美國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為自己造勢。
中國:真正的目標?還是「替罪羊」?
特朗普對中國的指控,站不住腳。過去十幾年,美國已對中國鋼鐵施加層層關稅壁壘。更別提拜登上台後,又加征了25%的額外稅率,使得中國鋼鐵幾乎無法直接進入美國市場。
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的影響力消失。作為全球最大鋼鐵生產國,中國每年產量幾乎等於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當國內市場低迷,中國的出口自然會增加,而這些產品大量流向了東南亞、加拿大、墨西哥等市場。於是,特朗普指責中國「通過第三方國家繞道進入美國市場」。
加拿大和墨西哥面臨兩難境地。它們既是美國的重要貿易夥伴,又是中國鋼鐵出口的主要市場。如果特朗普真的要針對所謂的「中轉國」,那下一步,美國是否會威脅盟友,要求它們減少從中國進口鋼鐵?如果盟友拒絕,美國是否會進一步擴大貿易戰?這場博弈,正在全球貿易體系內部製造新的裂痕。
全球市場:混亂、焦慮與反制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像一把亂舞的刀,不僅針對中國,也讓其他國家如臨大敵。韓國的浦項制鐵、現代制鐵股票暴跌;歐盟正在緊急磋商應對方案;加拿大和墨西哥更是措手不及。
過去幾年,特朗普一直在用關稅脅迫全球貿易夥伴,試圖讓他們屈服於「美國優先」政策。但現實是,美國的這一系列舉措不僅沒有帶來預期的經濟回報,反而導致盟友離心離德。歐洲對美國的貿易政策越來越不滿,韓國和日本也在悄悄尋求替代方案,中國更是直接加強了與其他國家的合作,推動「一帶一路」,尋找新的市場。
中國當然不會坐以待斃。過去幾年,中國已經加強了在東南亞、中東和非洲市場的布局,不斷深化與新興經濟體的合作。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能會加速這一趨勢,讓更多國家意識到,美國並不值得信賴,而中國的市場才是更穩定的選擇。
中國的對策:冷靜、務實、反制
面對特朗普的挑釁,中國的態度明確:保護主義沒有出路,貿易戰沒有贏家。外交部已經表態,中方不願意打貿易戰,但也不會坐視不理。中國不僅可以通過WTO等國際機構提起訴訟,還可以採取對等反制措施,比如增加對美產品的關稅,或是限制美國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准入。
事實上,過去幾年,中國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應對經驗。從2018年的中美貿易戰,到2020年的晶元封鎖,中國一步步強化自身產業鏈,提高技術自主性,減少對美依賴。如今,美國即便再揮舞關稅大棒,中國也有足夠的能力進行反制。
更重要的是,中國市場仍然對全球企業具有巨大吸引力。無論是特斯拉、蘋果,還是德國、日本的製造業巨頭,都無法忽視中國的消費潛力。特朗普可以試圖用關稅施壓,但真正的市場規律,不會輕易被政治操作所扭曲。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不只是針對中國,更是對全球貿易體系的又一次衝擊。這場風暴,會讓世界變得更加動蕩,也會讓盟友之間的信任進一步破裂。
但有一點是確定的:中國不會被輕易壓垮。相反,每一次外部的施壓,都讓中國更加堅定地走向自主發展。這場貿易戰,或許會短暫影響市場,但最終的贏家,仍然是那些能夠堅持穩定發展、加強國際合作的國家。
特朗普可以繼續打「關稅牌」,但世界不會永遠按照他的劇本運行。美國的「貿易霸權」,正在走向窮途末路。而中國,則在風暴中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