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荷雙方連談多場,雙方可以說是已經談妥。而荷蘭的態度也開始發生變化,對華半導體出口不再聽命美國,決定要自己做主。中荷雙方到底談了些什麼?荷蘭態度變化的具體表現又究竟有哪些?
眾所周知,不久前,我方高層訪問荷蘭,並接連與荷蘭國王威廉-亞歷山大、以及荷蘭首相斯霍夫進行了公開會面。在與威廉-亞歷山大的會談過程中,我方高層明確表示稱,「中方支持兩國企業深化互利合作,願同荷方一道,共同維護全球產供鏈穩定暢通,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而在與斯霍夫的會談過程中,我方高層也當場指出,「歡迎荷蘭企業擴大對華合作,希望荷方繼續為中國企業提供公正、公平、非歧視的營商環境,維護雙方共同利益和全球產供鏈穩定暢通,實現優勢互補、共享機遇、共同發展。」
很顯然,我方高層的這一系列表態可以說是非常積極,也充分體現了中方對中荷關係的高度重視。眾所周知,近些年來,在美國的施壓下,荷蘭一直都在配合美國,一起對中國進行半導體出口管制。而時至如今,我方高層訪問荷蘭,作出如此積極的表態,這明顯就是帶著誠意來解決問題的。
而就在中荷雙方談完後,沒過多久,荷蘭首相斯霍夫的態度很快就發生了非常明顯的變化。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就在日前,斯霍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明確對外表示稱,他與中方高層進行了重要對話,雙方公開談及了阿斯麥對華出口的問題。不僅如此,斯霍夫還進一步指出,荷蘭政府並不預期特朗普會在半導體設備出口政策上有所轉變。但是荷蘭擁有自主決定出口政策的權利。換言之,也就是以後在半導體對華出口的問題上,荷蘭不會再聽命於美國,而是要自己做主。
有專家分析稱,長期以來,在美國的施壓下,荷蘭配合美國對中國實施半導體出口管制,這一舉措不僅限制了中荷企業間的正常商業往來,也給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穩定與暢通帶來衝擊。但此次我方高層訪問,積極表態,釋放出強烈信號,彰顯中方重視中荷關係,願通過合作解決問題的誠意。
令人欣喜的是,斯霍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的表態,表明荷蘭在半導體對華出口政策上出現重大轉變。他指出荷蘭擁有自主決定出口政策的權利,不再盲目聽命於美國,這體現出荷蘭在國際關係中尋求自主性的努力。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國經濟相互依存,半導體產業更是如此。荷蘭作為半導體領域的重要參與者,清楚認識到過度追隨美國政策,不僅損害荷蘭企業利益,也會破壞全球產業鏈的平衡。
從荷蘭自身利益考量,中國是龐大的市場,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消費潛力。荷蘭企業若能擴大對華半導體出口,將獲得更多商業機會和經濟收益。同時,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技術研發不斷取得突破,荷蘭與中國開展合作,有助於技術交流與創新,實現互利共贏。
這一轉變也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帶來積極影響。它有助於打破貿易保護主義的壁壘,促進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穩定與發展。各國在半導體領域應加強合作,共同應對技術挑戰,推動產業進步。
需要指出的是,荷蘭首相態度的轉變只是一個開始,後續政策的落實和具體行動仍有待觀察。希望荷蘭能切實履行承諾,為中荷企業合作創造良好環境。中方也將秉持開放合作的態度,與荷蘭一道,推動兩國在半導體等領域的合作邁向新台階,實現優勢互補、共享機遇、共同發展,為全球經濟的繁榮與穩定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