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政協委員、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潘曉潔建議:在全國率先探索跨界湖泊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2025年01月22日19:10:27 國際 6779

極目新聞記者 塗夢蝶

攝影記者 劉中燦 劉博

實習生 劉夢宜 宋梓倩

2025年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在全面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上走在前列,努力繪就美麗湖北新畫卷。1月18日,湖北省兩會期間,湖北省政協委員、湖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潘曉潔接受極目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要抓好良好生態環境這個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堅定共抓長江大保護和流域綜合治理。

作為省政協委員,也作為湖北生態環境系統的一員,過去一年,潘曉潔緊緊圍繞長江大保護和流域綜合治理中的重大問題開展調查研究。今年省兩會期間,她的三份提案都和流域綜合治理有關。

湖北省政協委員、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潘曉潔建議:在全國率先探索跨界湖泊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 天天要聞湖北省政協委員、湖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潘曉潔

以水網治理為基礎,加強漢江流域綜合治理

漢江是長江的第一大支流,在湖北境內長約920公里,流域面積佔全省面積的33.89%,2024年,湖北省長江幹流、漢江幹流水質穩定為優。

但是,近年來,漢江流域中下游生態流量不足的問題依然存在,漢江流域水資源供需日趨緊張。潘曉潔介紹,漢江流域污水治理提質增效進程緩慢、農業面源污染防控難度較大、水域岸線管控力度不夠。

「湖北水系眾多,流域綜合治理必須以水網治理為基礎。」潘曉潔認為,應以水係為脈絡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水網治理和湖泊綜合治理。另外統籌流域防洪、生態、供水(灌溉)、發電、航運、應急調度等需求,實施流域控制性水工程統一調度。在此基礎上強化水資源保護、水安全管理,加強水資源剛性約束,嚴厲打擊水事違法行為,守牢水安全底線。最後可以將河渠功能改造提升為貫通線,探索水網、水運、水利與經濟社會相融合,推動流域高質量發展。

「目前,漢江流域面臨一些難題需要研究解決,例如磷石膏綜合利用能力有待加強,湖泊原有生態系統功能在短期內難以恢復。在漢江的中下游,水華現象的發生在時間上更頻繁、空間上也在擴大……」潘曉潔說。因此,需要促進磷石膏綠色、高效、高值、規模化利用,鼓勵產生地區開展「無廢城市」「無廢園區」「無廢企業」的建設。

在城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和農村農業污染防治方面,潘曉潔建議,提升污水收集率、處理率、排放達標率,推進農村「廁污垃」協同治理,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推進農藥化肥減量化。「水域岸線的日常管理和維護也必不可少,在工業園區,必須嚴格實行雨污分流改造和初期雨水收集,建立完善長效的運維管理機制。」她說。

暢通出湖通道,開展湖泊生態修復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譽,全省列入湖泊保護名錄的重點湖泊共計755個,水域面積2760餘平方公里。「湖泊是湖北省優勢突出的水資源名片。」潘曉潔說,「但其生態修復周期較長,統籌推進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任務艱巨。」

據介紹,目前城市內湖污染主要表現為生活污水收集不完善、雨污分流不到位等。城郊湖泊流域範圍內農業種植和養殖面源污染量大面廣,特別是湖邊塘養殖問題較為突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不高。

另外,湖北省絕大多數湖泊分布在長江、漢江沿線海拔50米以下的江漢平原區,受自然環境變遷、圍湖造田、防洪建閘、築壩養殖等影響,逐漸淪為閘控湖泊,不能自然通江河,湖泊水體流動性差,與外界水體交換少。

潘曉潔認為,應充分發揮河湖長制與湖長制的協同作用,統籌實施「控源截污、水系連通、內源治理、生態修復、綠色轉型」等措施,加強清水入湖通道建設,暢通出湖通道,增強湖泊水體流動性。

在湖泊生態方面,目前洪湖、梁子湖等均出現了水生植被銳減,特別是沉水植被消亡的情況。「斧頭湖存在大量水葫蘆,打撈難度大,且腐爛後對水質影響較大。部分湖泊魚類種群結構失衡,食草性魚類佔比較大,這顯然不是良性的湖泊生態。」潘曉潔說。

為全面提升湖泊生態系統韌性,潘曉潔還是堅持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思路。她建議優先在湖灣、近岸、淺水區域開展生態恢復,積極恢復挺水和浮葉植被,努力恢復先鋒沉水植被。還可以因地制宜建設濱水緩衝帶濕地、入湖口前置生態濕地、尾水處置人工濕地等,構建流域多級生態凈化系統。另外要科學處理好水和草的關係、草和魚的關係,穩妥實施生態調控。最後需要聯合相關部門,構建水葫蘆、福壽螺等外來物種的跨部門、跨區域綜合防控體系。

在全國率先探索跨界湖泊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生態保護補償是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2024年4月,《生態保護補償條例》頒布,標誌著生態保護補償法治化進程取得重大進展。「湖北『因水而興』,亟須建立覆蓋全流域的生態補償機制體系,助推全省流域綜合治理。」潘曉潔說。

此前,湖北省已分別與湖南、江西、重慶三省(市)建立起長江流域跨省橫向生態補償機制,並在省內建立起17個跨市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全省103個縣市區實現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全覆蓋。

潘曉潔介紹:「通過進行生態補償,地方能夠提高水生態保護的積極性,目前湖北的生態補償工作也可以說走在全國前列,但並未實現全流域覆蓋。」

例如在南水北調工程水源地,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就尚未建立。另外,水質、水量、污染物濃度等相關評價要素還沒有形成統一、量化、明確的核算界定標準,補償資金額度難以覆蓋實際治理成本。全省橫向補償機制仍然以「輸血型」的資金補償為主,對「造血型」市場化生態補償機制缺乏有效探索。

對此,潘曉潔認為,可以梁子湖等跨市湖泊為重點,在全國率先探索跨界湖泊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為其他跨省、市湖泊提供借鑒。探索建立流域、區域系統性的流域生態補償機制,例如在長江、漢江幹流,或以三大都市圈為單位,探索建立統一的大江大河或城市圈聯合生態補償機制。

針對湖北省自然資源稟賦特點,潘曉潔建議建立相關統計體系,摸清湖北省生態產品到底有多大量、價值在哪、價格怎麼定。出台以水質、水資源、濕地生態系統、森林覆蓋率等為典型要素的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標準技術規範,為合理確定權責區間提供技術支撐。

此外,還可因地制宜引入市場化生態補償模式。「按照『試點先行、穩步實施』原則,結合本省實際,推進市場化生態補償。」潘曉潔說。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水利部:深刻汲取教訓、舉一反三 - 天天要聞

水利部:深刻汲取教訓、舉一反三

編輯丨餘暉水利部網站消息,5月5日上午,水利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國英主持召開黨組會議,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畢節市黔西市遊船傾覆事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貫徹落實工作。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政府現任主要領導幹部 - 天天要聞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政府現任主要領導幹部

上虞區作為浙江省紹興市重要區域,其領導班子肩負著引領地區發展、保障民生福祉等多方面的重要職責,現將上虞區現任主要領導班子成員信息介紹如下:余丹,女,漢族,1985年4月出生,浙江紹興人,現任區長,主持區政府全面工作,兼管區財政局、區審計局。
特朗普再放狂言,「武力奪島」,格陵蘭局勢驟緊 - 天天要聞

特朗普再放狂言,「武力奪島」,格陵蘭局勢驟緊

當地時間5月4日,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播出的節目中傳出。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節目里,就「使用軍事力量吞併格陵蘭島」這一說法,明確表示「不排除」這種可能,稱對武裝奪取格陵蘭島雖持懷疑態度,但可能性「肯定」 存在。這一表態將格陵蘭島問題再次推至輿論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