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惟有梅花餃,未見梢頭春一枝。」時間過的飛快,轉眼之間,便要來到小寒節氣。噹噹太陽移動到黃經285°,公曆走到1月5日到7日的交節點,我們便迎來了一年之中最為凜冽的日子,它便是小寒。
雖然名字帶著一個小字,但是寒冷程度,可並不小。農村有很多的俗語,就證明了這一點,「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小寒時處二三九,天寒地凍冷到抖」,這些都在告訴我們小寒節氣的一個寒冷程度。
不過這裡還是要強調一下,小寒節氣,南方和北方是完全不一樣的,比如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認為月初的寒氣還沒有到達一年中的極點,故將它稱作小寒,這更多的適用於南方地區,在北方地區,小寒勝過大寒節氣,則是很常見的一個情況。
為啥說到了小寒節氣,還這麼寒冷呢?
這是因為太陽直射點的一個原因,在小寒節氣太陽直射點還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熱量還處於散失的狀態,白天吸收的熱量還是少於夜晚釋放的熱量,因此北半球的氣溫還在持續降低。
這一過程一直要延續到大寒節氣,此時達到了一年當中最冷的一個階段,從而天氣開始出現轉變,開始慢慢變暖。
說到冬季的寒冷,除了看節氣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指標可以去看,那就是《數九》,民間人們經常會講「數九寒冬」。
《數九歌》唱到:」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從這個數九歌謠當中,我們就會發現,二九和三九它的氣溫變化是非常大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預兆了小寒節氣的寒冷與否,農諺就有「二九小寒,春節暖,三九小寒,春節抖」,2025年小寒在幾九?
民間從冬至日開始數九,每九天,算作一九,一共是九九八十一天,今年冬至是12月21日,一九的時間是12月21日~12月29日,二九的時間是12月30日~1月7日,三九的時間是1月8日~1月16日。
我們再來看看,今年小寒的節氣的具體時間,2025年小寒在公曆1月5日10點32分31秒,農曆是甲辰年(龍年)丁丑月甲戌日,臘月初六,星期日。
公曆的1月5日是在二九裡面,也就是說今年是典型的二九小寒,那麼如果小寒出現在二九有啥說法呢?
「二九小寒,春節暖,三九小寒,春節凍」啥意思?
這句農諺的意思就是,如果小寒節氣是在二九出現的話,那麼今年是一個暖冬,而且一直到春節期間,溫度都會比較的高,反之,如果小寒在三九的話,那麼春節的時候就會特別的寒冷。
當然我們也可以直接從字面意思來理解,二九相比三九而言,肯定是沒有那麼冷的,小寒在三九的話,自然會更加的寒冷一些。
如果冬季的天氣過於的暖和,我們就要做好防旱的一個工作了,本身小寒和大寒就是一年當中雨水少的階段,這個時候如果溫度還偏高,沒有雨水的話,那麼作物的生長也會受到很嚴重的影響。甚至是導致減產的情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