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下加沙殘酷一面:八個月超3.6萬人死亡,1.5萬是孩子

2024年06月09日16:02:12 國際 1796

戰爭開始前,和很多健身愛好者一樣,加沙小伙希瑪常在社交平台上曬出自己的「擼鐵照」。他體格強壯,朋友們戲稱他為「野獸」。如今,希瑪的社交主頁被廢墟、瓦礫、流血、搶物資等填滿,偶爾出鏡的他,鬍子滿腮,神情焦慮而憔悴。

26歲的希瑪在加沙北部地區長大,擁有工商管理學士學位。自2023年10月7日衝突爆發以來,他開始在社交媒體主頁上發布自己看到的一切,「希望加沙的苦難能被看見」。

自2023年11月促成巴以短暫停火、部分遭扣押人員獲釋以來,哈馬斯以色列的多輪談判再無進展。

八個月以來,戰火自北向南,一路燒過狹長的加沙地帶。留給加沙人的安全區一再縮小,飢餓、危險、死亡隨時會發生。據加沙衛生部門6月初數據,本輪衝突已致超過3.6萬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另據加沙教育部門同期披露,已有超1.5萬名兒童死亡。

「一切都已經毀了,但萬幸我還活著。」希瑪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戰爭已經持續八個月,他希望能立即停火,「現在我們已精疲力盡」。

戰火下加沙殘酷一面:八個月超3.6萬人死亡,1.5萬是孩子 - 天天要聞

當地時間2024年3月8日,降落傘向加沙地帶北部空投物資。圖/視覺中國

「我希望苦難被看見」

希瑪住在加沙北部的圖法區。戰爭爆發以前,他曾經來中國做生意,銷售巴勒斯坦特產。他上過大學,英語流利,能熟練地使用外文社交媒體平台。過去,他在這裡展現自己的畢業典禮、打拳、健身等日常,如今他把鏡頭對準戰火中的加沙。

在希瑪的鏡頭下,「一切都被毀了」。

曾經熱鬧的拉希德商業大街被夷為平地,成了「鬼城」;他去過的「世界健身館」房頂和牆壁被炸出大洞,多台跑步機被「腰斬」;連古老的陵園也被集中轟炸,遇難者們「死了兩次」……

「我想讓世界看到真實的加沙是什麼樣的,在這裡發生的事是多麼的殘酷。」希瑪說。

5月下旬的一個中午,希瑪和南方周末記者進行了視頻連線。

當被問及「是否耽誤了你的午飯」時,他尷尬地說自己「還要幾個小時才吃飯」。戰爭開始以後,希瑪已經連續好幾個月失業。他說,沒有收入來源,有時一天只能吃一頓晚飯。

獲取包括食物在內的救援物資,對於活著的加沙民眾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隨著以色列軍事行動推進,加沙地區的陸上過境點相繼被封。國際救援物資只能通過海運或者空投到達加沙。2024年2月至今,約旦埃及卡達美國等出動飛機,向加沙地帶空投了食品援助和醫療物資。但空投物資的隨機性、數量有限等問題卻遭到「詬病」。

「當載有物資的運輸機抵達上空時,人們就開始在地面上奔跑。這就是我們現在的生活日常。」希瑪說,物資隨機投放,有些人幸運地搶到,有些人只能空手而歸。當一些物資被丟進大海,人們就要冒著危險去海里打撈物資箱,還有人在搶物資時不幸被淹死。

戰火下加沙殘酷一面:八個月超3.6萬人死亡,1.5萬是孩子 - 天天要聞

希瑪介紹,有些空投的援助物資會落入大海,很多加沙民眾冒險下海打撈物資。受訪者供圖。

希瑪4月19日拍攝的視頻中,男人們頂著烈日在海浪中奮力向前,爭搶著浮在海面上的棕色包裹。一個「幸運兒」把兩箱物資扛在肩膀上,上面用英語標記著「即時餐」,「美國政府財產,商業轉售違法」。

物資來之不易,但他看起來並沒有那麼高興。

「他們一邊空投武器,一邊空投救援物資。」當被問及想對世界說些什麼時,這個「幸運兒」說,「不要打擾我們!帶著以色列和武器離開,帶著援助物資離開,讓我們靠這片土地獨自生活。」

「與同時丟下炸彈和物資相比,更好的做法是不打擾。」希瑪覺得,永久停火是確保加沙人安全的唯一途徑。

自以色列1948年宣布「建國」,巴勒斯坦與以色列開啟了長達七十餘年的漫長衝突。在加沙長大的希瑪也經歷過多次戰火。2008年是希瑪人生中第一次經歷戰火。那時他剛十歲,剛剛認識這個世界。隨後是2012年、2020年、2021年,再到2023年。

十幾年過去了,希瑪從一個男孩,變成了一個男人。

「不過這次簡直是一場屠殺。你很難想像這次有多麼殘忍和野蠻。」希瑪覺得這次衝突和之前完全不同,「以前,我們不需要疏散到其他地區,而現在加沙分成了南北兩部分。人們被要求留在原地。如果你試圖越界,那就可能被殺。」

希瑪不願意回答有關以色列或哈馬斯的任何問題,原因是「不想談政治」。

「他們總在討論和平,談了70多年。可直到現在,直到我跟你說話這一刻,都沒有實現過。」希瑪對前景感到悲觀,「我也沒有辦法保證自己的安全,也許我坐在這兒下一秒就會被空襲炸死。但在我死之前,我要把這些事情記錄下來。」

「醫院、兒童、人道主義者」

戰火下加沙殘酷一面:八個月超3.6萬人死亡,1.5萬是孩子 - 天天要聞

2023年10月17日,在加沙地帶南部汗尤尼斯納賽爾醫院,在以色列空襲中受傷的兒童正在接受治療。圖/視覺中國

希法醫院(Al-Shifa)曾是加沙地帶規模最大的醫院,擁有外科、內科、產科等多個治療科室。希瑪本人也曾在這裡接受治療。他說,「這是加沙最好的醫院,但戰爭摧毀了它。」

據公開報道,希法醫院遭遇了至少兩次襲擊,分別在2023年11月和2024年4月。世衛組織牽頭的調查團今年4月實地到訪後發布評估報告稱,「在最近的圍困之後,它已成了一座空殼」。

世衛組織4月5日披露報告顯示,醫院大多數建築遭到嚴重損壞或摧毀,大多數設備無法使用或化為灰燼,「破壞程度之大,已使該醫院完全無法運作」。

同時,醫院的急診部、行政和外科大樓外出現了許多淺墳,「許多屍體被草草掩埋,四肢可見」。而且調查團到訪期間,親眼看到「至少有 5 具屍體部分暴露在高溫下」「大院里瀰漫著腐屍的刺鼻氣味」。

希瑪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因為加沙很多醫療設施被毀,受傷或生病的人不能得到及時醫治。哪怕很簡單的病也有可能導致死亡,很多人是因為失血過多而死。

加沙地帶衛生部門2024年6月3日表示,2023年10月7日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以軍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已致36479名巴勒斯坦人死亡、82777人受傷。這也意味著,過去的八個月,加沙平均每天有150人死亡。

戰火下加沙殘酷一面:八個月超3.6萬人死亡,1.5萬是孩子 - 天天要聞

當地時間2023年10月22日,加沙地區,一名巴勒斯坦醫生抱著一名在以色列空襲中受傷的兒童。圖/視覺中國

英國民間組織「驢子隊長」(Led by Donkeys)當地時間2024年2月5日發起一場反戰行為藝術

在英國伯恩茅斯海灘上,他們擺放了11000套舊衣服。空中俯拍的視頻畫面中,一條由嬰兒連體衣、小裙子、兒童連帽衛衣、小牛仔褲等組成的「童裝小路」,在沙灘上綿延數公里。

「自10月7日36名以色列兒童被殺害以來,以色列已在加沙和西岸殺害了超過11500名巴勒斯坦兒童。」該組織在社交媒體平台X上寫道,「你可能無法想像這個數字。它看起來是這樣的,一條綿延5公里的路。」

「如果你沿著這條路走,你需要花一個小時。」該活動組織者詹姆斯·薩德在受訪時說,「我們試圖表達殺戮的規模——文章里的一個數字或一則新聞簡報是難以表達的,你必須看到它,你必須感受到它。」

迄今為止,上述視頻已得到了1430.9萬次觀看。

活動發起之初,該組織曾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呼籲民眾參與其中,「艾特你們的議員,讓他們為停火投出一票」。該組織還呼籲美國和英國政府推動立即停火,而「不是積極武裝以色列軍隊」。

遺憾的是,四個月過去後,數以千計的兒童再次登上死亡的名單。據巴勒斯坦教育部6月報告,本輪衝突以來,加沙地帶已經有超過15000名兒童死亡。

聯合國近東救濟工程處在加沙地區運營多年,主要向難民們提供人道主義救助、教育和醫療等服務。2024年5月發布的《加沙地帶和包括東耶路撒冷在內的西岸局勢》報告顯示:「截至5月5日,自此輪衝突開始以來,近東救濟工程處同事遇難總數已達188人」。

另一家援助機構巴勒斯坦紅新月會5月30日發表聲明,譴責以軍29日在拉法襲擊救護車輛並造成2名醫護工作者死亡。

在這次衝突中,人道主義救援人員也沒有受到戰場優待。

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近東救濟工程處)主任專員菲利普·拉扎里尼2024年5月在社交平台透露,近幾個月來,聯合國工作人員經常受到騷擾和恐嚇。

他發布的一則視頻顯示,位於東耶路撒冷地區的辦事處外面,有人高喊「燒毀聯合國」的口號,而在鐵絲網的另一側,一名聯合國僱員正用澆花的水管滅火。

兩度遭遇「縱火」後,該機構於5月9日晚宣布關閉其東耶路撒冷辦事處。

「安全區」一縮再縮

戰火下加沙殘酷一面:八個月超3.6萬人死亡,1.5萬是孩子 - 天天要聞

當地時間2021年5月16日,加沙地區拉法,以色列國防軍空襲加沙地帶。圖/視覺中國

戰火自北向南,在狹長的加沙地帶燃燒。拉法地處加沙最南端,緊鄰埃及邊境。

自以色列軍方在加沙北部下達全面撤離令以來,這裡承接了大量難民。在此輪巴以衝突以前,拉法省常住人口約30萬人。而據聯合國最新數據,最高時候超過140萬人在此避難。

「拉法目前應該是整個加沙地帶,唯一沒有被以色列完全控制的巴勒斯坦人聚居點。」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所長李福泉說,拉法地區約有數十萬平民,還有一定數量的哈馬斯有生力量,拉法也是近半年來加沙地區援助物資出入的重要通道,甚至是唯一通道。因此說拉法對於巴勒斯坦人非常重要。

德國南德意志報》2024年5月17日報道,13個國家外長日前致信以色列外長伊斯拉埃爾·卡茨,反對以色列全面進攻拉法。信長四頁,落款日期為5月15日。七國集團中僅美方「缺席」,澳大利亞瑞典荷蘭丹麥等國外長也簽署了這封信。

八個月的交火期里,類似關於停火的呼籲不計其數。聯合國、國際法院、區域國家等先後發聲,要求以色列立即停止在加沙的軍事行動。但戰火還是燒到了「最後一個據點」。

5月初,以色列國防軍在拉法地區開始空投傳單、發送簡訊,要求拉法東部民眾撤離到馬瓦西地區周邊的所謂「人道主義區」。5月9日晚,以色列安全內閣批准以軍擴大在拉法的軍事行動。

聯合國近東救濟工程處5月15日報告稱,在以色列持續不斷的軍事活動和疏散命令下,過去一周已有60萬人被迫離開拉法,佔加沙全部人口的四分之一。而且以軍控制巴勒斯坦一側的口岸後,來自聯合國的援助物資一度「被卡」,在過境點遭「拒收」。

當地時間5月26日晚,一聲巨響過後,熊熊大火將拉法西北方的夜空照亮,尖叫聲、救護車的汽笛聲、火舌肆虐的噼啪聲徹底撕碎夜晚禱告後的寧靜,位於塔勒·蘇爾坦地區的難民營,以這樣一種殘酷的方式被喚醒了。

多方報道顯示,難民營是以色列軍隊此前鼓勵平民前往的「安全區」,事發前擠滿了在此避難的民眾。加沙衛生部門當地時間27日凌晨發表聲明稱,本次襲擊的死亡人數已攀升至50人,其中大部分是婦女、兒童和老人。

巴勒斯坦紅新月會公布的視頻顯示,救援人員從廢墟中尋找遇難者遺體。一名工作人員抱著被白布收斂的兒童遺體,輕輕放在了停屍間的二層鋼架上。

加沙居民加內特此前在拉法城附近居住。聽聞戰事臨近時,他和家人就逃離了那裡。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遇襲難民營距離他此前住處不過500米遠。「那裡位於拉法城以西,大約有上千頂帳篷,每個帳篷里一般住5-10個人。」

他還提到,遇襲難民營緊鄰聯合國近東救濟工程處,受到國際保護。所以一般情況下人們不會有絲毫防備,「然而它卻被以軍當作目標來襲擊」。

巴勒斯坦總統府在一份聲明中譴責以軍襲擊拉法難民營,稱是一次「令人髮指的屠殺」。

以色列國防軍5月26日晚發表聲明確認了本次襲擊,稱以軍已消滅兩名哈馬斯高級官員。不過,以方稱「此次行動襲擊目標並非難民區」「不排除由於該地哈馬斯武器庫引發二次爆炸,從而引發火災的可能」。

悲劇發生兩日後,以色列再次採取進攻行動。

5月28日,以色列陸軍坦克開進拉法市中心,並在阿爾奧達清真寺附近展開行動。一天後,以色列軍方發言人哈加發表聲明說,以軍對加沙地帶與埃及邊界的「費城走廊」實現「完全作戰控制」。

內塔尼亞胡的「三大目標」

過去的八個月,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多個場合表示,此輪衝突中以方軍事行動有三大目標——即解救被扣押以方人員、消滅哈馬斯和確保加沙地帶不再對以色列構成威脅。

在國際社會的積極斡旋和哈馬斯的主動「示好」下,以色列一再重申上述目標。直到當地時間6月1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辦公室仍然通過聲明強調,「以色列結束加沙衝突的條件沒有改變」。

截至目前,以色列已在加沙南部的拉法地區開展地面行動近一個月。內塔尼亞胡宣稱的三大目標能夠實現嗎?

「我對進攻加沙消滅哈馬斯這個軍事目標持嚴重懷疑的態度。」李福泉認為,加沙地區作為多年以來巴勒斯坦人聚居的區域,對以色列的憤怒與暴力化的表達具有一定的民意基礎。現在約有3.6萬巴勒斯坦人被殺,他們的報復情緒也會繼續惡性循環下去。

李福泉認為,哈馬斯不僅是一個軍事武裝組織,也是巴勒斯坦人對以色列侵略戰爭持續性憤怒的表達。就算哈馬斯沒有組織形態、即便以色列達到目標,也會出現新的反抗組織。

復旦大學中東研究中心主任孫德剛分析認為,從地理分布來說,哈馬斯的武裝力量分散在中東多個國家和地區。即使以色列佔領加沙地帶,也無法徹底將其消滅。從意識形態來說,哈馬斯受到很多巴勒斯坦民眾支持,及時消滅了現有力量,也可能會迎來新生力量的補充。所以」以暴制暴「並不能達到以色列謀其自身安全的目的。

當地時間5月18日,不少以色列民眾在特拉維夫遊行集會,要求政府立即在加沙地帶止戰停火,與哈馬斯達成協議,讓被扣押人員獲釋。據以色列總理辦公室此前披露,截至目前加沙地帶仍有124名人質,包括活著的和死去的。

當地時間6月3日,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丹尼爾·哈加里少將向媒體披露,最新情報顯示,2023年10月7日遭綁架人質中又有4人死亡,而他們的屍體仍被哈馬斯扣押。

據公布的死亡者名單,這四人分別是51歲的英裔以色列人納達夫·波普韋爾 (Nadav Popplewell)、79 歲的查姆·佩里 (Chaim Peri)、80 歲的約拉姆·梅茨格 (Yoram Metzger) 和 85 歲的阿米拉姆·庫珀 (Amiram Cooper)。

在四人死亡的消息傳出後,以色列民間組織「人質和失蹤家屬論壇」再次要求以色列政府儘快與哈馬斯進行人質和談。

「這是一種恥辱,可悲地反映了此前推遲和談的後果。」該組織6月3日在一份聲明中呼籲,以色列政府應該儘快派出談判代表團,將所有人質接回家,「遭遇綁架的四個人中,有人的同伴通過此前的談判平安返回,他們本應活著回到祖國和家人身邊。」

孫德剛認為,以色列執意進攻拉法,無疑會製造人道主義危機。以色列即使戰術上取得了勝利,戰略上也是失敗的。當前以色列的國際形象一落千丈,在國際社會非常孤立。巴以衝突這一逐漸邊緣化的老問題重新變成國際焦點。對以色列來說,「代價不小」。而哈馬斯卻達到了政治目標。

孫德剛認為,如果以色列真的將加沙地帶納入軍事管轄範圍,那勢必會引起國際各方的反對。同時,戰後重建,加沙治理等問題接踵而來,加沙地帶可能成為以色列的一個沉重包袱。

李福泉也分析稱,從1948年巴以衝突發生到現在,聯合國大會無數次通過決議要求以色列停止戰爭,但以色列一再違反決議。因為國際社會呼籲只會形成輿論壓力,並不能採取實質性阻止措施。

「可以說,以色列已經處於1948年建國以來國際評價最差、外交環境最不友好的一個時代。從長遠來說,也是對以色列極大的損耗。」他說。

5月30日,「中阿合作論壇」第十屆部長級會議也發出了停火止戰的共同呼聲。中方也宣布將在前期1億元人民幣緊急人道主義援助的基礎上,再提供5億元人民幣援助,支持緩解加沙人道主義危機和戰後重建;將向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提供300萬美元捐款,支持工程處向加沙地區提供緊急人道主義援助。

南方周末記者 毛淑傑 南方周末實習生 李雨欣 凌焯琳

責編 姚憶江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中日韓重啟自貿協定談判,中斷四年多後有哪些新變化 - 天天要聞

中日韓重啟自貿協定談判,中斷四年多後有哪些新變化

中日韓三國貿易結構由過去的垂直分工結構逐漸向水平分工轉變 文|《財經》記者 江瑋編輯|蘇琦中斷四年多的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再次回到議事日程。在今年5月底舉行的第九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上,三國在聯合宣言中提出,將繼續就加快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進行討論。中國商務部發言人何亞東表示,這次會議達成的重要共識為下一步...
人事 | 袁浩正任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 - 天天要聞

人事 | 袁浩正任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

天津市人民政府關於袁浩正任職的通知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市人民政府決定:袁浩正任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試用期一年)。天津市人民政府2024年6月12日編輯 | 韓振來源 | 天津政務網...
文在寅夫人被指花4億韓元「因私訪印」,韓國「兩金女士」同時被調查 - 天天要聞

文在寅夫人被指花4億韓元「因私訪印」,韓國「兩金女士」同時被調查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收受名牌包事件風波尚未停歇,17日媒體又報道,韓國檢方又開始對韓國前總統文在寅夫人金正淑2018年訪問印度一事進行調查,有議員告發她訪印處於「個人目的」並花費4億韓元預算。一時之間,韓國對「兩金女士」的調查正在同時進行。金正淑訪問印度時照片(圖源:環球時報)有法律界人士17日透露稱,韓...
繼陸慷之後,駐古巴大使馬輝履新中聯部 - 天天要聞

繼陸慷之後,駐古巴大使馬輝履新中聯部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網站日前更新後顯示,此前擔任中國駐古巴大使的馬輝,已任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助理。公開資料顯示,馬輝,男,漢族,1968年4月生,山東萊州人。1987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生學歷,理學碩士。馬輝(圖源:中聯部官網)1990年8月在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參加工作,先後在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一局、七局...
長沙市政協原主席范小新,被逮捕 - 天天要聞

長沙市政協原主席范小新,被逮捕

最高人民檢察院6月18日消息,湖南省長沙市政協原黨組書記、主席范小新(正廳級)涉嫌受賄一案,由湖南省監察委員會調查終結,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日前,湖南省人民檢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賄罪對范小新作出逮捕決定。該案正在進一步辦理中。范小新(資料圖)范小新曆任長沙市正廳級幹部,長沙市政協黨組第一副書記,長沙市委...
大韓醫師協會:若政府不接受相關要求,將無限期停診 - 天天要聞

大韓醫師協會:若政府不接受相關要求,將無限期停診

大韓醫師協會當地時間18日表示,如果政府不接受其要求,將從本月27日開始無限期停診。大韓醫師協會18日在首爾汝矣島舉行大規模停診行動,要求政府撤回2025年度醫科大學擴招計劃,並完全取消對辭職離崗的實習和住院醫師的行政處罰。為了抗議政府提出的醫科大學擴招計劃,韓國首爾大學醫學院教授以及首爾大學醫院教授從17日開...
阿根廷向北約靠攏欲軍援烏克蘭 俄羅斯「提醒」 - 天天要聞

阿根廷向北約靠攏欲軍援烏克蘭 俄羅斯「提醒」

阿根廷稱自己沒錢,欠中國的350億明年再還,然而轉頭就向北約靠攏,準備軍援烏克蘭,俄羅斯深感失望發出「提醒」。據新華社報道,阿根廷媒體發布消息稱,阿根廷政府正在考慮將5架從法國購買的「超級軍旗」戰鬥機轉讓給烏克蘭。據了解,這5架戰機是由老式戰機經過現代化改裝來的,2018年阿根廷從法國購入,但由於福克蘭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