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丨兒童性侵案頻發背後,未成年人性教育該如何進行?

2024年04月14日14:11:48 國際 6916

近日,「湖南鄉村小學校長性侵五名幼女」一案引起社會關注。2023年6月,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2022)》,其中提到,2022年,最高檢起訴強姦、猥褻兒童等性侵未成年人犯罪36957人,較2021年同比上升20.4%。如何保護未成年人遠離性侵害?一旦發現孩子被性侵後,家長應該怎麼做?為此,新京報記者聯繫到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國性學會會員、性心理師、《性教育的關鍵在父母》一書作者尹己秀,聊聊未成年人防性侵教育。

尹己秀從事性教育研究、實踐工作已有8餘年,在她看來,防性侵的核心是愛而不是防。除了教導孩子隱私部位不能被他人碰觸外,教孩子愛自己,是更重要的事情。而健康的「親子關係」才能教會一個孩子什麼是愛自己,父母與孩子之間也才會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在此基礎上,危險能夠在傷害發生之前被識別出來,這就是在幫助孩子建立起最基本的防性侵安全系統。「但我們需要面對的事實是,就算家長做到百分之百的防性侵教育,也不可能完全保證孩子免遭性侵害。」因此,一旦發現孩子被性侵,家長應向孩子提供心理支持,尊重孩子的感受,並及時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對話丨兒童性侵案頻發背後,未成年人性教育該如何進行? - 天天要聞

尹己秀在學校開設性教育課。 受訪者供圖

以下是新京報記者與尹己秀的對話:

留守兒童性教育缺失、防護意識薄弱

新京報:近年來,性侵留守兒童案件頻發,為何這一群體易成為被侵害對象?

尹己秀:我認為這一現象產生的重要原因是「系統的支持功能」的缺失。留守兒童基本為隔代撫養,跟老人生活在一起,缺少父母系統的愛與教導,他們無法獲得關於身體和性的安全認知,也很難發展出自我意識和隱私意識。性侵犯的一個基礎概念是身體的界限被侵犯。知道自己的身體界限被侵犯,前提是具有身體界限意識。所以有些孩子在被性侵多次後,才意識到這是一種傷害。

另外,從留守兒童的情感訴求來看,因為身邊缺乏父母的關愛,很容易導致他們將情感訴求寄托在其他類似父母的人身上,比如老師以及與父母年齡相仿的人。這種情感訴求本身往往很容易被壞人利用,本以為的情感支持,最後可能演變成一種精神控制。性傷害很容易在這樣的情景下發生。

新京報:性侵發生後,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影響?

尹己秀:孩子遭遇性侵後,有的孩子會變得抑鬱,喪失對生活的興趣;有的孩子會在人際交往中,開始變得孤僻退縮,持續傷害自己,並且很難與他人建立信任感。因為性侵的本質是權力的入侵,給人更直觀的感受是,自己的權利、尊嚴被踐踏,身體的界限被侵入。這種情況下,人是很憤怒的,需要發泄。憤怒的發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向內,一種是向外。如果沒有很好的干預,這兩種方式都可能帶來不好的結果。向內就會不斷攻擊自己,傷害自己;或者孩子把這種憤怒轉為向外攻擊,最終受害者可能變成施害者。

新京報:發現孩子被性侵後,家長應該怎麼做?

尹己秀:性侵發生後,家長們要先保持冷靜,安撫好孩子的情緒,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和孩子一起決定是否報案。這個過程家長們要記得,孩子比你受到的傷害更嚴重,你穩定下來,會帶給孩子力量。

同時,向孩子提供足夠的心理支持,告訴他們,在這件事情中,他們沒有任何錯並且堅定地站在孩子這一邊,千萬不要去責怪自己的孩子。這一點非常重要,很多孩子被熟人或親人性侵後,會覺得是自己不夠好,甚至覺得不應該或者不敢怪罪對方。若該情況出現,必要時家長要及時帶孩子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

此後,在報案過程中,家長也需顧及孩子的感受。因為報案之後,警方的詢問會觸發孩子不好的回憶,這些很可能會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所以每一次詢問前,一定要和孩子充分討論會發生什麼事情,警察可能會問什麼問題,孩子想要怎麼回答,幫助孩子做好心理準備,尊重孩子的感受。

「防性侵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新京報:在日常生活中,應如何保護孩子遠離性侵害?

尹己秀:從家庭這一層來看,家長要做的是幫助孩子構建起一個安全系統。這一系統包括孩子成長所需要的可靠的人際關係網路、可獲得的學校資源和健康的家庭關係。而一份健康的「親子關係」,是建立這一安全系統的關鍵所在。在健康的親子關係中,家長與孩子充分信任彼此,家長在生活中尊重孩子的界限,並經常示範或者鼓勵界限被侵犯時表達拒絕。同時,家長要定期有意識地評估孩子可接觸的人際關係網路和學校資源系統,比如選擇可靠的保姆,如果離異再婚時審慎選擇合適的伴侶,在平時跟孩子的聊天中了解學校老師,也教導孩子不受他人恐嚇、威脅。當孩子表明遭遇熟人侵犯時,要堅定地站在孩子這一邊。這些都是在幫助孩子建構底層的防性侵安全系統。

相反,許多遭遇性侵的孩子,他們往往處於不健康的親子關係中。遭遇侵害後,他們選擇保持沉默,而非向家長求助,很多時候是因為家長沒有帶給他們安全感,他們沒有勇氣講出來。

而從學校這一層面來看,在學校推廣「性教育」相關的概念課程是防性侵的一項有效舉措。即使身邊沒有父母教導,也能夠讓孩子從學校學到基本的性教育知識。從2021年6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版正式實施,其中就規定,學校、幼兒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但實際情況是,國內開展性教育相關課程的學校非常少。做得比較好的公立學校通常一個學年開設一次兩個小時左右的講座,一些民辦學校會願意請專門的性教育老師來學校開課,還有一些公益機構會到農村學校開展相關課程,但惠及的人群都十分有限。所以這需要社會意識的轉變,讓更多的學校及家長意識到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必要性,然後推動整個系統作出改變。

新京報:性教育應從幾歲開始?如何正確引導孩子接觸性教育相關的知識?

尹己秀:我認為性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性教育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它涉及多方面內容,包括對孩子對自己身體的感覺、對關係的理解、對情緒的感知、對他人接觸身體的反應等等。不同的年齡段,開展的性教育內容不同。

孩子3歲前,家長要讓孩子認識、了解自己的身體,構建身體意識的概念和安全的依戀,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身體是很美好的,父母是愛我的,我是可愛的,愛和信任是健康人格的核心基礎。

等到孩子3歲左右,開始進入稍微複雜的人際關係和不同於家庭的幼兒園環境時,他們會在同伴中進行各種身體和性的探索。這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認識身體各種器官包括生殖器官的正確名稱,等到幼兒園大班,孩子開始有了一點抽象思維後,可以簡單引入生殖器官與「隱私部位」的關係。

等到孩子進入小學後,父母可以慢慢地教給孩子一些關於隱私和安全的知識和技能。教會孩子準確理解隱私的概念,掌握簡要的no-go -tell(不、走開、說出來)的方法。我們可以告訴孩子,隱私部位別人不能隨便摸,一旦有人要觸碰你,要趕緊跑,並第一時間告訴爸爸媽媽。這些知識和技能需要父母經常重複告訴孩子。

與此同時,家長也要幫助孩子建構敏銳的身體界限意識,幫助他們有能力識別關係中的危險。這需要我們提供足夠安全的依戀關係,教會他們尊重自己的感受,有能力去做出有利於自身安全的決定,不會因為他人的威脅、誘惑而去傷害自己。孩子6歲之前,防性侵的責任百分百在父母。前期家長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構建一些關於愛和信任、自我與界限的概念,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感覺是對的,這樣在6歲之後,孩子才有判斷力和執行力,避免自己受到性侵害。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如果處在健康的親子關係中,孩子與父母的溝通渠道一直暢通,孩子的知識、判斷力和力量都在增加,預防性侵害的壓力會減小。如果前期教育沒做好,因為身體的發育,體內荷爾蒙發生變化,很多孩子開始逐漸進入情感與性的體驗與實踐,青春期很容易成為性傷害發生的高峰期。

總之,防性侵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認識了解身體是基礎,給孩子充足的愛是關鍵,理解隱私部位是重點,掌握簡要的方法是必須。

新京報:長期以來,部分家長談「性」色變,一個質疑是,過早接觸性知識是否會引導孩子發生性行為?

尹己秀:這一觀點並不合理。我觀察發現,許多孩子過早發生性行為,反而是因為親子關係糟糕和性教育缺乏。如果家長把「性」當成一種禁忌,避免去與孩子談論它,那麼,一種常見的情況是,孩子從小就認為性是一個很羞恥的事情,一旦自己遭遇性侵後,很有可能因為羞恥感而選擇沉默;另一種情況是,孩子到了青春期,性的發育隨之而來,孩子們反而會敏銳地感覺到這是一個禁區而產生好奇,產生觸碰這一「禁忌」的動力。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得到家長的正確引導,孩子很有可能成為那個受害者,甚至是施害者。

相反,家庭中公開的性教育恰恰能夠破掉朦朧的刺激感,讓性的感覺和其他青春期會出現的感受一樣自然。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意識到的一點是,糟糕惡劣的親子關係讓孩子在家庭中遭遇心理創傷或情感的缺失,可能是孩子過早發生性行為真正的心理動因。

新京報記者 熊麗欣 實習生 張新惠 郝哲琳

編輯 劉倩 校對 王心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百名美國華裔青少年走進德化 - 天天要聞

百名美國華裔青少年走進德化

7月6日—7日,由中國僑聯主辦,福建省僑聯、福州外語外貿學院和德化縣承辦的2025年「親情中華·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走進德化,100名美國華裔青少年參加。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陳東明,福州外語外貿學院對外合作交流處處長盧人聰等出席。 在餐敘座談會上,我縣向「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全體營員及領隊老師紹了德化經濟社會...
太突然!航班滑行時突發故障,中斷起飛!航司致歉 - 天天要聞

太突然!航班滑行時突發故障,中斷起飛!航司致歉

7月7日,首都航空官博發文,內容如下:2025年7月7日,首都航空JD5872航班在貴陽起飛滑跑過程中出現機械故障,為確保飛行絕對安全,機組按程序果斷處置及時中斷起飛。公司第一時間從海口調派飛機到貴陽轉運旅客,以確保旅客能夠安全抵達目的地。首都航空始終將旅客的安全放在首位,由此帶來的航班延誤,我們深表歉意,感謝您...
張厝鄉多措並舉推進宗教事務規範化管理 - 天天要聞

張厝鄉多措並舉推進宗教事務規範化管理

6月以來,張厝鄉通過專題培訓、隱患排查、政策宣傳三方面精準發力,全面提升宗教事務管理法治化、規範化水平。法規培訓強基固本。6月18日,張厝鄉組織各村兩委成員、宗教場所負責人等40餘人參加專題培訓。通過專家授課、案例解析等形式,系統學習《宗教事務條例》等法規,強化基層幹部法治思維,提升依法管理宗教事務能力。...
江山市政協原副主席毛水芳主動投案! - 天天要聞

江山市政協原副主席毛水芳主動投案!

據浙江省紀委省監委網站消息:江山市政協原副主席毛水芳涉嫌嚴重違法,主動投案,目前正接受衢州市監委監察調查。(來源:浙江省紀委省監委網站)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第1現場|美國得州洪水已遇難104人失蹤24人,預警何故失效 - 天天要聞

第1現場|美國得州洪水已遇難104人失蹤24人,預警何故失效

新華社休斯敦7月7日消息,美國得克薩斯州地方政府7日發布的消息顯示,4日因暴雨引發的洪災已經在得州造成至少104人死亡;仍有24人失蹤,其中包括克爾縣「神秘營」夏令營10名女童和一名營地輔導員。7月4日,在美國得克薩斯州英格勒姆市,人們在瓜達盧普河沿岸查看。7月6日,美國得克薩斯州亨特,瓜達盧佩河中,一輛被洪水淹...
300萬元房產背後的收養之謎 - 天天要聞

300萬元房產背後的收養之謎

「存款對半分,房子歸我!」「想都別想,那是爸媽留給我的!」……天津市南開區人民法院一間法庭里,姐弟倆的爭吵聲幾乎掀翻屋頂。法官班耿齊及時壓了壓雙方的火氣:「請控制情緒,吵架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從業多年,這樣的場景班耿齊見得太多了。這個案子在他看來和其他爭家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