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山東省副省長范波介紹,山東堅持陸海統籌,奮力向海圖強,海洋強省建設邁出堅實步伐,2023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突破1.7萬億元,保持全國第二位。

范波介紹,圍繞落實山東要「更加註重經略海洋」「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等部署要求,山東不斷創新思路舉措,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堅持陸海統籌,奮力向海圖強,海洋強省建設邁出堅實步伐,主要體現在「四個加快」:
海洋經濟加快發展。2023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突破1.7萬億元,保持全國第二位。
海洋科技加快突破,海洋領域唯一的國家實驗室嶗山實驗室入軌運行,46個「國字型大小」海洋科研平台集聚山東,近年來海洋領域16個項目獲得國家科技獎,居全國第一。
港口建設加快推進,擁有20萬噸級及以上大型泊位29個,「世界上有多大的船,山東就有多大的碼頭」;2023年,貨物吞吐量19.7億噸,保持全國第一。
海洋生態加快改善,去年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95.6%,居全國第三位。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推進「港口、產業、生態」建設三大行動。
第一個行動,聚力打造世界級港口群。
把港口作為山東對外開放的最大優勢,與沿黃河流域的各省共建沿黃陸海大通道,加快形成陸海統籌、內外聯運、東西互濟的開放大格局。力爭今年的貨物吞吐量突破20億噸、集裝箱吞吐量超過4000萬標準箱,讓更多的貨物通過山東港口通江達海、走向世界。
第二個行動,聚力培育海洋新質生產力。
著力突破新技術。全力做好服務保障,推動嶗山實驗室規範運行,瞄準「卡脖子」問題,推進實施44項重大海洋科技創新工程項目、2個示範工程項目。
著力突出新製造。培育壯大海洋高端船舶和工程裝備、海洋生物醫藥、海洋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集群,打造全球領先的海工裝備研發製造、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三大基地」。
著力培育新業態。大力發展海洋牧場綜合體、海洋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形態,構建完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到2025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18%以上。
第三個行動,聚力繪就人海和諧新畫卷。
高標準建設黃河口國家公園、長島(海洋)國家公園,實施海域海島海灣、岸線岸灘以及濱海濕地等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工程,讓山東的海更藍、水更清、灘更凈;高品質打造青島「活力海洋之都」,「仙境海岸·品重煙台」「千里山海·自在威海」「陽光海岸·活力日照」,3505公里的海岸線更加多姿多彩,在齊魯大地充分展現自然之美、生態之美和人文之美。
記者:李運恆 記者:黃敏 編輯:俞丹 校對: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