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當地時間2月29日,美國總統拜登宣稱,中國汽車可能會充斥美國市場,同時,拜登還下令對中國製造的聯網汽車開展聯合調查,理由又是所謂的「國家安全」。拜登聲稱,中國汽車上的聯網操作系統,會搜集美國公民和基礎設施等敏感數據,中國政府在得到這些數據後,將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重大威脅」。所以美國政府要採取「前所未有」的行動,來規避中國汽車帶來的風險。有意思的是,拜登還特地強調「不會讓這種情況在任期內發生」,就在美國大選臨近之際,拜登還想著在任期最後階段打壓中國。
拜登
面對美國政府的又一無理打壓,3月1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亮明中國態度,毛寧明確指出,中國汽車在全球廣受歡迎,靠的不是所謂的不公平做法,而是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形成的技術創新和過硬品質。毛寧指出,這種把經貿問題政治化的做法只會阻礙美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同時,中方還強調,我們敦促美方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和公平競爭原則,停止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停止歧視打壓中國企業,切實維護開放、公平、非歧視的營商環境。
毛寧
當然,美國還是有明白人。有美媒提醒拜登,不要將美國汽車市場與世隔絕,中國電動汽車的實力也是在充分、公平的競爭中取得的。特斯拉是美國電動車企,但中國很早就引進了,並建了上海工廠。美國三大汽車廠商在中國市場深耕多年,中國從不會覺得是「威脅」,相反美國卻害怕中國汽車的進步,所作所為毫無大國風範。
事實上,自拜登上台以來,美國政府就在多個領域瘋狂制裁中國,尤其是在高科技領域和製造業。眼看著中國科技的持續進步,美國害怕失去世界第一經濟體的地位,此外,中國有著大規模、多人才等優勢,所以美國只能打著所謂「威脅國家安全」的旗號,大肆針對中國企業,嚴重破壞了國際市場的秩序。然而,美方的做法則恰恰表明了頭號強國的「黔驢技窮」,同時也反映出了美國對中國崛起的擔憂。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拜登下令調查中國汽車前一天,美國商會會長克拉克率團訪華,中方高層在北京接見。中方指出,中美經濟高度互補,利益深度融合,加強經貿合作對兩國來說是雙贏,因此雙方應該做合作夥伴而不是對手。搞各種形式的「脫鉤斷鏈」、「小院高牆」,只會對雙方乃至全球發展造成巨大損失。同時,希望美國商會和企業家,可以繼續發揮橋樑作用,促進兩國更多溝通交流和相互理解。對此,克拉克明確表示,中美關係極為重要。「脫鉤」不是可行選項,願繼續發揮橋樑作用,為深化中美貿易和互利合作而努力,推動中美關係穩定發展。
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
就在拜登下令48小時內,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在中美商會晚宴上表態,強調不願與中國「脫鉤」, 並表達了希望繼續與中國開展貿易合作的願望,不僅如此,他的這一表態得到了在場的一些美國官員的共鳴,他們同樣認為加強美中貿易關係對雙方均有益。伯恩斯大使的發言反映了中美兩國在經貿領域合作的重要性。
中美關係
自去年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以來,中美高層進行了多次對話,雙方在各個領域的合作也逐漸恢復,然而,就在美國大選臨近之際,拜登再次對中國企業出手。毫無疑問,對於美國政府來說,處理中美關係無疑是矛盾的,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美國自然需要維持與中國之間的關係,但又不願意看到中國飛速發展,來衝擊美國世界頭號霸主的地位,所以想方設法的在實體上打壓制裁中國。但事實表明,中美合則兩利,斗則俱傷,希望美方可以早日認清現實,用實際行動來推動中美關係發展。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進入新的動蕩期,國際社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一個穩定的中美關係。隨著中美實力的進一步接近,美國政府或許會在更多方面對中企進行打壓,我們也要提前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