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木
在世界治理方面,美國人是歐洲人——具體說就是英國人——「均勢」策略學校中的時差時好的學生。
美國人用擴大蘇聯在東歐的勢力範圍的方式制衡了西歐並獲得在那裡的絕對控制權;在海灣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美國保留了薩達姆和本·拉登,並藉此獲得了在科威特和阿富汗的石油利益和在那裡長期駐軍的借口。與美國有意放東歐於蘇聯是為了制衡歐洲的道理一樣,今天看來,為了迫使伊拉克新政權的屈從,美國也會有意適度放縱伊拉克反對派武裝。目前美國在那裡的困境並不源於伊拉克反政府力量的存在,而是源於伊拉克政府與反政府力量間的失衡。
如此類推,長期保留利比亞政府軍與反對派之間的力量平衡,將是歐美的共識。歐盟方面可以由此獲得利比亞內部各派的忠誠和北約力量進一步在地中海南岸立足,美國方面則可以在其間獲得「離岸平衡戰略」(off shore balancing strategy)帶來的紅利,並在地中海動蕩中保持世界石油價格——如果它還以美元結算的話——的高位運行。
歐美雙方的需求為這場戰爭埋下了兩種結局。一是老布希「海灣戰爭」式的結局,即在保留卡扎菲政府巨大壓力的同時,反政府「政權」也能長期存在,這是對歐盟最好的結局;二是小布希「伊拉克戰爭」的結局,即由於英法國力不支而使利比亞兩種力量失衡,這既能阻止歐盟進一步向中非——法國已在象牙海岸打好了前站——擴張並與美國在此爭利,又能保持英法對美國力量的持續依賴,美國由此重新獲得在歐洲的絕對影響力。這是有利於美國的結局。
2011年利比亞在卡扎菲領導的政府軍和反抗卡扎菲的勢力發生武裝衝突,2月26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首項決議,凍結卡扎菲資產,並把事件交由國際刑事法院處理。3月初,卡扎菲軍進攻反對派t東部的據點班加西。3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再度通過決議,授權成員國在利比亞設置禁飛區。8月22日晚,反對派武裝已全面控制的黎波里及清除市內卡扎菲殘餘部隊。反對派全城搜捕卡扎菲,並排除其離開利比亞的可能。10月20日,卡扎菲及其接班人穆塔西姆被殺身亡,利比亞分崩離析。
從最終的結局看,美國沒有得到後一種有利於美國的結果。目前歐洲正在利用烏克蘭及中東局勢消耗並拖垮美國,最終完成歐洲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