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島內「立法院長」選舉結束,民進黨失利後其與民眾黨的矛盾爆發。雙方「電話門」事件發酵,相互指責對方。綠營爆料柯文哲主動打電話尋求形成「白綠合」合作,由民眾黨人選黃珊珊擔任「立法機構」負責人,民進黨人選蔡其昌擔任副手,被民進黨拒絕。綠營爆料這一說法,或意在離間藍、白陣營,在兩者間製造不信任。相關信息被曝後,柯文哲「氣到拍桌子」。指出民進黨派出各方人員聯繫他,他要進行回電,沒有主動聯繫民進黨。柯文哲指出,如果民進黨要耍陰的,雙方就在法院見。
民進黨此番操作頗有輸不起的意味,其為贏得「立法院長」一職操作頗多。過去8年時間中,民進黨既在行政上主事島內,也在立法機構佔據多數,使得其可以無視藍營、白營意見強行通過政策。這樣作威作福且可以從中攫取大量利益的局面,民進黨顯然不願失去。島內2024選舉是綠營一次集中全力的動員過程,如果賴清德敗選,綠營主要人員不止無法再進行權力變現,還要面臨過往一系列弊案被揭發清算的局面。
競選過程中綠營堪稱無所不用其極,其中包括對赴陸的島內里長進行調查,營造綠色恐怖的寒蟬效應。也包括濫用島內預警信息,將大陸衛星發射工作「誤」發為導彈預警,以此渲染大陸威脅。即便如此,賴清德也僅是以4成支持率堪堪勝選。其主事島內的合理性受到質疑,不乏島內輿論認為應調整選舉規則,獲得半數以上支持率方能勝選。島內立法機構席位中,民進黨為51席,國民黨獲52席、另握有2張無黨籍泛藍席位。
失去多數地位後,民進黨已無法在島內不受攔阻的推行政策。「立法院長」之爭,便顯得尤為關鍵。民進黨如果能夠獲得這一位置,其起碼可以為藍、白陣營設置阻礙,引導議程向有利於民進黨的方向偏離。降低賴清德在島內「瘸腿」的程度。為此,台媒曝民進黨向國民黨部分「立委」開價超千萬新台幣,尋求其「跑票」。國民黨對此祭出紀律處分規章,宣布違規嚴重者將被開除,並在投票時進行「集體亮票」,形成人員間的相互監督。
最終國民黨保全了自身相關的54票,民眾黨則以團進團出方式首輪票投自身人選黃珊珊、次輪集體退選,韓國瑜以54票戰勝民進黨人選游錫堃的51票。民進黨及賴清德進一步「瘸腿」一事成為定局。失利後,承受民進黨內壓力的游錫堃卸任「立委」,向民進黨內給出交代。民進黨隨後捅破其與柯文哲的密謀,引發柯文哲激烈回應。
從民進黨的動機來看,其或意在通過爆料讓柯文哲難堪,離間藍白陣營。但就結果而言,造成的影響或是相反的。柯文哲在該事件中越是難堪,越是不信任民進黨,民進黨今後越難私下同民眾黨溝通議事。今後越難在島內立法機構議程中爭取民眾黨,兩者間基礎信任的破裂,在將民眾黨推向國民黨一方,民進黨或陷入被離間操作反噬的境地。
整體而言,隨著大陸深化在台海的軍事實控,加大經濟領域對「台獨」的打擊,強化對外部干涉的反制工作,「台獨」的活動空間日益縮減,民進黨在島內外也逐步受限。這一背景下,民進黨慣用的網軍、輿論戰手段無法在島內控制局面。接下來的時間中,民進黨醜聞被曝、遭受質疑,或是島內形勢演進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