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新研發的b-21隱形戰略轟炸機剛露鋒芒,便攪動了全球安全格局。
但是,這款隱轟真的能夠獨擋一面,還是只是紙上談兵的華麗幻想?美國空軍對其投入的巨額信心和資金,能否讓其如願以償的,成為一個空中霸主?美國試圖用其威脅中國,究竟能不能成功?這都國際社會極為關注的重點。
由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研製的b-21,是全球軍事觀察家競相關注的焦點。在去年11月份完成首飛後,時隔兩個月,五角大樓證實,已批准該機型進入低速生產階段。然而,在此光環背後,外界對這種急速邁步的「第六代飛機」能否走穩走遠抱有深深的疑慮。
美國空軍計劃部署至少100架b-21轟炸機,其首架預期將在本世紀20年代中期加入實戰行列,將接替老舊的b-1b轟炸機和b-2隱形戰略轟炸機,與得到升級的b-52j轟炸機並肩作戰。
格魯曼公司曾聲稱,b-21作為世界上首個六代機,將是美國空軍未來的堅強支柱。他們計劃在接下來的三十年內,用203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b21部署計劃順利推進,每架b-21的採購成本大概是6.92億美元。
不按常規出牌,也許是b-21項目的最大亮點。它拋棄了傳統飛機製造流程,通過建造接近成品狀態的測試機型,加快了生產進度。如今,六架不同狀態的b-21技術驗證機已在測試,其中部分機型甚至可以直接轉換為批量生產版本。
五角大樓提速b-21的研製和部署計劃,背後隱藏的目的之一,就是應對所謂的「中國威脅」。儘管美軍在先進武器研製上,飽受進度延誤之苦,但美軍當前加快b21服役速度的舉動,能充分說明其在面對中國時的緊張感。
分析認為,目前在美空軍的轟炸機陣容中,b-1b老化,b-52性能受限,以及b-2在面對中國先進防空系統時,沒有可靠的應對手段,這就導致美軍迫切需要b-21,來維持其在空中的絕對優勢。
其實,就算美國不挑明,外界也知道,美方從沒有掩飾過試圖利用b-21隱身戰略轟炸機,針對中國的目的。如今上到美國國防部,下到各個智庫,都在急切地探討如何利用b-21對中國進行遠程打擊。
前不久,美國國際戰略研究所的最新報告,透露出一種緊迫感,其主張使用b-21來增強美軍在亞太地區的遠程打擊能力,以此來應對解放軍日漸增長的遠程作戰能力。
具體而言,b-21裝備jassm-xr巡航導彈,這種組合能將b-21的打擊範圍擴大到9000公里。並且,關島作為美軍在西太平洋的重要戰略支點,其地理位置讓它成為了部署b-21的理想場所。從關島起飛的b-21轟炸機,其潛在打擊範圍大概能覆蓋中國全境。
不過美方想的很好,但是具體實施則很難。中國並非無牌可打。解放軍已經展示出了打擊關島能力,尤其是東風26導彈的亮相,更是讓美國的軍事計劃必須重新估算。這種被稱為「關島快遞」的導彈,不僅可以攜帶核彈頭,其精確度同樣能夠威脅到美軍海上力量,尤其是航母等大型艦船。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對於關島的擔憂,早在2015年東風-26公開亮相時就已顯露無遺。英國媒體當時的報道,就已經將東風-26定位為一種可實施常規遠程精確打擊的武器系統,並把它視為是美國在遠洋海軍力量的潛在威脅。
不可忽視的是,東風-26導彈的出現,不僅填補了中國遠程打擊能力的空白,更代表了中國軍事技術的進步。
曾有專家指出,東風26的射程,能支持其打擊所謂的第二島鏈,過去中國彈道導彈的射程,其實比較「極端」,要不是射程只有幾百公里,或者超過1千公里的中近程導彈,搭載常規彈頭,要不就是射程超過7千公里,甚至達到上萬公里的遠程導彈,能夠搭載核彈頭。
前者的打擊精度極高,但威力不如後者,可是東風26的出現,恰恰具備了兩種導彈的特點,遠近目標都能夠得到,而且還能搭載常規或核彈頭,這說明其打擊精度有了,殺傷力也足夠。
值得注意的是,東風26出現之後,西方媒體常常將此解讀為中國意圖對美國構成威脅,並且以此為借口大力發展相對應的軍事裝備。
可實際上,西方淡化了中國發展此種軍事技術的根本原因,中國要具備充分有效的自我防衛能力,如果美國對介入和中國相關的事態並不積極,那中國也不會隨時警惕美國。
說到底,還是美國有錯在先,其實從這次美智庫提議將b21部署在關島就能看出,美方一直沒有放棄在軍事層面對中國進行圍堵,若是解放軍將我們的武器部署在美國周邊,想必美國肯定更是要著急的跳腳,不過我們是不會這樣做的,我們絕對不會像美國那樣,肆意胡亂在全球進行軍事動作。
但是,美國也要明白,這並不代表我們會一直退讓,如果美國對我們造成了實質性威脅,那麼不好意思,解放軍也絕對不會慣著美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