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三度當選為台灣地區執政黨,近期大陸互聯網上也出現了不少,呼籲「武統」台灣的言論。
自不久前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正式落下帷幕以來,台海局勢的未來走向開始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由於民進黨三度當選為台灣地區執政黨,許多人認為未來台海地區的局勢將變得更加緊張,民進黨當局會加大對抗大陸的力度,並極力推動「台獨」。
在這一背景下,近期大陸互聯網上也出現了不少,呼籲「武統」台灣的言論。
針對這一現象,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表示,台灣地區的選舉結果改變不了兩岸關係的基本格局與發展方向,也改變不了兩岸同胞走進走去,越走越親的共同願望,更阻擋不了祖國終將統一,也必然統一的大勢。
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
事實上,之所以「武統」聲音會在近期佔據上風,也確實是台灣地區目前的走向令人感到擔憂。雖然這次選舉的結果在不少人的預料之中,但是感到失望與不解的人顯然占絕大多數,在過去蔡英文執政的8年時間裡,民進黨可以說是把島內搞得雞飛狗跳,積累了大量民怨。
尤其是民進黨對抗大陸的政策,使得台海地區隨時面臨戰爭風險,一些台灣年輕人由於不想成為戰爭「炮灰」,因此極力反對民進黨再度上台執政。
在去年下半年,民進黨與賴清德更是被一系列醜聞纏身,其中包括「政治黑金」,「桃色醜聞」,「偽造論文」以及「豆腐渣工程」等一系列可以引起大多數人憤怒的醜聞。
但即使是這樣不利的局面,賴清德依然能夠取得2024選舉的勝利,這一方面說明當前島內的總體政治生態已經畸形,民進黨擁有非常穩固的基本盤。
民進黨賴清德
另一方面也說明「一國兩制」難以取得島內年輕一代的普遍支持,可以看到的是,在支持賴清德的群體中,年輕人佔據了將近一半。此前一直拿兩岸局勢來宣傳的侯友宜,基本難以取得年輕人的支持,其支持者大多為中老年群體。
在這種背景下,出現對島內局勢絕望,希望靠武力來維護祖國統一的呼聲越來越高,也就情有可原。
近期同樣廣受關注的半島局勢,幾乎就給兩岸敲響了警鐘。
朝韓兩國本來也跟大陸與台灣一樣是一家,但是在經歷了70多年的分裂以後,兩國對於統一的熱情與希望越來越黯淡,韓國這邊由於經濟實力更強,許多年輕人對於統一北方已經毫無興趣,甚至還因統一後要拿錢出來建設北方而反對兩國統一。
至於朝鮮這邊,雖然在過去幾年裡一直強調要統一南部,但由於近期韓美兩國之間咄咄逼人的態勢,朝鮮已經不再將和平統一作為其國策,朝鮮公開將韓國稱為「大韓民國」,並廢除了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等朝韓事務機構。
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甚至表示,朝韓兩國再也不是同族關係,而是完全的敵對關係。
如今台灣地區的局勢與朝韓也一定的類似,島內對大陸有歸屬感的只剩下中老年一代,年輕人對於大陸的歸屬感正在變得越來越淡薄,這也使得民進黨的基本盤愈發穩定,甚至公然搞「去中國化」,對美日兩國的低姿態都未引發民間反應。
因此,和平統一當然是必須的,但是在推動和平統一的同時,擁有「武統」的能力也是非常有必要且關鍵的。
針對「統獨」問題,美國「華爾街日報」近期還發表分析,聲稱一旦中國大陸「武統」台灣地區,美國及其盟友將加大對中國的貿易打壓,使台灣地區的貿易被完全切斷,並讓中國的經濟下滑近20%。
不得不說,在異想天開這方面,美國媒體永遠走在世界各國媒體的前列,回顧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之際,美國以及整個歐盟對俄羅斯開展了全方位的經濟制裁。
在當時,美國一眾媒體與華爾街相關人士都預測,俄羅斯的經濟將因制裁很快「崩潰」。
結果2年過去了,俄羅斯的經濟非但沒有像西方媒體與機構預測的那樣「崩潰」,反而還越打越富,甚至即將超越德國。
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及其盟友如果用制裁俄羅斯那樣的手段制裁中國,最後受反噬最嚴重的絕對是發動制裁的國家。
畢竟在西方普遍「去工業化」的背景下,中國的商品對於大部分國家而言已經不可或缺,強行制裁會帶來什麼後果,想必某些國家自己心裡更為清楚。
總體而言,未來台灣問題將仍然會是中國大陸,乃至全球最為關注的問題,大陸將以最大的努力推動和平統一,但絕不會放棄使用武力的權力,這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