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4年後,以色列從加沙撤走了大部分軍隊和坦克,並對外表示,對哈馬斯的打擊將進入下一步——「掃蕩」階段。也就是說,不會不間斷對加沙發起打擊,而是間隔一段時間後,針對加沙某些目標進行掃蕩。如果這樣,加沙民眾被「濫殺」的情況,會少很多。但是,以色列並沒有完全停止對加沙的打擊,以總理內塔尼亞胡明確表示,「掃蕩」時間會持續幾個月。忍無可忍之下,南非拿出了最新行動,向國際法院狀告以色列。
據觀察者網報道,2023年12月29日,南非向聯合國國際法院提起訴訟,指控以色列在加沙地帶實施種族滅絕。南非認為,以色列違反了聯合國《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並敦促國際法院採取措施,防止巴勒斯坦人民根據該公約所享有的權利,受到「進一步、嚴重和不可挽回的損害」,同時確保以色列遵守該公約規定的義務。
以色列回應稱,南非這一舉動「毫無根據」,並呼籲國際法院駁回南非的訴訟。
對此,一直在巴以新一輪衝突中保持中立的中國,在一周後做出了回應。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此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已造成加沙地區22000多人死亡,其中絕大多數是平民,這一狀況不應再持續下去了。中方反對任何違反國際法的做法,敦促衝突當事方,切實落實聯合國安理會和聯大有關決議,立即全面停火止戰,停止對加沙地帶民眾的集體懲罰。
首先,這個「國際法院」,是聯合國六大主要機構之一和最主要的司法機關,主要是對聯合國成員國遞交的訴狀,做出有法律約束力的判決。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都在荷蘭海牙辦公,但「國際法院」可不是「國際刑事法院」。俄烏衝突爆發後,西方提交訴狀,對俄總統普京發出「逮捕令」的,正是「國際刑事法院」。在中菲南海問題上,當年做出「南海仲裁」的,也是「國際刑事法院」。
其次,南非所做的事,可以說是很多國家所希望的,也代表了國際社會的主流呼聲,以色列認為南非「毫無根據」,完全就是在強詞奪理。
因為以軍在加沙,不僅轟炸居民區,還多次轟炸醫院和難民營,造成大量平民傷亡,這一切,不僅有數據,還有圖片和影像資料作為證據,以色列恐怕抵賴不了。而且,衝突剛開始時,聯合國就對外表示過,已經派人員到加沙收集「戰爭罪」證據。
事實上,以色列在加沙的所作所為,早已經為國際社會所不忍,南非是第一個提起訴訟的國家,而早在去年10月31日,南美國家玻利維亞就第一個宣布,與以色列斷交。玻利維亞指責以色列,在針對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中,犯下了「反人類罪行」。
之後,玻利維亞、土耳其、宏都拉斯、巴林、約旦、智利、哥倫比亞、查德、南非等九國,先後從以色列召回外交官,也充分說明,對以色列的指控,已經不是一國之意見。
最後,在巴以新一輪衝突爆發後,中國雖然持中立態度,但針對以色列「懲罰平民」之舉,也多次說出重話。
去年10月,王毅外長在同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通電話時,明確表示,以色列的行為已超越自衛範圍,應認真傾聽國際社會和聯合國秘書長的呼籲,停止對加沙民眾的集體懲罰。
去年11月,中俄在安理會否決美國「支持以色列」的提案後,以方代表稱這種行為「無異於支持哈馬斯屠殺以色列人民」。對此,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大使表示,中方堅決譴責傷害平民、違反國際法的行為,將中國當成對手,以色列選錯了對象。
安理會兩次出台「呼籲停火」決議後,以色列拒不遵守。對此,中國作為「五常」國家,也是第一個站出來強硬表態,要求以色列遵守安理會和聯大決議,在加沙立即停止軍事攻擊。請注意,措詞用的是「要求」,「立即」。
對於南非起訴以色列,中方這次在回應時,話說得也很明白,措詞包括「反對」「敦促」「切實落實」「立即」等,以色列應能聽懂中方的態度,巴以衝突中方可以保持政治中立,但以方懲罰平民,中方不能視而不見,這是身為國際大國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