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開的中共廣州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以「十二個之進」推動廣州高質量發展實現新躍升。其中,「以南沙開發開放之進推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實現新躍升」位列「十二個之進」之首。
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副院長、廣東決策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史欣向表示,南沙連接著珠江東西兩岸,距離深圳前海只有30分鐘車程,與東莞、佛山、中山的距離都很近。從輻射帶動的角度來講,南沙的對外合作是全方位的。「廣州高校、科研院所云集,要把這些資源盤活,把周邊的資源帶動起來。建設好南沙,就能夠最大效能地以廣佛為紐帶,連動珠江東西兩岸城市。」
以「十二個之進」
推動廣州高質量發展實現新躍升
此次會議強調以「十二個之進」推動廣州高質量發展實現新躍升。其中,「以南沙開發開放之進推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實現新躍升」位列「十二個之進」之首。
「早在幾年前南沙就已成為廣州唯一的城市副中心。2022年6月《南沙方案》的印發,更是將南沙提到一個更高的高度。」史欣向表示,這是基於經濟發展、產業空間、制度創新以及對外開放等方面進行的全面考量。
史欣向展開道,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看,南沙的經濟增速長期佔據廣州前列,經濟潛力很大。南沙的產業發展空間也是目前廣州轄區內最大的,在產業布局方面提出了「芯辰大海」幾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這些都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動力。
「南沙的制度創新的政策優勢很大。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改革面向更深層次,要破解一些體制機制的問題,南沙應該帶頭進行制度創新,釋放經濟發展新動能。」在他看來,把南沙放在首位,也基於南沙在制度創新上的優勢,2015年,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正式掛牌。南沙不僅是廣州,也是廣東乃至全國制度創新的高地。根據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3年度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數」,廣州南沙連續多年位列前三。
與此同時,南沙是粵港澳大灣區幾何中心,區位優勢良好,具有對外開放的先天優勢。比如南沙港是世界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其外貿總值占廣州近四分之一;還是全國內貿集裝箱第一大樞紐港廣州港的主力港區。「南沙提出要建設國際人才特區,要用好本身的國際大港優勢。」史欣向補充道。
推進深層次改革
要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突出位置
隨著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深水區,需要敢啃「硬骨頭」。此次會議提出,要以南沙開發開放之進推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實現新躍升,加力推動南沙跨越式發展,推進深層次改革和引領性開放,更好服務粵港澳大灣區「一點兩地」建設。在「推進深層次改革」方面,特別提到要「深化集成式改革創新」「高標準完成機構改革任務」。
「南沙要做的是系統性、整體性的改革,這樣才能夠解決痛點問題。」史欣向表示,「集成式創新」與零敲碎打式的創新不同,要從更大的方面著手,推行系統化改革。「集成式創新中的重要一點就是機構改革。如果承載集成式創新的機構沒有許可權,那麼等很多優惠政策申請下來的時候,別人可能已經跑了幾輪了。」史欣向說。
2023年7月,廣東省廣州南沙建設發展工作委員會(簡稱「廣東省南沙工委」)第一次全體會議暨主任會議在廣州召開,廣東省南沙工委也在成立後首次向公眾亮相,其工作機制與目標也逐漸清晰。
「《南沙方案》是由國務院印發的,它不僅是南沙的任務、廣州的任務,也是整個廣東的任務。」史欣向表示,廣東省南沙工委領導成員由省市區主要領導共同擔任,將成為一個代表省市區政府、調動整合三級資源的重要組織機構,為實現扁平化管理提供支撐。「把機構擺順了,集成式創新的面廣了;權力層次高了,各項事務運行的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史欣向還提議,廣東省南沙工委在推動《南沙方案》落實的同時,可以將自貿試驗區的部分任務合併起來。「不僅要讓廣東省南沙工委機制更加實體化,也需要進一步擴大其管理職能範圍,更好推動南沙發展。」
南都廣州新聞部出品
采寫:南都記者 王美蘇 莫郅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