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台記者看世界,大家好,我是總台駐緬甸記者林曦。
緬甸的傳統節日豐富又多元,幾乎每個月都有著極具本土文化特色的傳統節日。

直桑岱點燈節發生在緬歷八月份的月圓日期間,一般在公曆的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下旬,這標誌著長達數月的雨季終於結束,這一天過後,緬甸將進入一年中最宜人的季節,雨季給人們帶來的陰霾將一掃而光。今年的直桑岱點燈節是11月27-29日。在這期間,人們會放飛孔明燈及裝飾著煙花或點著蠟燭的熱氣球,來慶祝節日。數以百計的裝滿自製煙花的熱氣球被放飛到天空,多彩的熱氣球和絢麗的煙火競相遮住天空,場面頗為壯觀。

節日期間燃放孔明燈(林曦 攝)
按照習俗,直桑岱點燈節前後三天人們會在佛塔等地點燈拜佛,同時白天要向僧侶敬獻袈裟和財物,不少人家以及公司企業還會製作紙錢樹,敬獻寺廟。在直桑岱點燈節前一天,人們會在仰光大金塔及全國各地各個著名佛塔舉行織袈裟比賽,直到天明。這種袈裟被稱作「不梭袈裟」,須在直桑岱點燈節前一天傍晚開始製作,象徵性地進行播種、摘收、紡紗、織布、染色、烘乾、縫紉等一系列過程,之後便連夜紡織,趕在午夜前完成,第二天天亮時,敬獻給佛祖以表敬意。

仰光大金塔(林曦 攝)
在緬甸,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民眾信仰佛教,慶祝很多重要傳統節日的時候,人們大多會選擇走進佛塔、寺廟。仰光大金塔作為緬甸的佛教聖地,自然成為人們的首選。仰光大金塔又名瑞德貢佛塔,是緬甸的國家象徵之一,與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塔和柬埔寨的吳哥窟一起被稱為東方藝術的瑰寶,是世界著名佛塔。

仰光大金塔 (林曦 攝)
大金塔的形狀像一個倒置的巨鍾,整個塔身經過多次貼金,上面的黃金已有7噸多重。塔的四周掛著15000多個金、銀鈴鐺,風吹鈴響,清脆悅耳,聲傳四方。大金塔四周有68座小塔,每座小塔的壁龕里都存放著玉石雕刻的佛像。氣勢宏偉、建築精湛的仰光大金塔,不僅是世界建築藝術的傑作,也是世界上歷史悠久、價值昂貴的佛塔。

大金塔上的金鈴(林曦 攝)
2012年,緬甸聯邦共和國向中國洛陽白馬寺捐贈建設佛塔,依照緬甸仰光大金塔樣式,建設了主體建築緬甸大金塔,成為中緬兩國人民友好的象徵。
以上是總台駐緬甸記者林曦在當地的觀察。

本期《總台記者看世界》作者:總台駐緬甸記者 林曦
(出自中國之聲專欄《總台記者看世界》)
監製丨王巧玲
記者丨林曦
編輯丨楊博宇
新媒體編輯丨郭雨密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台」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