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梅倫重新出山以後,終於迎來了第一次訪美之行。對於兩國會談些什麼,王毅外長估摸了個八九不離十。
上個月,英國公布了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要讓英國前首相卡梅倫重新出山,就任外交大臣一職,這在英國歷史上也是頭一份。而由於卡梅倫在擔任首相期間,曾極大推動過中英關係的發展,他的對華態度,自然就成了外界關心的首要議題。
好消息是,在其就任後不久,他就公開表態稱不應該切斷和中國的聯繫,支持對中國採取冷靜務實的態度。壞消息是,眼下,他即將迎來了自己上任後的首次訪美,期間他將會見美國務卿布林肯和美防長奧斯汀,在此期間,卡梅倫要把中國當做打開話匣子的突破口。
(卡梅倫和蘇納克)
在啟程之前,卡梅倫就在聲明中指出,美英基於共同使命緊密相連,而這個使命就是讓所有人享有安全與繁榮的價值觀。同時,卡梅隆還強調,這就是為什麼英國要堅定不移支持烏克蘭的原因。重點是,卡梅隆還大談對華議題,指出英美在應對「中國威脅」上立場出奇的一致。
要照這個節奏發展下去,這次會面大概率會圍繞圍堵中國展開,而且不排除卡梅隆會為了討好美國,把對華強硬當做給美國的「投名狀」。巧合的是,就在卡梅倫準備動身之際,王毅外長一通電話先打了過去。
在通話中,王毅主要強調了兩點內容:首先,中英關係的發展,不僅符合兩國長遠利益,對促進世界和平繁榮也是好事一件,希望英國能樹立正確的對華認知,不要把路走偏了。
(卡梅倫擔任首相期間訪華)
其次,單邊的霸凌行徑和貿易保護主義,非常不利於兩國關係的發展,面對外界層出不窮的考驗,中英更應該保持溝通和對華,深化合作。
不難看出,王毅的這番表態,相當於是在給卡梅倫「打預防針」,把醜話說在了前頭。如果卡梅倫在這次訪美的過程中,說了或做出了什麼對華不友好的舉動,導致中英關係受到影響,或者波及到貿易領域,就得先做好承擔後果的準備。
卡梅倫在政界摸爬滾打這麼多年,自然能猜到王毅大這通電話的目的。
卡梅倫表示,他深知當前沒有一個大國能獨自應對全球挑戰,所以同意王毅所說的,中英只有合作才有未來。同時,他還承諾會重點發展對華關係,與中國保持交往,並讚賞中方支持多邊主義的態度,期待中國在國際問題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英國外長卡梅倫(右)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此前見面交談)
這麼一來,王毅相當於把英美提前打好的算盤,一下子撥亂了。即便是卡梅倫到了美國,雙方的親密關係也會大打折扣,畢竟人與人一旦有了隔閡,就很難走近了。況且,卡梅倫本就是中英關係的最大推動者,如今又剛跟中國表了態,怎麼能博得美國死心塌地的信任。
其實,在如何處理對華關係上,英國在三個月之前就已經開始行動了。當時,英國外交發展大臣克萊弗利來華訪問,一下飛機就對著在場的記者說,孤立中國絕對是個錯誤,希望能與中國建立務實的關係。
而在這之前,英國首相蘇納克對中國的定位是,認為中英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他甚至覺得,兩國恢復經濟聯繫是不現實的。包括英國貿易大臣柏丹娜也表示,接下來英國將儘可能的實現對華投資多元化,並糾正了將中國視為威脅的錯誤說法。
而且,當初蘇納克之所以將卡梅倫請回來,除了選情的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考慮,那就是改善英國已經十分疲軟的外交局面。重點是,當前英國的經濟的現狀,也不允許卡梅倫走上對華強硬的路線。
(美方參加中國進博會)
眼下,保守黨的民意支持率一直在下降,涉及到很多原因,比如脫歐後政府的不良表現,防疫措施的失誤,貿易協議的問題等等。但是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要看經濟的狀況。脫歐導致的,經濟的動蕩,投資的減少,就業的不穩定等等,這些都直接影響了英國人民的生活質量和經濟前景。
所以,蘇納克便開始行動起來,私下商討與中國舉行貿易談判的計劃,知情人士表示,英國首先要恢復的是中英部長級別的貿易談判。更重要的是,近期中美關係也出現了轉暖的勢頭,不管是美國企業,還是各州官員,以及加州州長,都紛紛跑到中國來尋找投資機會。
對於英國來說,之所以跟著美國走不就是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但現在美國都放不下中國市場,又拿什麼來說服英國對華強硬呢?要想對華關係破裂,任何人都能做到,不用非得把卡梅倫請回來,但是要修復關係卻很難。王毅這通電話,對點醒卡梅倫來說,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