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俄烏衝突以及本輪巴以衝突以來,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都不斷增長,為維護區域及世界和平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正是因為中國在國際社會中起著越發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國、歐盟才相繼與中國緩和關係、重啟對話合作進程,在這一過程中,中國也取得了豐碩的外交成果。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
據環球網報道,繼今年2月訪華之後,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時隔9個月再次訪問中國,並得到了中方高層的頂格禮遇。
這也是自中白建立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以來,盧卡申科對中國進行的首次國事訪問,算是對此前雙方聯合聲明的一次檢閱、落實和推進。接下來雙方將就經貿投資、人文交往、國際事務等議題開展一系列溝通合作。
總的來說,這次盧卡申科訪華或將聚焦於兩大領域的合作,一是中白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二是加強雙邊軍事合作。
中白雙方就經貿合作交換意見
首先,一個多月前,中方剛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白雙方正加速落實中白工業園等項目。白俄在飽受西方國家制裁的情況下,有必要進一步擴大對華經貿和人員往來,借鑒中國現代化經驗,突破西方的打壓和圍堵。
其次,隨著俄烏戰場形勢發生逆轉,歐洲的安全局勢也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在俄羅斯由守轉攻的情況下,北約方面加大了擴軍備戰的力度,白俄也面臨更加嚴峻的安全威脅。局勢越是危急,白俄就越是要團結夥伴,藉助中國的國際影響力避免俄烏衝突進一步外溢升級。
在歐洲和中東局勢升溫的情況下,此前的阿拉伯、伊斯蘭國家外長代表團以及這次白俄總統盧卡申科訪華並不讓人意外。
絲路金橋——「一帶一路」上的文化橋
事實也證明,中國在多個國際熱點事件中的中立立場和勸和主張,都有效延緩了事態進一步惡化,同時還促進了國際多邊主義事業的發展,甚至連不少西方國家都向中方拋出橄欖枝或是尋求協助。
但同樣是找中國幫忙,有的國家是出於善意,有的國家恐怕就是別有用心了。比如在此次盧卡申科訪華的前兩天,芬蘭總統尼尼斯托就公開喊話稱,希望中國能幫助芬蘭調查兩個月前波羅的海天然氣管道受損一事。
事情是這樣的,大約兩個月前,波羅的海的天然氣管道受損停運,根據芬蘭警方的猜測,當時途徑此處的中國「新新北極熊」號集裝箱船被視為主要調查對象,但現在該船已經離開事發現場,且快要抵達中國,因此芬蘭當局希望中方配合,讓芬方人員展開調查。
芬蘭總統尼尼斯托
對於這件事,其實中國外交部已經多次進行了回應,稱中方願與國際社會共同維護跨境基礎設施的安全,並已經與芬蘭方面展開了溝通,目前調查仍在進行中,希望有關方能夠秉持著客觀、公正的立場,中方也願意依據國際法提供必要的協助。
這件事其實說大也不大,中方的回應有理有據。芬蘭警方在現場沒有發現任何故意破壞痕迹的情況下,先入為主地讓中國自證清白,甚至芬蘭總統親自出面喊話,這未免有些太小題大做、反應過度了。由此可見,這次芬蘭高調尋求中方「協助」,目的並不單純。
從此前北溪天然氣管道被炸的案例來看,芬蘭這次讓中國調查自己的船隻其實就是暗示「中國與這件事有關」,除非中方能夠拿出確鑿的證據來自證清白,否則可能免不了被西方輿論藉機做文章。
受損天然氣管道(資料圖)
但既然是調查,就要講究一個公正公開,不能只讓芬方人員調查中國,也應該讓中方組成專案組去事發現場展開調查,並與芬方人員共享調查細節,如果芬方藏著掖著不同意,那就純屬雙重標準,污衊中方,而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名譽、經濟損失都應當由芬蘭方面承擔。
由此可見,隨著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活躍,真心找中國合作的不少,但還是有一些存心找茬挑事的,我們務必要保持謹慎態度,尤其是在歐洲安全形勢惡化、陣營對抗加劇的大背景下,我們既秉持合作理念,但同時也要做好應變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