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29日,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歲。
在中國人心中,常與「基辛格」三個字作固定搭配的,是這樣一句稱呼——「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實際上,除了促進中美建交之外,基辛格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冷知識」。
01
「足球狂熱粉」
基辛格從小熱愛足球,自稱「足球狂熱粉」。
在他兒時,德國納粹主義興起,為了看家鄉足球隊比賽,身為猶太人的基辛格冒著被毆打的危險,裝作非猶太人混入場內。
他也曾苦練球技,雖然體力不行,但是頗有技巧。有一年,他竟然被選為班隊隊長,靠得不是動作敏捷,而是領導才幹。
1983年,在一次演講中,基辛格回憶道:
「我小時候很讓我爸操心,因為他覺得應該培養我對諸如歌劇這樣高雅藝術的興趣,但我覺得應該在家鄉德國南部小鎮踢足球。我家鄉的球隊很厲害,從未在主場失利,不過很少在客場獲勝。我們作為觀眾也很厲害,知道怎麼嚇唬裁判。」
02
白天洗刷子,晚上讀會計
1938年,為逃避納粹迫害,15歲的基辛格隨父母遷居美國紐約。
初到美國,基辛格進入華盛頓中學讀書。一年之後,由於家中的經濟情況不穩定,他改讀夜校,白天則在毛刷廠幹活,戴著橡膠手套洗刷子。
工作間隙,他一有機會就看書或者做作業,並獲得了高中文憑。
畢業後,他進入紐約城市學院攻讀會計專業,當時的他立志成為一名會計師。
03
19歲抓間諜
1943年,基辛格決定從軍。19歲生日剛過不久,他的徵召令就到了。
從軍之旅使基辛格初步積累了政治人脈,其中一位便是——弗里茨·克雷默。克雷默發現了基辛格非同一般的政治思維,舉薦他擔任行政官,帶領他加入情報部,後來又負責反諜報部隊的工作。
陸軍的獎狀將他寫得十分英勇:
「基辛格士官,帶領反諜報小分隊履行職責,不畏艱險,成功建立了一個深入平民生活每一階段的告密者鏈條,最終查獲並逮捕多名被確認從事間諜和破壞行動的地方特務。」
04
破紀錄的畢業論文
二戰結束後,基辛格通過《退伍軍人權利法案》獲得獎學金進入哈佛大學政治系學習,並寫出了一篇被嘆為奇文的畢業論文。
首先這篇文章的篇幅驚人,是有史以來哈佛大四學生所寫的最長的一篇論文——全文有383頁。現在哈佛的畢業論文篇幅限制,被稱為「基辛格規則」——將來任何巨作均不得超過此文的1/3。
他的論文範圍也挺嚇人,談的竟然是「歷史的意義」。《歷史的真義》這篇論文已經被載入史冊,基辛格在這篇論文中極為推崇康德的「絕對命令」理念,認為「和平是人類最崇高的奮鬥目標,是對人的道德人格的終極肯定」。
由於論文出色和成績出眾,基辛格拿到了約1%學生才能拿到的最優生榮譽。
05
押寶大師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在1968年總統競選期間,基辛格曾「左右逢源」。
他一方面向尼克松團隊泄露美國與越南談判的信息,另一方面向尼克松當時的競爭對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漢弗萊提供有關尼克松的負面信息。
尼克松上台後,立刻將基辛格招至麾下,任命其為國家安全事務助理,1973年又任命其為國務卿。
06
拍總統馬屁
《亨利·基辛格與美國權力:一部政治傳記》一書的作者托馬斯·施瓦茨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基辛格這位曾在外交舞台叱吒風雲的人物也有巧於恭維的一面。
「毫無疑問,基辛格是一個善於恭維的人。他花了很多功夫去奉承尼克松,尼克松事實上也錄下了這些奉承話。基辛格不得不忍受的是,他很多奉承話已傳諸後世。」
《華盛頓郵報》曾報道,水門事件發酵後,基辛格在與尼克鬆通話時,曾稱讚對方「拯救了美國」,這段通話的錄音至今仍在網路上流傳。
在通話中,基辛格說道:「總統先生,你拯救了美國。當不再有人在意水門事件,歷史書會證明(你的功績)。」
07
「穿梭外交」
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後,為了促使以色列軍隊從埃及和敘利亞領土撤軍,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基辛格在數月內往返於各方首都,尋求談判目標,被認為是開了「穿梭外交」的先河。
此後這種外交方式被多位領導者借鑒,取得了豐碩成果:
1996年以色列和黎巴嫩爆發衝突,時任美國國務卿沃倫·克里斯托弗在多地間輾轉往來,成功說服敘利亞制衡黎巴嫩真主黨行動,最終兩國停火。
2008年現任美國大西洋大眾投資公司諮詢師馬修·尼米茲在希臘和馬其頓共和國之間來回奔走,解決改名糾紛。
2023年,韓國總統與日本總統互訪,重啟了中斷12年的穿梭外交。
08
神秘公司
隨著1976年福特在總統大選中落敗,基辛格也退出了政壇。1982年,他創建了基辛格諮詢公司。
基辛格顧問公司的秘密世界裡有戰略諮詢、外交卓識、良好的關係、現實的門路,再加上世上最具市場價值的名人的金字招牌。
90年代初,基辛格顧問公司已經有20 多家公司客戶,其中約3/4 是美國公司。客戶名單是嚴格保密的,與顧問公司簽署的合同也明令禁止任何一方對外透露。但媒體還是整理出一份90年代初與顧問公司有合同或項目安排的主要客戶清單:
· 美國運通及其子公司希爾森·雷曼·赫頓
· 美國國際集團,保險業核保人
· 大通銀行
· 可口可樂公司
· 愛立信,瑞典電信製造商
· 菲亞特,義大利汽車公司
· 亨氏食品集團公司
· 默克公司,製藥業巨擘
……
在電話簿里找不到基辛格顧問公司。它的總部所在建築大廈的公司名錄里也沒有它。來訪者如果在正確的樓層出電梯,就會發現一間擺設簡單的接待室,塑料玻璃窗後面坐著一位接待人員,房門上也沒有名字。
公司客戶每年將得到兩三次關於世界情況的全面吹風。通常都是基辛格與斯托加或布雷默出面,對象只限公司少數高管,而且只限於口頭吹風,沒有書面的東西。基辛格不願意看到自己的真知灼見被人拍下來,給人傳閱,幾個月後被引述。
09
被拒頒諾貝爾獎
1973年,因代表美國政府與越南達成停戰協議,基辛格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與他一同獲獎的,還有越南政治家黎德壽。
不過當年的頒獎頗具爭議,兩位諾貝爾委員會成員辭職以示抗議,黎德壽拒絕頒獎。
當時《紐約時報》評論稱:這是諾貝爾戰爭獎。
基辛格則宣布,他將把獎金捐給在越南戰爭中陣亡或失蹤的美國軍人的子女。
10
長壽的秘訣
今年4月,基辛格接受了鳳凰衛視的專訪。主持人祝賀他即將迎來自己的百歲大壽,基辛格說道:
「我的唯一貢獻是投胎投得好,主要還是父母基因好。」
主持人隨後問他還有什麼長壽的秘訣,基辛格是這樣回答的:
「首先,長壽非我刻意求之,不過我欣然接受。但我注意到,有很多首席執行官退休後,生活就出問題了,因為他們覺得無聊,也不活躍了。所以,如果你不熱心時事,自然也就沒有動力去了解這些事情的歷史淵源。我想我長壽的秘訣是,我有幸做一些我著迷的事情,不必為五斗米為之,我可以參與其中。我還沒有退休,也不打算退休。」
【基辛格最後的忠告】
2023年5月,基辛格最後一次訪華。在9月接受採訪時,這位「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表示:
「中國和美國必須合作,基於信任進行合作,同時不應該讓任何一方處在更有利的地位。這對美方和中方都適用。這是我目前的觀點,也是我一生當中大部分時間所持有的觀點。這個目的,必須與人類的命運掛鉤。」
基辛格見證了二戰以來國際局勢的風雲變幻,其警示與洞見值得世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