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香港一日》的第1537期
香港發布《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 甯漢豪:2027年前啟動收地程序
香港特區政府今日(30日)公布《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下稱「綱領」),表示會以產業發展為導向規劃用地,將3萬公頃的用地分為4個大區域,由西至東分別是「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創新科技地帶」、「口岸商貿及產業區」和「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
在當天下午舉行的相關記者會上,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局長甯漢豪介紹了綱領的相關情況。

甯漢豪指,當局計劃明年或之前,為所有新的土地發展項目,制訂土地用途和發展方案,並會在2027年之前,為所有主要發展項目啟動收地程序,到2032年或之前完成4成的土地平整和4成的新增單位。
被問到項目橫跨20年,如何確保不「走樣」,以及北部都會區其他項目會否仿效新田科技城直接批地的做法,甯漢豪表示,雖然北部都會區由開始到全面落實可能需時20年,但每年有越來越多工程上馬,特區政府也已很莊嚴地向社會承諾,北部都會區是未來香港重要土地來源,可貢獻3000公頃土地,其中1400公頃會在未來的10年期出現,意味陸續要開展工程,希望社會支持北部都會區項目。
甯漢豪又表示,發展項目會利用彈性批地條件,除了傳統方法,也會採用多元模式,例如直接批地予企業,形容這是「雙信封制」。
對於收地及發展北都區現金流問題,甯漢豪說,特區政府收地會分階段進行,有既定的收地補償制度,因應每年工務工程開支作出部署,有信心可以處理賠償資金。
她提到,特首已表明成立由財政司司長領導的「大型發展項目融資委員會」,並設立「大型發展項目融資辦公室」,各個項目有良好的時間表部署,具體融資安排有待融資項目委員會研究。她說,如果有多些地塊容許業權人參與發展,相信對特區政府現金流有幫助。
此外,就港深西部快軌,甯漢豪指,洪水橋鐵路站將於2030年落成,屆時會優先接駁至深圳,當局不會要求該鐵路的所有路段於同一時間落成。
文匯網稱,計劃興建的港深西部鐵路,將會由洪水橋至前海,全長約18公里,由港鐵屯馬線洪水橋站附近位置出發,途經廈村和流浮山,跨越后海灣經深圳灣口岸接入前海,配合內地交通網路。港深兩地政府首階段研究已完成,確立了項目的策略價值及必要性,至於包括鐵路方案的規劃、初步工程可行性、效益、環境影響,以及建設和營運安排等研究,預計明年年中完成。

對於最新公布的綱領,香港民建聯方面表示歡迎。
民建聯發展事務發言人、立法會發展事委員會副主席劉國勛認為,綱領令北部都會區的發展的功能及定位更清晰、更具體、更聚焦,象徵北部都會區由構想期進入推動期,發展亦由概念變成行動。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熙形容為香港未來的中心勾畫出清晰而豐富的布局及功能,讓青年看得見香港的未來。

就行動綱領具體內容,劉國勛指,原本估計北部都會區完成發展後,可容納約250萬人居住,增加約50萬新工作職位,但以產業帶動為主軸,再結合人工島發展等,按目前情況估計,人口數量或可減少,反而提升產業數量,住房的公私型比例亦應調整,以實現「產業主導」,令職住更均衡。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熙指,綱領預留了土地打造「北都大學教育城」,對學術研究及人才交流匯聚,都提供更大的可能性。而青年設施大樓更讓人憧憬,希望可以發揮香港與內地青年交流的促進作用。梁熙建議當局在規劃時多加入青年委員參與,以青年的視角去設計青年的設施。
不過,也有部分人士提出一些憂慮。香港立法會議員劉業強關注《收回土地條例》的界線及特區政府如何把關。他指,《收回土地條例》由當初允許特區政府收地興建新發展區或公共設施,到近年允許收地興建房屋,到現時又再延伸至私人發展商,劉業強認為條例「越用越闊」。
李家超:「淄博燒烤」風潮為港帶來靈感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30日)在第二屆魯港經濟合作洽談會的視像致辭中表示,山東「淄博燒烤」在全國風行,在香港也有不少政商界的朋友都留意到這股風潮,為刺激香港夜間消費市場帶來許多新的靈感。魯港兩地有充分條件拼船出海,互利共贏,創造全新的發展機遇。
李家超表示,山東省是沿海經濟大省,發展基礎雄厚,也致力拓展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等現代產業體系。淄博市的工業基礎紮實,近年來拓展新材料、新醫藥、智能裝備、電子信息「四強」產業的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同時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近日,「淄博燒烤」在全國風行,反映淄博市以至山東省發展飲食、消費市場的潛力。在香港也有不少政商界的朋友都留意到這股風潮,為刺激香港夜間消費市場帶來許多新的靈感。
他說,香港經濟已經全面復常,社會昂首闊步邁上由治及興的新征程。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擁有優良的法治傳統、市場化和國際化的營商環境、與世界接軌的監管制度、多元化的金融產品及服務、信息和資金自由流通。魯港兩地有充分條件拼船出海,互利共贏,創造全新的發展機遇。
李家超表示,國家正不斷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邁向高質量發展,同時大力推動綠色轉型。特區政府會繼續善用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期待與山東攜手合作,貢獻國家的高質量發展。
美參議員帶槍入境香港被抓 以「簽保守行為」方式結案
美國華盛頓州參議員史蒂芬·威爾遜(Stephen Wilson)10月21日乘機抵港接受海關檢查行李時,被發現無牌管有一支左輪手槍。他被控一項無牌管有槍械罪,案件今日(30日)在西九龍法院再提堂。控辯雙方同意,以簽保守行為方式處理,主任裁判官蘇文隆批准被告以2000港元,簽保守行為2年。
控方指,被告在警誡會面時承認犯案,考慮到被告背景,以及在港無刑事定罪紀錄,同意以簽保守行為方式處理。裁判官蘇文隆先查問控方考慮因素,又質疑被告轉機赴港時先後經過2次安檢,或顯示其知情。再三查問後,裁判官最終同意以「簽保守行為」方式結案,並下令充公涉案手槍。

「簽保守行為」並非一種刑罰,而是一種預防措施。被要求「簽保守行為」的人,須通過擔保方式,以某種金額,並以自簽或由其他保證人作擔保,承諾保持行為良好及遵守法紀,擔保期不超過三年。「簽保守行為」命令必須列明犯人在擔保期內不能做的事情。
公開資料顯示,被告威爾遜是共和黨黨員,在2020年11月的選舉中當選為華盛頓州參議員,任期至2025年。威爾遜的辦公室23日發表聲明稱,這是一起無心之過。
香港資深大律師湯家驊早前指出,外國駐香港領事如代表國家處理事務時雖享有外交豁免權,即使在香港犯刑事案件,可獲豁免刑事訴訟,但不包括其領事職權範圍外的行為。本案被告並非代表國家,其攜槍入境的行為也不屬於國家行為,故不會享有外交豁免權。
作者丨陳淼松,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筆
編輯丨劉瑩,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