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條「25歲女孩為自己辦葬禮請朋友吃席」的視頻新聞引發熱議。新聞的來龍去脈也不複雜,就是四川成都25歲的小汪(當事女生)為自己辦了一場葬禮,還請了朋友吃席。小汪之所以這麼做,就在於一方面她從小是留守兒童,不受家人關心,一直處於精神內耗的狀態(也就是本來「很缺愛」,沒有「安全感」);另一方面,半年前和戀愛3年的男友談婚論嫁時,因距離太遠,遭到父母反對而「斷崖式分手」。
就此我們也能猜得出來,小汪大概是覺得自己活著很麻煩,想用一種方式跟過去告別。所以就有了這樣一場別開生面的葬禮。當然小汪也說了,這場葬禮能順利舉辦,主要也是因為朋友們很個性,同時也很理解她,所以才會順利辦完葬禮。
實際上,與其說小汪是給自己辦了場葬禮,不如說她和她的朋友們共同營造出了一堂死亡哲學課。也就是說,比起她怎麼平躺,儀式如何操弄,更為重要的是她的朋友們分享了各自想對她說的「真心話」。比如如何看待死亡,又如怎樣面對煩惱。
可能有人會說,這些話不辦葬禮就說不成嗎?理論上講,肯定是說成的,但是對於陷入精神內耗中的人來講,儀式感比講道理更管用。當然,事實上真還是如此。正如小汪所說,儀式結束後,她覺得能把屬於自己的席吃完,人生沒什麼遺憾了,也可以繼續向前生活了。
這是個什麼邏輯呢?有網友就比較直白地點明了其中的道理,意思「辦完葬禮後的每天都是白賺的」。換成比較哲思的話就是「從今往後,要感謝生命的饋贈」。只是不管行為的內涵和行為指向如何積極,小汪為自己辦葬禮請朋友吃席這件事情本身,還是比較超前的,甚至大多數人還是難以理解的。
不誇張地說,因為距離遠她的父母都能拆散她的戀情,那麼這樣的事情傳到她父母耳朵里,估計更會瞬間原地「爆炸」。但是這些重要嗎?可以說也重要,也不重要。重要在於她終將也要跟自己的父母和解,不重要在於她現在主要應該關注自己的心病,而不是在乎別人怎麼想。說到底,先關照好自己,才有可能關照好別人。
所以順著這個理路講,她都可以暫時不理會父母怎麼想了,還用得著管外人怎麼想嗎?就此而言,就算輿論層面很多人看不慣她,覺得很奇葩、很異類。但是只要她和她的朋友覺得很好,那就是很好。
首先,事情本身呈現出氛圍是積極的、友愛的,甚至結果也是好的。其次、雖然說是葬禮,可更多是精神的葬禮,而不是實體的告別。最後,比較重要的一點是,小汪的心病被治好了,這或許比什麼都重要。
當然,是不是每個人遇到無法解脫的精神內耗,都要學小汪給自己辦場葬禮呢?這個顯然不是,因為人跟人就是不一樣的,有人失戀了,吃頓大餐可能就緩解很多,但是有人失戀了,很可能一輩子都走不出來。像小汪這樣的情況,總的來講,還算比較好的結果。
因為關於人的精神內部糾纏,實在是太複雜了。就比如,網上有人整理出「如何停止精神內耗」的九大法寶(當然也有十大法寶、十二大法寶,總歸講得都差不多。):01停止後悔、02停止苛求自己完美、03停止思慮過度、04停止活在別人眼裡、05停止反覆猶豫、06停止陷入消極、07停止對自己設限、08停止自我攻擊、09停止拖延。
具體單條法寶講的是什麼,其實字面意思已經表達了八九成,剩下的一兩成想清楚想不清楚也沒關係。因為停止精神內耗的重點是少想多做。因為人一旦陷入各種思緒,很容易陷入虛無,搞不好就會虛無變空虛,最後就是消極上頭,幹啥都覺得沒意思,就連活著都是負累。
換句話說,小汪在給自己辦葬禮前,可能就是覺得自己的過去很不幸,以至於都想否定未來。但是畢竟她才25歲,所以要想扭轉消極的情緒,把過去的25年徹底「打包埋葬」掉,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可能有人覺得這是在掩耳盜鈴,意思人怎麼能徹底忘掉過去呢?除非腦子失憶了。
硬掰扯道理,肯定會覺得小汪和她的朋友們有些莫名其妙。但是有些道理總是要看結果的,尤其是一件事情在不影響別人的情況下進行的,那麼只要當事人覺得沒什麼問題,並且趨向是積極的、不違背當前公序良俗的,那麼作為社會層面就要給予一定空間和包容。
因為只有社會層面給予了包容,「小汪們」才可能有機會重生。否則到處是擠壓,那麼最終的結果便是要真正面對他(她)們的葬禮,而不是擺個道場、分享想法、吃個假席那麼簡單。所以就算如此治癒心病非常罕見,但是也請收起你們的驚詫,默默地祝福小汪:活出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