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
英國政客的「中國威脅癔症」又有最新發作。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英國首相蘇納克14日揚言,他意識到中國政府對英國「開放和民主」的生活方式構成特殊威脅,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護英國免受外國活動的影響。對此,中國駐英國使館發言人敦促英方尊重客觀事實,停止反華政治操弄,停止散布詆毀中國的謠言,停止給中英關係發展製造障礙。
報道稱,蘇納克的這份最新聲明是對於英國議會下院情報與安全委員會(ISC)7月發布的涉華報告的回應。該報告聲稱中國正對英國開展全面滲透、干涉英國政治、竊取英國知識產權,並試圖派人進入英國情報隊伍。9月13日,英國反對黨工黨領袖斯塔默援引這份報告再度炒作所謂「國家安全」「中國間諜」問題挑撥中英關係,施壓執政黨政府「全面審查英中關係」。
9月14日,蘇納克回應涉華報告時稱:「我特別意識到,委員會報告中詳述的許多問題,以及對外國干涉的更廣泛擔憂,都凸顯了採取有力措施應對任何及所有國家威脅活動的必要性。政府的當務之急仍然是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護英國免受任何試圖破壞我們的國家安全、繁榮和民主價值觀的外國活動的影響。」
「我敏銳地意識到(中國政府)對我們開放和民主生活方式的特殊威脅。」蘇納克稱,政府部門歡迎ISC涉華報告所提出的「改進建議」,並辯稱政府已經採取了符合ISC許多建議的行動。他舉例稱,今年早些時候,英國出台了《國家安全法案》,「全面修訂了適用於間諜、破壞活動和任何代表外國勢力危害英國安全和利益的人員的法律」。
對於英國《國家安全法案》,有分析指出其涵蓋範圍極廣,絕大部分有域外效力,但對何為國家安全、什麼行為以及何種程度算作「破壞國家安全」,定義模糊。尤其是新法案首次將「外國干預」列作刑事罪,意味呼籲投票某候選人等英國公民的基本權利、言論自由,均有可能屬違法。分析認為,這種「全方位大包圍」式的定罪方式最大程度上強化了英國政府的權力。

蘇納克資料圖 圖片來源:彭博社
不過,英國《衛報》14日提到,蘇納克同時在回應中指出,他希望英中關係「有合作、理解、可預測性和穩定的空間」。他提及英國政府今年3月更新的《安全、防務、發展與外交政策綜合評估報告》(下文簡稱「IR報告」),稱該報告「認識到中國在幾乎所有全球問題上的規模和重要性,且中國與所有七國集團(G7)夥伴密切合作」。
BBC稱,在蘇納克發布聲明同一天,英國政府也就ISC涉華報告發表了全面回應。唐寧街的聲明宣稱,「中方的某些行為已經越過了從影響到干涉的界限」,並誣稱中國政府「試圖獵取擔任關鍵職位、擁有敏感知識和經驗的英國國民和盟國國民,包括來自政府、軍隊、工業和更廣泛社會的人員」,英國情報部門對此「保持警惕」。
最近一段時間,英國一些媒體捕風捉影,稱有兩名英國人涉嫌為中國提供情報被逮捕,個別英國政客藉機大肆炒作所謂「中國干預英國政治」的話題。對此,中國外交部早已多次駁斥說,所謂「中方對英國進行間諜活動」純屬無中生有,中方堅決反對。一名被指控為「中國間諜」的被捕英國議會研究人員11日也通過律師回應說,他「完全無辜」。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3日稱,目前英國政府對中國的官方立場很複雜。一方面,更新版的IR報告將中國定位為「劃時代挑戰」,另一方面,英國政府也釋放出一系列緩和關係的信號,稱將對華進行「強有力和建設性」的接觸,而非在一場所謂的「新冷戰」中孤立中國。英國外交發展大臣克萊弗利上月訪華期間明確表示,「不認為和中國脫離接觸是可信選擇」。
觀察人士普遍認為,隨著英國大選的臨近,工黨與保守黨之間的爭鬥日益升級,對華關係問題將長時間成為英國政壇的熱門話題。去年特拉斯擔任英國首相期間,英國經濟和金融體系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衝擊。對此,不少英媒提到,英國財政部已多次表達在對華問題上的強硬態度會影響英國經濟和投資的擔憂。英國《獨立報》引述英國前外交大臣拉布的觀點認為,英國應謹慎對待中國。
對於英國政府對ISC涉華報告所作回應,中國駐英國使館發言人14日回應表示,英國議會有關委員會的所謂涉華報告捕風捉影、捏造事實、惡意抹黑中國,中方此前已闡明嚴正立場。英國政府對這樣一份虛假報告所作的回應毫無根據,蓄意抹黑中國,完全是政治操弄,中方堅決反對,予以強烈譴責。
發言人指出,中國外交一貫奉行互不干涉內政原則,我們沒有必要、更沒有興趣對英國搞情報搜集活動或進行所謂的「滲透」「干涉」。中國是網路安全的堅定維護者,也是網路竊密和攻擊的主要受害國之一,英方炒作所謂中國「網路威脅」,是典型的賊喊抓賊。英國政府毫無原則地附和那些別有用心的政客炮製的所謂涉華報告,只會貽笑大方,嚴重損害自身國際信譽。中方敦促英方尊重客觀事實,停止反華政治操弄,停止散布詆毀中國的謠言,停止給中英關係發展製造障礙。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