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
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在國際方面都有哪些消息傳來?
消息一:該來的總會來!27國投票制裁中國,一國頂住壓力,堅定支持中國
當華為新手機搭載自家研發的國產晶元亮相時,引起了人們的議論紛紛。這次的亮相不僅打了美國的臉,更是彰顯了中國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美國原本想通過圍堵和制裁中國企業來遏制中國的發展,但卻事與願違,反而刺激了中國企業的壯大。
面對美國的壓力,美國試圖拉上盟友加大對中國的制裁力度。然而,在2023年歐盟舉行的峰會上,關於是否對中國企業實施制裁的投票卻出現了分歧。大多數歐盟國家投票支持制裁中國,但德國堅定地投出了反對票。
那麼,為什麼德國要頂住美國的壓力,堅定支持中國呢?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歐盟與美國之間的關係。自二戰結束後,歐洲各國意識到了通過聯合起來實現統一的必要性。在美蘇冷戰時期,歐洲國家紛紛站在了美國這一資本主義陣營一方,與蘇聯對抗。美國為了鞏固西歐的經濟,啟動了「歐洲復興計劃」,向戰後廢墟中的歐洲國家提供援助。通過這些援助,歐洲經濟迅速復甦,與美國的經濟往來也越發密切。
然而,隨著歐盟的實力增長,美國對歐洲的態度逐漸發生了變化。當美國自身利益受損時,它會強迫歐洲國家損害自身利益來為美國服務。例如,上世紀七、八年代,美國面臨巨大的貿易逆差,希望通過美元貶值來增加出口競爭力。在這個過程中,美國強迫聯邦德國等幾個國家與其一起干預外匯市場,導致這些國家的貨幣貶值。但事實證明,美元貶值並沒有增加美國的出口貿易。這些事件讓歐洲國家開始意識到,美國對它們的態度並非完全合作,而是合作與排擠並存。
隨著歐盟的建立,歐洲國家開始有了自己發聲的平台。雖然單個歐洲國家難以與美國相抗衡,但歐盟作為一個整體,在全球格局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歐盟國家有了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利和決策的自主權。
此外,德國作為歐洲經濟的火車頭,密切依賴中國這一全球經濟發動機。近年來,德國的經濟發展出現了衰退,而中國恰好是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如果德國經濟陷入困境,可能會將其他歐盟國家一同拖入困境。德國企業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很高,中國市場幾乎是德國一些巨頭公司唯一的盈利市場。例如,德國汽車公司的30%以上利潤來自中國。因此,德國政府需要考慮得罪中國的後果。
中國與歐盟之間沒有根本的利益衝突,相反,中國是歐盟的重要貿易夥伴。德國為首,其他歐盟國家也開始意識到失去中國市場和中國製造產品的後果將是災難性的。中國已經不是以往的積貧積弱的中國,也不是上世紀被美歐封鎖的落後國家。中國深度融入全球經濟,在全球產業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美國對中國的崛起心存恐懼,但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認識到,跟著美國混只會成為「犧牲」的棋子。
綜上所述,德國作為歐盟的領導者,反對制裁中國。其背後的原因是德國經濟嚴重依賴中國市場,德國企業無法割捨與中國的經濟聯繫。中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往來密切,失去中國市場將給歐洲經濟帶來巨大影響。同時,中國作為全球經濟的重要角色,各國也逐漸認識到與中國合作的重要性。因此,在面對美國的壓力時,德國和其他歐盟國家選擇了堅定支持中國,而不是盲目追隨美國。
消息二:俄羅斯開發遠東,準備向中國借錢?中方給出的答案,普京相當滿意
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的合作日益頻繁,而中俄之間的合作關係備受矚目。最近,俄羅斯提出了一個引人注目的計劃——開發遠東,並向中國借錢。面對這樣的請求,中方給出了一個讓普京相當滿意的答案,這令人倍感欣慰。
俄羅斯一直致力於向東發展,尤其是開發遠東地區。然而,這個龐大的工程並非俄羅斯能夠獨自完成的,因此他們找到了中國,並希望能夠得到一些財政支持。中國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俄羅斯「向東看」戰略的重點對象。
在俄羅斯舉辦的第八屆東方經濟論壇上,普京就開發遠東地區的規劃、與亞太地區的合作等關鍵議題發表了講話。可以看出,在這個論壇上,普京強調了「向東看」的戰略轉型。俄羅斯需要尋找新的合作夥伴,開拓亞洲市場,特別是加大國家能源出口,為此他們需要尋求中國的支持與合作。
俄羅斯希望中國能夠在遠東地區進行投資,幫助俄羅斯實現遠東城市的發展建設。中國在基建領域具有世界一流水平,而且作為東方大國,與遠東地區接壤,與俄羅斯合作將對雙方經濟的發展都有利。
中方對於俄羅斯的請求給出了明確的回應。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方期待通過東方經濟論壇加強與俄方的合作,共同促進本地區的發展。中方表示願意在投資和合作方面提供支持,這次回應得到了普京的高度肯定和滿意。
這次中俄之間的合作並非只為了俄羅斯的利益,而是對於世界和平與發展都有重要意義。中俄兩國的戰略互信程度也達到了新的高度,這有助於推動兩國關係向更高水平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在過去對中國持有一定的疑慮,嘗試在合作中限制中國的參與。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俄羅斯意識到中俄兩國互為鄰國又是戰略協作夥伴的重要性。
現在的俄羅斯已經明確表示,只有以開放坦誠的態度,才能夠獲得中方的信任,進而推動兩國關係的發展。
近年來,中俄兩國關係的發展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而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中俄兩國需要進一步加強合作,推動各領域的合作關係向更高水平發展。雙方的合作將不僅關係到兩國自身的發展和安全,還關係到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作為兩個互為鄰國和戰略協作夥伴,中俄的合作已經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在不斷變化的國際格局下,中俄兩國的合作將為世界和平與穩定帶來更多正能量。只有以開放和互信為基礎,中俄兩國合作的前景將更加廣闊,為兩國乃至整個國際社會帶來更大的福祉。
讓我們一同期待中俄兩國的合作關係繼續升級,為世界的繁榮和穩定做出更大的貢獻!
消息三:朝鮮真正的敵人是誰?不是美國也不是韓國,朝鮮的回答值得深思
當談到朝鮮的敵人時,我們往往會想到美國或者韓國。然而,朝鮮的領導人金正恩在一次講話中卻提到了一個令人深思的觀點:朝鮮真正的敵人是戰爭本身。
朝鮮半島的衝突從1953年的停戰協議開始,至今仍然沒有得到解決。在美國和韓國的壓力下,朝鮮只能不斷發展軍事力量,甚至進行核試驗。但是,朝鮮並不認為美國是他們的頭號敵人。
回顧歷史,我們發現美國在朝鮮半島的和平穩定方面扮演著最大的威脅。二戰之後,美國的干涉導致了朝鮮半島的分裂。為了實現國家和民族的統一,朝鮮在1950年發動了朝鮮戰爭。面對著美國支持的韓國,朝鮮軍隊表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
然而,由於韓國軍隊的起源和組成成分,他們無法與朝鮮抗衡。韓國軍隊的先身是南朝鮮國防警備隊,由於朝鮮青年都加入了朝鮮軍隊,韓國只能接納日本統治時期的治安部隊和舊軍人。這些人都被稱為「偽軍」,並且缺乏戰鬥力。
朝鮮領導人錯誤地認為他們能夠迅速擊敗韓國,並準備剿滅殘餘的韓國軍隊。然而,他們卻忽略了防線後方的薄弱之處,最終被美國插足干涉,引發了抗美援朝戰爭。戰爭結束後,韓國得到了美國的扶植,成為美國在東北亞的橋頭堡。
相對而言,朝鮮卻被美國制裁以及廣泛醜化,逐漸被稱為「落後、封閉」的國家。朝鮮之所以不得不將其重心放在軍事上,是因為其國家安全受到了巨大的威脅。
然而,真正讓朝鮮如此憂慮的,並不是美國。金正恩認為,朝鮮的真正敵人是戰爭本身。朝鮮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經歷了一段艱難的時期,遭受美國封鎖,工業化進程倒退,經濟陷入困境。這導致了嚴重的糧食危機,人們飽受饑荒之苦。
為了維持政權穩定,朝鮮不得不依靠軍事力量。然而,這種權宜之策導致了朝鮮國家發展的嚴重不協調。朝鮮投入大量資金髮展軍事力量,而經濟和民生沒有得到改善。軍隊經商政策的執行也導致了新問題的出現。
金正恩的領導使得朝鮮逐漸加大了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的力度,並將經濟建設擺在與軍事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外部環境的寬鬆也為朝鮮的發展提供了相對穩定和平的條件。
因此,金正恩所說的「戰爭本身是朝鮮真正的敵人」並沒有錯。如果沒有戰爭威脅,朝鮮的發展可能會更加順利。如今的半島和平局面來之不易,因此朝鮮應當倍加珍惜。
所以,我們需要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只有國家強大的經濟才能夠支撐起堅固的國防。朝鮮應當認識到,真正的敵人不是外部勢力,而是那個仍然懸而未解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