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情況表明,美方近期不斷排出高官和權威人士訪華,應該不是來緩和雙邊關係的,而是來對我們進行威脅和勸降的。
美國財長耶倫回國後,在7月17日接受採訪時表示,美國即將完成對華徵收關稅的四年期審查,她在最近的訪華之行中也討論了這一問題。
中方肯定希望美方能夠取消關稅,但是耶倫明確表示,任何取消關稅措施的舉動都將激起美國國內的政治反應,共和黨議員及總統候選人會尋求加大對拜登政府的壓力。
所以,耶倫稱「也許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是一個我們可以取得進展的領域,但我要說,至少在目前將其作為一個緩和的領域還為時過早。」
解讀一下,那就是耶倫已經明確表示,就是短期內,美國人不會取消對我們的關稅了。
儘管這些言論讓人失望和反感,但是耶倫說的是個大實話。這些言論也反映了中美關係目前的殘酷現實,那就是反華排華,是如今美國政治領域的主要基調和氛圍。
關稅的問題屬於老生常談了,在一年前,美國通貨膨脹最嚴重的時候,拜登政府就曾經考慮過取消加征關稅的事情。但是來自財政部的這個提議,遭到了貿易代表戴琪激烈的反對,最終沒有落地。
如今,美國的通貨膨脹已經明顯回落,取消關稅的迫切性更沒有那麼重要了。
我們回顧一下,從特朗普上台以後,美國對我們所進行的各種制裁措施,幾乎都沒有被取消過,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顯而易見,民主黨政府不敢輕易取消任何一個對中國的制裁措施,因為取消任何一個,都會遭到共和黨的猛烈抨擊。同樣的,共和黨要想贏得大選的勝利,也只有更加反華,才有可能增加上台執政的機會。
反華已經成為美國當前政壇的基本路線。任何反華的行為和政策,都屬於政治正確,而任何與中國緩和關係的努力,都會被認為有損國家利益。
包括美國軍方在內,即使十分希望跟我們恢復軍事層面溝通,以避免發生正面衝突,但是也很難通過解除制裁來表明緩和的意圖。
所以,美國方面目前還是站在實力的角度,居高臨下的來和中國談判。近期,美國頻繁地排出布林肯,耶倫和百歲老人基辛格來出訪,這些人來中國,主要的目的和基調,看來不是為了緩和關係,而是為了威脅和勸降我們的。
估計拜登政府是希望採取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策略,迫使我們能夠做出讓步和妥協。比如對彎彎的態度,比如發展高科技的方向,比如和俄羅斯的關係等問題,美方肯定希望我們能夠按照他們的立場和想法,來做出一定的變化和調整。
但是他們太一廂情願了,在底線原則和核心利益面前,我們絕對不會有半點讓步。雙方走到今天,各種較量也都進行過了,各種結果也都體驗了,所以即使美國繼續採取變本加厲的制裁措施,我們也不會妥協的。
當然了,面對美方的制裁和各種威逼利誘,我們自己要做好最壞的打算,做好自力更生的打算,做好長期對抗的打算,做好儘可能依靠自己走出經濟困難的打算。因為,暴風雨有可能來的會更加猛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