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在北方多地高溫有所減弱之際,我國中東部地區的季風主雨帶繼續在江南華南製造暴雨——中央氣象台的監測數據顯示,6月24日-6月25日,大到暴雨從長三角延伸到江南華南。

一、季風主雨帶即將北抬
在這當中,安徽江西湖南廣西四省區成為暴雨重點,昨天到今天出現了成片的暴雨-大暴雨。比如廣西龍州,監測數據顯示,龍州從昨天到今天倒水不斷,24小時降水量達到了100毫米以上,為大暴雨級別。

未來三天,南方雨帶還是在今天的位置附近來回晃動,江南和華南北部雨水接連不斷,而雨帶南側的廣東福建雷陣雨頻發。比如中央氣象台今天繼續發布了暴雨預警,指出我國南方安徽江西湖南廣西廣東海南等地將出現大到暴雨,局部可達大暴雨。毫無疑問,今年的梅雨期已經到來,很多南方省份都在6月17日~6月18日前後宣布入梅,在宣布入梅後,南方地區出現大範圍強降雨過程,導致部分地區已經開始遭遇洪澇災害襲擊。這些異常的降水現象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梅雨期什麼時候結束?

超級計算機的預報中指出,從6月27日開始,副熱帶高壓勢力將迅猛增強,6月28日,代表副熱帶高壓的5880位勢線將直達湖北安徽江蘇一線,直接大舉控制我國南方大部。這樣一來,副熱帶高壓北側的梅雨帶也將隨之擺動,可能進一步向北推進。

二、南方剛入梅就要出梅?
梅雨是指每年6月到7月,長江中下游、江淮、江南等地出現一段時間的連續陰雨天氣,主要由於副熱帶高壓和冷暖空氣在這一地區交匯形成的梅雨鋒所致。梅雨期間,主雨帶的位置和強度會隨著副高和冷空氣的變化而波動,導致不同地區的降水量和時間有所差異。

今年的梅雨期顯然有點不太一樣,根據多個省區市的官宣數據,今年很多南方省份普遍在6月17日~6月18日前後入梅,對於江南來說,這入梅時間較常年(6月9日)偏晚;對於長江中下游地區來說,也較常年(6月14日)偏晚。

而接下來的副熱帶高壓大幅增強北抬,我國中東部的主雨帶也要向北向西推進。中央氣象台的預報中可見,6月28日,長江中下游地區和江南大部將大範圍轉晴,同時暴雨區向四川盆地和黃淮地區轉移。對於中東部地區來說,這樣的天氣形勢有點像是「出梅」後的狀態。

比如杭州,官方預報中可見,在這兩天的陰雨天氣過後,下周杭州降雨將顯著減弱,氣溫迅速上升,更是可能連續出現35度以上的高溫天氣。這種降雨減弱、氣溫升高甚至是高溫到來的狀態,確實很像出梅。

甚至於中央氣象台的累計降雨預報中也指出,未來10天(6月25日-7月4日),江漢、江淮、黃淮南部、江南北部、華南西部以及西南地區東部和南部等地累計降水量有60~110毫米,其中蘇皖、河南南部、四川盆地東部以及西藏東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150~200毫米,局地250毫米以上,這樣來看,江南東部等地的降雨有了明顯減弱的態勢。

三、留意最新消息
出梅和不出梅其實主要還是看副熱帶高壓的位置和梅雨帶是否會重建。氣象專家提醒,未來一周,我國主雨帶變動較大,主要的強降雨區集中在四川盆地、西北地區東南部、黃淮、江淮等地。請上述地區公眾密切關注當地的水、雨情和汛情變化,及時查看最新天氣預報預警信息;注意防範強降雨可能引發的城鄉內澇、山洪和地質災害等。

那麼,主雨帶確定北跳,南方就要出梅嗎?專家表示,並不是這樣。主雨帶北跳並不意味著南方就要出梅,這有可能只是副熱帶高壓的短暫增強。如果副熱帶高壓後期再減弱南撤,雨帶還可能南落重建。因此,要高度警惕,注意後期中東部地區的雨帶推進狀況,大家也要注意查看最新的天氣信息,做好防範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