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車展給外國人發冰激凌,但拒絕發給中國人,兩次道歉難平惡評

2023年04月21日23:21:18 國際 7266

上海車展近日如火如荼地召開,今年很大一個特點是,各大汽車廠商都帶著電動車來參展。業內人士甚至預測這是最後一個展示汽油發動機的車展。

寶馬車展給外國人發冰激凌,但拒絕發給中國人,兩次道歉難平惡評 - 天天要聞

然而,讓上海車展出圈的並不是哪家驚天動地的新產品,而是一份小小的冰淇淋。

一段視頻在國內上了各大平台的熱搜,視頻中寶馬mini展台的兩位女工作人員在向一名外國訪客免費發放冰淇淋,不僅發,還滿臉笑容地介紹如何打開冰淇淋。

,時長01:26

寶馬車展給外國人發冰激凌,但拒絕發給中國人,兩次道歉難平惡評 - 天天要聞

寶馬車展給外國人發冰激凌,但拒絕發給中國人,兩次道歉難平惡評 - 天天要聞

然而,此時另一名中國訪客也上前詢問,兩名女工作人員卻表示發完了。中國訪客再進一步問道:「發完了嗎?你把保溫箱打開給我看一下,如果發完了我就不要了。」

寶馬車展給外國人發冰激凌,但拒絕發給中國人,兩次道歉難平惡評 - 天天要聞

緊接著視頻里就剪了一段保溫箱被拿走的片段。

寶馬車展給外國人發冰激凌,但拒絕發給中國人,兩次道歉難平惡評 - 天天要聞

視頻拍攝者強調,在展台附近吃冰淇淋的,只看到外國人,並沒有中國人。

而根據路透社援引一名內部人士的報道,寶馬mini本次一共為訪客準備了300份冰淇淋。但拍攝視頻時,冰淇淋已經發完了。視頻里來吃冰淇淋的外國人也是寶馬公司的員工,在展台的兩名女工作人員不是寶馬員工,而是為展會臨時招募的。

寶馬車展給外國人發冰激凌,但拒絕發給中國人,兩次道歉難平惡評 - 天天要聞

寶馬mini在官微貼出道歉聲明:「mini發起的『上海車展現場禮-甜寵』活動本意是給逛展的大小朋友送上一份甜蜜。因我們內部管理不細緻和工作人員失職引起了大家的不愉快。對此我們真心道歉!

我們檢討自己並改善管理、加強內部培訓,努力為每位朋友提供好的服務和體驗。再次真誠向各位道歉!」

不過,真誠的道歉並沒有得到網友的原諒,全網抨擊該道歉文過於傲慢。

在事件發生後,一名汽車自媒體博主自己買了兩大袋冰棍前往mini展台免費發放。

甚至有人建議各大冰淇淋廠家應該抓住絕佳宣傳機會,與車展廠家合作,把車展和冰淇淋勾連起來。比如小鵬汽車就已經開始在展台發冰淇淋了。

有趣的是,雖然路透社對此事進行了短篇報道,但德國各大媒體卻完全噤聲,對此事件沒有任何報道。此次「冰激凌門」在國內各平台還在持續發酵,寶馬公司在事發第二日發表了第二封道歉聲明,當然,仍未獲得廣大網友的原諒,被網友稱為最差公關。

寶馬車展給外國人發冰激凌,但拒絕發給中國人,兩次道歉難平惡評 - 天天要聞

關於此次持續發酵,群情激奮的「冰激凌門」,你怎麼看?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總理女兒被逼退位,前首相父親坐被告席,幕後黑手卻敗了? - 天天要聞

總理女兒被逼退位,前首相父親坐被告席,幕後黑手卻敗了?

前言7月1日下午,曼谷傳來消息——佩通坦總理職權被暫停了,她爸他信也坐上了被告席。搞笑的是,策劃這出"通話門"大戲的洪森,非但沒撈到好處,反倒把自己給坑了。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啊。那麼問題來了,到底誰才是贏家?中方這句話又有啥深意?作者-鹽洪
經濟學人:別想指望這份法案帶來美國經濟繁榮增長 - 天天要聞

經濟學人:別想指望這份法案帶來美國經濟繁榮增長

【文/經濟學人】這僅僅是虛驚一場嗎?今年4月,唐納德·特朗普總統在「解放日」加征的關稅引發的全球經濟恐慌,如今已逐漸被日益增長的樂觀情緒所取代。迄今為止,關稅引發的通脹效應尚屬溫和。美國商界領袖私下表示,他們現在預期貿易摩擦將促成貿易協議,而非為了摩擦而摩擦。調查顯示,儘管企業和消費者信心仍處於低位,...
台灣花蓮海域發生兩起地震 最高震級4.6級 - 天天要聞

台灣花蓮海域發生兩起地震 最高震級4.6級

根據台灣氣象部門消息,7月5日早晨,台灣花蓮外海發生兩起地震。第一起地震發生在7時12分,震級4.6級,震源深度20.8公里;第二起地震發生在7時35分,震級4.4級,震源深度15.7公里。(總台央視記者 朱若夢)(來源:央視新聞)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
俄羅斯和亞塞拜然局勢驟然緊張,為什麼會這樣? - 天天要聞

俄羅斯和亞塞拜然局勢驟然緊張,為什麼會這樣?

2024年,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和亞塞拜然總統伊利哈姆·阿利耶夫在克里姆林宮舉行會晤。 亞塞拜然指責俄羅斯擊落其客機,警方在俄城市突襲亞塞拜然人,雙方關係急劇惡化。亞塞拜然與土耳其關....
美國醫院告急,6600外籍醫生簽證受阻,患者遭殃 - 天天要聞

美國醫院告急,6600外籍醫生簽證受阻,患者遭殃

美國醫學院協會(AAMC)預測,未來11年美國將面臨嚴重醫師短缺,需依賴外籍住院醫生填補關鍵空缺。2025年,超過6600名外國年輕醫生成功配對到美國醫療項目,創歷史新高。然而,受特朗普政府移民政策....